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我們的電子報被擲進「雜件箱」或「垃圾郵筒」,請把我們的電郵地址 enews@pcd.org.hk 加到你的地址簿內。

保育作物傳統品種為農業可持續之道

  現代農業依靠科技研發農作物新品種,以追求高產量爲單一目標,但卻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爲每一個新品種都會伴隨一套相關規範化或標準化的種植技術,這些種植技術都離不開化肥農藥,帶來了食物安全和環境污染的憂慮,還有新品種不能適應當地氣候環境、引發病蟲害等種種問題。另一方面,保育農作物的傳統品種卻有多樣的好處,能夠提高農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產力,對糧食安全帶來重要保障,亦是發展生態農業的重要條件。

  本期電子報探討社區保育作物傳統品種的重要性及其各種好處,以及了解現代農業研發新品種帶來的各種問題。事實上,世界各地有許多地方的政府不斷推廣外來新品種種植,但不少案例顯示,農民最終仍選擇種植傳統品種,包括中國、越南和墨西哥均有這些案子。在中國貴州省黎平縣的流芳村,村民種植了數年雜交新品種稻米後,改回種植傳統稻米。另外,貴州貴陽市郊的瓦窑村,一名村民敍述祖輩如何艱辛取得作物品種,然後世代相傳的經歷,她對現時農民改種外來品種亦有一番看法和感慨,讓大家從中窺見種植傳統品種對農民生計的重要性。

1. 保育作物傳統品種體現豐盛生機 ─ 譚秀貞 (社區伙伴傳訊主任)
2. 回頭是岸:貴州流芳村案例的啓示 ─ 李青(社區伙伴項目官員-生態農業)
3. 得來不易的 "綠藍子" ─ 朱曉星(社區伙伴助理項目官員)
項目焦點
尊重大自然

竹子——麻山苗族生態的保護神、生産的伙計、生活的伴侶

  貴州省麻山苗族地區屬喀斯特地形,遭遇石漠化災變嚴重,急需進行生態恢復。而過去兩百年歷代政府由於管理的需要,在當地引進多種外來農作物,卻因這些農作物不適宜當地生態環境,最終引致石漠化問題。因此,生態恢復的關鍵在於恢復種植適合當地自然生態的植物,其中竹子是極爲適合的選擇。社區伙伴支持麻山的生態恢復工作,讓村民了解竹子種植對生態恢復的重要性…… [更多]
學習可持續生活

南瓜、小蠑螈和石頭湯的故事──可持續生活親子教育的創新點子

  要讓小孩明白可持續生活的內涵,以及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人與社區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可能是一項艱巨的事情,但社區伙伴在廣州的伙伴、一個親子教育團體卻能以別具創意的講故事形式,把可持續生活的訊息植根在小孩心中。講故事的方法更是多元化,有利用坊間的繪本故事,或以遊戲、集體繪畫、戲劇或音樂形式進行。且來看看──南瓜、小蠑螈和石頭湯如何開啟小孩子的心靈…… [更多]
 

也許您會對以下信息感興趣:

我們的願景與使命 / 關於社區伙伴的歷史 / 我們出版的刊物 / 基本項目手法─培訓協作者 / 我們在那裏服務?
冬季感言

「過去爲了留種,老一輩可以說歷盡千辛萬苦;現在有人倒願意放棄這一筆財富去買新種來種,像是投靠了另一個“地主”:依靠別人給予種子,才能進行自己的生産,好像土地重新變得有名無實。」

〜 羅秀琼(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牛場鄉瓦窑村小寨組村民)

歡迎投稿分享
我們都為實踐可持續生活而努力,即使是地區和手法不同,但所產生的漣漪效應定能讓其他伙伴有所得著。請把你們的故事投進:enews@pcd.org.hk,與我們分享你的經驗和反思。題材與項目相關,請提供作者名稱、項目背景及相片,字數限2,000以下。
關於我們
  "社區伙伴" 是一個社區發展組織,於2001年5月由 "嘉道理基金會"創辦及資助(經由麥哥利夫人所管轄的基金部分)。"嘉道理基金會" 成立於1970年,創辦人賀理士嘉道理爵士一直秉持 "助人自助"的信念。

  社區伙伴相信,每個人不管物質如何匱乏,都有權利和能力與別人、大自然以至整個世界和諧共存,過有尊嚴而可持續的生活。要維持一個和諧而永續的社區,人身心的康健至為關鍵。社區伙伴相信,社區要團結起來,反思社區與大自然的關系,重尋傳統文化的根。

聯絡我們
香港總部:
香港九龍佐敦西貢街 20 號
志和商業大廈 13 字樓
電話: (852) 2458-0011
傳真: (852) 2430-7099
電郵: info@pcd.org.hk
網頁: www.pcd.org.hk

項目辦公室:
雲南辦事處
四川項目辦公室
貴州項目辦公室
廣西項目辦公室
廣東項目辦公室

  訂閱本通訊
如閣下不希望收到本通訊,請按下面的連結取消訂閱。
訂閱提示:為免本通訊被電郵系統誤作圾垃郵件,請把此郵址enews@pcd.org.hk 加到地址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