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伙伴電子報
社區伙伴電子報第12期2015年9月1日秋季
農業與媒體如何結伴同行

  現代的工業化農業深藏危機,引發的問題包括食品安全、土地污染、環境災難、傳統農村社區關係瓦解、農夫變得個體化而無力面對市場波動、農民生計堪虞……實踐生態農業及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簡稱CSA)是重要另類出路,它能回歸到照顧人類和生態健康與福祉的道路上。

  生態農業和CSA現已成為一種可持續生活的社會運動,抗衡工業化農業,亦是從全球化回歸到本土的一股逆流。逆流抗衡主流自是艱辛,當中需要強力的訊息傳播,提升公眾意識才能使運動獲得普遍支持。因此生態農業和CSA的實踐過程中,若能配合媒體功能,可令這些另類模式得以廣泛傳播。

  社區伙伴與香港理工大學今年初廣邀中港台的生態農業和CSA實踐者和三地媒體聚首香港,舉辦為期三天的「中港台生態農業與『社區支持農業』傳播工作坊」,探討生態農業及CSA發展的公眾傳播議題和空間。本期專題作後續省思,選取中港台媒體有關報道生態農業和CSA的具體個案,思考農業如何可跟媒體互動,發酵出有利推進農業的社會環境。

中國大陸生態農業與CSA傳播的經驗與挑戰

中國大陸生態農業與CSA傳播的經驗與挑戰

更多
  結合新聞與市集的網上農業平台──台灣案例

結合新聞與市集的網上農業平台──台灣案例

更多
  當媒體和受眾都遠離農業──香港案例

當媒體和受眾都遠離農業──香港案例

更多
影音傳真
[圖片故事] 悠然白鷺  

[圖片故事] 悠然白鷺

更多
[圖片故事] 植樹保育  

[圖片故事] 植樹保育

更多
[錄像故事] 富足之路──柳州傳統手藝腐竹  

[錄像故事]
富足之路──柳州傳統手藝腐竹

更多
項目焦點 大自然的智慧
布衣生活 拐杖人生──社區減廢的創意動能  

布衣生活 拐杖人生──社區減廢的創意動能

更多
可持續生活網絡
泰國應對現代化案例  

傳統文化信仰及從實踐而來的自信──泰國應對現代化案例

更多
資源共享
巷仔口的農藝復興

好書共讀──《巷仔口的農藝復興:社區協力農業,開創以農為本的美好生活》

這是由台灣果力文化主編、台灣農村陣線及社區伙伴協力、深度介紹當地社區支持農業(台灣稱「社區協力農業」)案例的專書。

[更多]
秋季感言
秋季感言

「……之前分散的、非系統性的傳播如何整合起來?大陸各地CSA組織之間,陸港台三地同行之間能否開展議題的聯動,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這需要CSA社群內部有更好的溝通機制,並且將傳播上升到關於一項社會實驗能否成功的關鍵工作來著力開展。」

~ 常天樂(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召集人)

 

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的工作理念我們的項目焦點我們的項目點

 

歡迎投稿分享 歡迎投稿分享

我們都為實踐可持續生活而努力,即使是地區和手法不同,但所產生的漣漪效應定能讓其他伙伴有所得著。請把你們的故事投進:enews@pcd.org.hk,與我們分享你的經驗和反思。題材與項目相關,請提供作者名稱、項目背景及相片,字數限2,000以下。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社區伙伴是一個在中國境內服務的社區發展機構,它沒有任何宗教或政治背景,於2001年5月由「嘉道理基金會」在香港創辦及資助(經由麥哥利夫人所管轄的基金部份)。「嘉道理基金會」成立於1970年,創辦人賀理士嘉道理爵士一直秉持〝助人自助〞的信念。

社區伙伴相信,每個人不管物質如何匱乏,都有權利和能力與別人丶大自然以至整個世界和諧共存,過有尊嚴而可持續的生活。要維持一個和諧而永續的社區,人們身心的康健至爲關鍵。社區伙伴相信,社區要團結起來,反思社區與大自然的關係,重尋傳統文化的根。

主要工作包括: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生態農業、整全健康、傳承和創新鄉土文化、反思主流發展模式、學習和實踐可持續的生活。

聯絡我們 聯絡我們

香港總部:
香港九龍佐敦西貢街 20 號志和商業大廈 13 字樓
電話: (852) 2458-0011    傳真: (852) 2430-7099
電郵: info@pcd.org.hk    網頁: www.pcd.org.hk

訂閱本通訊 與朋友分享本通訊
如閣下不希望收到本通訊,請按下面的連結取消訂閱。
訂閱提示:為免本通訊被電郵系統誤作圾垃郵件,請把此郵址enews@pcd.org.hk 加到地址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