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来不易的 "绿蓝子"

绿蓝子的顔色接近绿豆,但却是黄豆的一个品种。(朱晓星/社区伙伴)

文 /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瓦窑村小寨组村民罗秀琼口述
       社区伙伴助理项目官员朱晓星记录整理

编按:

  贵州省的瓦窑村过去盛行种植一种名爲“绿蓝子”的传统品种黄豆,这个品种是当地三种黄豆中,用以造豆浆和豆腐味道最好的。但原来,"绿蓝子"品种得来相当艰苦,个中有着祖辈的辛酸故事。村民罗秀琼娓娓道来她的祖辈如何在受欺压的日子中,以智谋取得绿蓝子,成就了一代农人及其後代的自给自足生活,同时造就地道美食文化。反观现时村里人改种新品种,却落得虫害处处的困境。

+ 击点放大图片
绿蓝子的顔色接近绿豆
绿蓝子的顔色接近绿豆,但却是黄豆的一个品种。(朱晓星/社区伙伴)
用绿蓝子做豆腐
用绿蓝子做豆腐,味道特别好。(朱晓星/社区伙伴)
一大桌贵州瓦窑村本地特色菜肴
一大桌贵州瓦窑村本地特色菜肴,豆制品占了一半。
(朱晓星/社区伙伴)
火焰会上吃豆腐宴
火焰会上吃豆腐宴。(朱晓星/社区伙伴)
村民罗秀琼(站着者)在社区食物品尝会上讲述老品种的味道
村民罗秀琼(站着者)在社区食物品尝会上讲述老品种的味道。(朱晓星/社区伙伴)
罗秀琼在她所种植的豆旁
罗秀琼在她所种植的豆旁。(丁映)
社区秋收的稻场
社区秋收的稻场。(朱晓星/社区伙伴)

  瓦窑是个作物品种很丰富的地方。以前其实并不怎样觉得什麽丰富不丰富,只知道有些品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有些是祭祀老祖宗要用到的,有的又是要拿给家里老人吃的,各有各品种的用途,所以都得一直种下去。谁知种着种着,就成“老品种”了,而其他地方都改种新种了。

  我们瓦窑,种新品种的人少。我也和别人一样,看重不同品种各自的作用,愿意把它们一直种下去。其实有些东西,我还很有感情,爲了这些感情也要坚持种。

绿蓝子造成最美味豆品

  就拿黄豆来说吧。瓦窑黄豆有三种:一是细米豆,一是白水豆,再有就是绿蓝子。三种豆的顔色丶味道各有不同,“嘴”(豆的脐部)也各异。绿蓝子用来打豆浆丶磨豆腐口味都是最好的。我们瓦窑过“火焰会”时(瓦窑过新年的一种驱灾习俗),家家都要出钱出物。钱则用来买鶏买鸭,物则以贡献黄豆爲主,每一户人家往往都将家中的绿蓝子拿出来共享。这些黄豆汇集在一起所做成的豆腐,是火焰会上一道大菜。人人都企盼未来的一年中,自己可以像豆腐那样清清白白,日子也能越过越香甜。

  记得我十几岁上初中的时候,我的爷爷还在世。他曾经给我讲过我们家种绿蓝子的原委。在很多年以前,我们家的先人——是我多少辈的老祖公,现在已经没人知晓了——给一个地主家种地。这位老祖公一无所有,只能靠给地主家做活得口饭吃。地主很精明,他田地里所种的一切东西,在这些佃农家里都不能出现。每天收工以後,地主家里都有专人给农夫们搜身,爲的就是不让他们夹带土地上长出的任何一样东西。地主的想法肯定是,佃农家田里只要甚麽都没有,想生活就必定爲地主卖命。

老祖公艰苦智取绿蓝子

  这位老祖公渐渐厌倦过这种日子了。给地主干活没有任何报酬,只能得到一日三餐,以至於他有家不能回。因爲即使回到家,他也仅有一方土地,却没东西可种。家里别无长物,唯有四面墙而已。他觉得应该爲自己过日子才有劲头。面对终日刻薄的地主,他想到一个主意。他发现,地主家虽然搜身,可是却不太管鞋子。抓住这一点破绽,他一有机会就把种子藏在鞋中。每次其实藏不了太多,也怕多了会露出马脚。他一次四五颗丶两三颗地藏。到该脱鞋检查时,他尽可能把鞋口倒过来证明自己,可是手总会捏着鞋尖的地方——种子正是藏在那里。

  从此他愿意常回家了。这一季是种豆,他回家赶忙把得到的绿蓝子豆种偷偷地栽下去,再偷偷地收获。如此经过几年,他的存种就越来越多。除了豆子,也渐渐有了红米。有了种子作本钱,他离开地主也完全活得下去了,还怎能继续忍受那样的生活呢?决定离开的时候,他故意将地主激怒,被赶出地主家门,以免引起对方的疑心。回到家,他终於过上自给自足的幸福日子了。

弃旧种者投靠新的 "地主"

  现在,瓦窑也开始有人种新品种黄豆了。 据说,他们是从外边买种子回来,自己也不再留老的品种了。新种丶老种口味上的差异还在其次;买来的新种特别容易生虫。不打药的话,那些虫子开花时就在豆花中産卵,等结豆的时候,里面已经生虫了。老品种就很少有生虫的问题。

  说来也有意思。过去爲了留种,老一辈可以说历尽千辛万苦;现在有人倒愿意放弃这一笔财富去买新种来种,像是投靠了另一个“地主”:依靠别人给予种子,才能进行自己的生産,好像土地重新变得有名无实。究竟是什麽原因?我还真想不到!

最新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