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村寨人情 重修社区网络

重寻村寨人情  重修社区网络

曾几何时,腾冲龙川江上下游一带,村寨内和村寨之间交往绵密,一种传统村寨的社区网络已然存在,长辈们尤为珍视。

界头镇一带传统上由异地栽种的方式改良稻米种子,称之为“上水谷子下水秧”。村民每两年到海拔较低的村寨选取长势优良的谷子,带上自家谷子或其他物品交换种子,延续着本地品种,维系着村寨情谊。

龙川江两岸的村寨,在传统上也渐渐形成一种“工艺地貌”,各村盛出工匠,回应沿江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在集市,来自各方的村民也会以鸡蛋换盐巴,以现金购买当地没有生产的针、线、纱,可说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颇高的生活网络。

在村寨中,传统上家族内建房换工,村民间白事送米,生孩子送米、鸡蛋、小花布和毛线,年轻人到病重和去世老人家中作伴帮忙,是人情味浓厚的社区,也是物资交换和手艺互助的网络。

村民在村寨也通过共同信仰紧密连接。永安村有各种庆诞,周边村民都来参加祭祀活动;春节期间求平安的舞龙灯和皮影戏,是永安人的集体精神寄托。

然而踏入1980 年代,村寨随着经济发展等因素而产生变化:永安工匠转行到其他乡镇、县城做生意;机械取代了手作,也减少了劳动的需要;有名的永安饵丝要用老品种界头米,但1990 年代中开始不种了,改种产量较高、由种子公司销售的种子。一言蔽之,过去互帮互忙、以物载情的交往已不复再了。

眼看这些传统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渐渐丢失,界头镇四个村的老年协会在慨叹之余,愿意共同承担,一点一滴地修复。

2019 的农历新年,龙灯恢复在永安村舞动,在村子展演14 天。从认识龙灯的意义,到学习编扎、舞动龙灯,陆陆续续总共有100 多个不同世代的永安人参与,村寨的集体精神重现了。永安老年协会到邻村了解传统皮影戏和唱书、生态种植和老品种,拜访村内辛成良老人讲述犁头的故事、庆诞习俗等等……重新肯定村寨传统文化和生态价值,并再次把社区连接起来。

龙川江在高黎贡山的山脚从北向南流动,保护区管护局腾冲分局项目团队陪伴着四个老年协会用各自的社区行动,共同保育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当村民意识到森林破坏对水土的严峻影响,感到痛心的老人逐步追溯因由,并恢复村民丢失已久的敬畏天地的精神,以及对自然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智慧。同时,以生态保护、稻田养鱼、手艺恢复、垃圾处理等方式搭建四个老年协会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连接相互支持网络。

我们看到长辈们像蜘蛛一样,用一根一根网丝修补社区网络,修复社区肌理,守护着乡土生活,守护着高黎贡山的净土。

(摘自《社区伙伴年报 2018-2019》)

 

最新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