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個人力量  全球廣建生態家園

  西方自工業革命後,向全世界輸出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社會發展模式,卻同時為全球的生態帶來嚴重破壞;然而,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列車當下依然在世界不同的角落疾迅飛馳。環保運動人士多年來指出了各種不同的生態危機,更有當代知名科學家預視地球將不再適宜人類居住;同時,傳統的社區關係亦破滅,固有文化丟失。面對這嚴竣的局面,我們除了被動地等待權力機構由上而下地作出政策改變外,便別無他法扭轉局面嗎?

  踏進二十一世紀,一股推廣可持續生活實踐方法的全球教育運動默默展開。一批曾在世界不同地區嘗試身體力行建立生態社區的先驅者,匯聚一起總結經驗,把實踐心得匯總成爲一套「生態家園」設計課程(Ecovillage Design Education, 簡稱EDE課程),為世界各地的個人和組織提供培訓,再讓學員回到自己的國家和工作崗位實踐所學。本期電子報闡述EDE課程如何發揮全球的覺醒與教育力量,裝備大家共同參與生態家園建設。我們還邀請了曾參與培訓的社區伙伴同事,細述課程如何改變其世界觀和人生志向;同時,亦與讀者分享社區伙伴如何通過EDE課程來培育社區協作者,作爲可持續生活的實踐力量。

  1. 風中種子撒播明日生機
  2. 從新世界觀到生態家園夢 - 王曉波(社區伙伴雲南辦事處項目顧問)
  3. 善用EDE課程培育協作者 - 吳美玲 (社區伙伴項目統籌)

身體力行

怎樣做才好?

  受到科幻小說的影響,社區伙伴貴州同事朱曉星對世界的前景感到悲觀,認為若真有世界末日,一切皆由人類造成。為抵消悲觀情緒,他孜孜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貢獻一己之力:減用塑料袋、善用「垃圾」、在家中堆肥製土、陽台種植、自製酵素……漸漸地,他找到了方向,不再悲觀和迷惘…… [更多]
項目焦點
整全健康

共同承擔責任──記四川農村鄉鎮垃圾分類經驗與成效

  我國正經歷著經濟高增長期,衆多城市和鄉鎮近年均面對垃圾圍城的危機,而鄉鎮的情况尤被忽略,四川省宜賓珙縣孝兒鎮就經歷過這樣一場危機。在社區伙伴的支持下,孝兒鎮自六年前開始推行垃圾分類試驗計劃,成果包括减少溫室氣體排放、居民對垃圾處理和環境衛生意識提高…… [更多]
 
可持續生活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四川512汶川大地震發生至今已超過五年,在重建過程中,社區伙伴透過「社區藝術」的手法,協助減緩災民的心理創傷,重建積極的社區精神。同事鄒喬分享經驗,看到一群中學生如何在過程中聯結起來,培養反思能力,展示社區藝術在災後建設工作上,發揮鼓舞心靈的力量,作為同類工作的經驗借鑒…… [更多]
資源共享
生態房屋──建築的哲學
在極速城市化的過程中,我國農村的傳統房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模仿城市中所見的現代水泥房子,一棟棟由混凝土、鋼筋和磚建成的洋房,千篇一律地迄立於各處鄉間,埋沒了鄉土傳統建築所呈現的多元房屋文化,亦帶來連串的生態問題,包括能源消耗嚴重、生態成本沉重、存在健康隱患等,而且給農民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在四川,社區伙伴鼓勵農民考慮「生態房屋」作爲另類建築的選擇,以下是簡介生態房屋概念的幾項網上資訊:
陽台種植手冊──北京居民的心得
社區伙伴在北京的工作伙伴「愛思創新」是一個民間公益機構,於2011年下半年在北京四個社區推廣陽台及公共菜園種植,探索在城市中可持續生活之道。在實踐過程中,居民獲得許多寶貴經驗,遂把有關經驗匯集成小冊子,名為「我家陽台有菜園」,廣泛地派發給相關的社區組織和民間機構,把陽台種植心得與同路人分享。手冊非常實用,涵蓋陽台及社區種植的種種操作方法,是打算於城市推動種植人士的友善指南。
請按此下載小冊子
社區藝術共賞──《柏林灣之歌》
2011年,社區伙伴在四川通江縣的花溪鄉柏林彎社區推廣社區藝術活動。進行了社區調查之後,我們發現當地有許多山歌和愛唱山歌的老人,遂協助他們成立了山歌傳習小組,把山歌予以文字整理和錄音,建立山歌傳習人檔案;同時鼓勵他們教孩子們唱山歌,傳承本地文化。過程中,婦女和孩子更創作新的山歌。我們收集、整理並選編了傳統山歌、創新山歌和兒歌,出版小冊子,送給村民,希望他們可以把《柏林彎的歌》一直傳唱下去。
中港台「社區支持農業」資料匯集

社區伙伴於2012年10月下旬在香港舉行大型的「落地生根──社區支持農業(CSA)經驗研習會」,讓中港台三地實踐CSA的主要旗手共120多人滙集一起,共研CSA理念、發展緣起和分享運作經驗,為未來進一步推廣CSA交換心得。我們把是次研習會的專題報道,連同參與的中港台共超過30個機構的有關資料上載到社區伙伴的CSA子網站,供同路人參考互勉。
點擊此處進入網站

也許您會對以下信息感興趣:

我們的願景與使命 / 關於社區伙伴的歷史 / 我們出版的刊物 / 基本項目手法─培訓協作者 / 我們在哪裡工作?
夏季感言

我想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生態家園的種子,只要有合適的土壤、陽光和水,這顆種子就會發芽。

〜社區伙伴雲南辦事處項目顧問王曉波

歡迎投稿分享
我們都為實踐可持續生活而努力,即使是地區和手法不同,但所產生的漣漪效應定能讓其他伙伴有所得著。請把你們的故事投進:enews@pcd.org.hk,與我們分享你的經驗和反思。題材與項目相關,請提供作者名稱、項目背景及相片,字數限3,000以下。
連系 PCD
公開招聘
  項目經理 (青年實習生及青年人行動網絡項目)
關於我們
  "社區伙伴" 是一個社區發展組織,於2001年5月由 "嘉道理基金會"創辦及資助(經由尊貴的麥哥利夫人所管轄的基金部分)。"嘉道理基金會" 成立於1970年,創辦人賀禮士嘉道理勛爵一直秉持 "助人自助"的信念。

  社區伙伴相信,每個人不管物質如何匱乏,都有權利和能力與別人、大自然以至整個世界和諧共存,過有尊嚴而可持續的生活。要維持一個和諧而永續的社區,人身心的康健至為關鍵。社區伙伴相信,社區要團結起來,反思社區與大自然的關系,重尋傳統文化的根。

聯絡我們
香港總部:
香港九龍佐敦西貢街 20 號
志和商業大廈 13 字樓
電話: (852) 2458-0011
傳真: (852) 2430-7099
電郵: info@pcd.org.hk
網頁: www.pcd.org.hk

項目辦公室:
四川項目辦公室
貴州項目辦公室
雲南辦事處
廣西辦事處

  訂閱本通訊
如閣下不希望收到本通訊,請按下面的連結取消訂閱。
訂閱提示:為免本通訊被電郵系統誤作圾垃郵件,請把此郵址enews@pcd.org.hk 加到地址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