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芬的故事

文化反思


与村民讨论村里的环境问题

背景介绍:

社区伙伴与英国救助儿童会「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目」自2004年起开始在云南省的宁洱丶双江丶巍山三县开展社区参与教育项目,旨在为学校和社区之间搭建起一个可持续生活的学习平台, 促进农村社区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教育和农村儿童生活的相关性,激发农村儿童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项目主要活动包括农村家庭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目前,三个项目点已培养了30多名培训者以及200多名社区家庭教育骨干,三个项目点的40多个自然村和5000多名村民参与了这项活动。活动最重要的产出是培养出一批有「觉悟」,「公益心」的社区协作者,本文的主角存芬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照片上这位身材娇小的妇女就是我们的主角——朱存芬。她是云南省巍山县永和中村小张家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别看她身体单薄,没多大力气的样子,却牵头组织全村人修好了村里的道路;虽然不是村里的干部,但村里的大事小事,大家都想听听她的意见;虽然没有主动参与村长竞选,却被大家推选为村长……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称赞的妇女,谁能想到,在三年前,她还是一个家里来了客人都不敢正眼看,客人走了都还不知道客人模样的害羞农村家庭妇女。
 
2004年2月, 存芬参加了项目在巍山县举办的第一期农村家庭教育交流会,交流会的目的是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家庭教育问题的平台,促进村民就家庭教育问题看法的交流与沟通。回忆当时参会的情景,存芬感概道:「其实我当时心里并不想去参加,可是孩子学校的校长亲自骑摩托车来家里动员我,我丈夫也极力劝说,我碍於情面才抱着应付的态度去的。没想到,交流会一开始,老师就让我们家长相互述说做家长的烦恼,讨论谁应该对我们的烦恼负责等活动,这让我情不自禁融入到活动中。做梦都没想到,我还能有机会学到这麽多的知识!从此,我就与项目活动接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即使不想让我参加活动,我都会厚着脸皮过来的……」

在云南省家庭教育研讨会上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

 

根据村民在交流会中的看法和与不同村民交流时获得的意见,项目设计了一系列针对培训者和村民骨干的家庭教育培训,围绕「学习做一名合格家长」丶「如何认识孩子」丶「如何与孩子和他人有效交流」等内容説明村民认识「孩子的教育是大家的责任,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这些活动不但帮助存芬通过自身的改变,改善了在家里与婆婆丶丈夫和女儿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关心左邻右舍丶关心村子大小事务的「公益心」。她主动与其他村民骨干一起在村里传播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调节邻里纠纷丶制止儿童体罚现象的发生……通过大家的努力和付出,村里的气氛变得比以前更和谐了。
 
此外,项目在2006年11月组织了「社区协作者技能培训」丶「项目监测与评估」等培训。在培训班上,村民们一起讨论开发出适合当地情况的监测评估指标,强调「当地人的积极参与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这为存芬後来在村里主动牵头组织村民修路埋下伏笔。
 
存芬居住的小张家村对外的主要通道只是一条田间小埂,三轮车和稍大一些的交通工具都无法通过,耕种收割只能全靠人背。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修路,但由於经费问题最终搁浅。後来村里得到了一个消息,说政府可以出资2万元钱帮助修路,但不够的部分需要村民自己解决。村民听到後都摇头说,这年头谁愿意自己掏腰包啊!连村干部也说算了,修不了。但存芬不这样想,她用在培训班上学到的SWOT工具分析了一下,认为这个路非修不可,而且只有大夥一起努力,这事才能干成。於是,不顾少数人的白眼,她组织了八个人的修路队开始了筹款和修路工作。最初,大家并不看好,觉得她既不是村干部,又是个妇女,应该干不成什麽事。但当大家看到她将每个人的工作安排得很合理,每件事情处理得很恰当时,大家的态度随之慢慢改变了。就连开始劝她不要修的村干部也给她大力支持。「现在你们看到的这条路,就是我们自己修的!」存芬自豪地说。
 
从一个起初只想把教育责任全部交给学校的家长,到一个帮助他人做合格家长的村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到一个在村里有号召力的村民,像存芬这样的妇女在项目村还有很多,正激励着更多的农村妇女成为有思想丶关心社区丶自信的社区发展力量……

返回上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