快樂農耕行

  農業本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但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人們看農耕的意義變得越來越窄,把多功能的農耕“邊緣化”為產業而已──現代化與城市化讓農村凋零,勞動力匱乏的農村只有靠農業工業化來增產,摧毀土地健康,農產品市場化亦令農民生計不穩。農耕的起源是養育生命,而經濟主導的現代農業,到頭來淪為對生態與生命的最大威脅。隨著農耕的意義被忽略,選擇務農是否意味著踏上艱難窄路?

  農耕與大自然契合、從自然中獲取滋養等美好價值,在主流發展下遭到嚴重扭曲,人們再不能想像非以經濟為中心、非以增產增收為目標的生態農業如何能帶來快樂和幸福感。本期電子報嘗試透過個案,與讀者重尋生態農業在非經濟目的的前題下,能帶來怎樣的幸福,重新展現農耕的美好價值。

  兩名農夫來自截然不同的背景,一個原來是從事貿易的典型城市人,在反思和體驗到現代城市生活的困境後,毅然棄城從農,過著雖不富裕,但卻自由自主的快樂生活。另一個是自小務農的老農民,熱愛自然與尊重所有生命的信仰,讓他盡享田中樂;又因感恩土地的給予,更熱情地向農民同儕推廣生態農業。於此同時,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的森林中,一群哈尼族的阿卡人仍過著傳統刀耕火種的輪歇農業生活,享受傳統的節日與作樂方式,沒有現代化的浮華外像,卻體驗著古舊傳統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諧愉悅;儘管近年的經濟發展令村民可以放棄從農,以金錢購買糧食,但村民仍選擇輪歇耕作,可見輪歇農業的箇中魅力,非現代人所能體會。

1. 自由自主 手築未來 ─ 王基健(棄城從農兩年,於雲南大理種地)
2. 熱愛自然,一切生命樂在其中 ─ 李自躍(社區伙伴雲南辦事處項目官員)
3.
阿卡人與輪歇農業的魅力 尖坎(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猛臘縣紅毛樹村村長)
先甲(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猛臘縣哈尼族學會會員)
申頂芳(社區伙伴雲南辦事處項目官員)
項目焦點
生態農業

底色──農耕給四個年輕人的啟示(錄像)

  在中國大陸,青年返鄉務農成為近年一道特殊風景;即使不務農,農業學習與農村發展都成為許多青年的關注點。他們接觸農業和農村後,對未來的人生路有甚麼啟示和影響?這齣錄像記錄了在社區伙伴支持下,四位到農場實習生態農業的年青人,其後各自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而實習期間的勞動和體會,已然成為他們生命的底色。…… [更多]
整全健康

藏族農家衛生員對健康問題的省思與行動

  在雲南德欽一藏族地區,傳統藏族醫學和生活方式受到發展大潮挑戰,令村子裏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脅。問題包括濫用西藥和中成藥、濫用抗生素、濫吃外來包裝食品致垃圾充斥、酗酒致身體患病。村內的農家衛生員與社區伙伴合作,對有關問題進行省思,並以行動回應…… [更多]
 
農夫智慧

我們和老鼠有個約定

  老鼠愛大米,成了與人爭食的人類夙敵,人類遂本能地要滅絕老鼠。不過,這種你死我亡的策略在現代農業中顯見失效,老鼠越滅越多,農田收成屢遭破壞。原來,傳統農村以另一種方式治鼠,反而人鼠和諧,兩相飽足,方法就是與老鼠約法三章!…… [更多]

也許您會對以下信息感興趣:

我們的願景與使命 / 關於社區伙伴的歷史 / 我們出版的刊物 / 基本項目手法─培訓協作者 / 我們在那裏服務?
秋季感言

「一畝農田看來只不過是一小塊地,實際上它却是無窮無限的天然資源。我們愛惜田地,田地也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

〜 王基健(棄城從農兩年,於雲南大理種地)

歡迎投稿分享
我們都為實踐可持續生活而努力,即使是地區和手法不同,但所產生的漣漪效應定能讓其他伙伴有所得著。請把你們的故事投進:enews@pcd.org.hk,與我們分享你的經驗和反思。題材與項目相關,請提供作者名稱、項目背景及相片,字數限2,000以下。
關於我們
  "社區伙伴" 是一個社區發展組織,於2001年5月由 "嘉道理基金會"創辦及資助(經由麥哥利夫人所管轄的基金部分)。"嘉道理基金會" 成立於1970年,創辦人賀理士嘉道理爵士一直秉持 "助人自助"的信念。

  社區伙伴相信,每個人不管物質如何匱乏,都有權利和能力與別人、大自然以至整個世界和諧共存,過有尊嚴而可持續的生活。要維持一個和諧而永續的社區,人身心的康健至為關鍵。社區伙伴相信,社區要團結起來,反思社區與大自然的關系,重尋傳統文化的根。

聯絡我們
香港總部:
香港九龍佐敦西貢街 20 號
志和商業大廈 13 字樓
電話: (852) 2458-0011
傳真: (852) 2430-7099
電郵: info@pcd.org.hk
網頁: www.pcd.org.hk

項目辦公室:
雲南辦事處
四川項目辦公室
貴州項目辦公室
廣西項目辦公室

  訂閱本通訊
如閣下不希望收到本通訊,請按下面的連結取消訂閱。
訂閱提示:為免本通訊被電郵系統誤作圾垃郵件,請把此郵址enews@pcd.org.hk 加到地址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