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故事
城市农耕的多功能性研究
文 / 杜姗姗博士丶陈戈同学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丶专研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根据地域布局,可将之分为城市农耕和城郊农业。城市农耕指 「插花式」丶「镶嵌式」分布在都市内部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丶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1]。通俗意义上讲,城市农耕就是指城市居民在城市内部进行耕种的农业。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开始流行各式各样的城市耕种实践,主要有窗台农业丶阳台农业丶家庭立体植载(包括室内农业丶屋顶农业等)丶立体农业(如建筑外立面农业丶室内立体植栽农业)丶社区农业(包括如房前屋後「插花状」零星种植)丶景观农业(如城市公园丶湿地公园丶市内森林公园等)和城市功能区之间的农业分隔带等多种形式。随着城市农耕的发展,其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新鲜丶多样化的食物供给
城市农耕是在城市内部进行农业耕作,大大减少食物从产地到餐桌的运输距离,给城市居民提供更新鲜的农产品,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食物供给。
-
降低生活成本
对於城市居民,尤其是对於城市低收入者,食物支出占其消费支出的相当比重,通过城市农耕收获一定量的新鲜食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居民的食物支出,降低其生活成本,能消除部分贫困问题。
-
农产品的应急供给保障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极端天气下城市食品应急保障是城市应对食品危机丶抑制恐慌情绪丶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而因为城市农耕可以提供一定的新鲜食品自给能力,承担了部分城市食品应急供给保障功能。例如大伦敦地区保留了相当於城区面积125倍的所谓「生态足印」*[编者注],包括65个城市农场丶1200处社区公园丶约70家学校农场及30多万个划拨地块等,为城区提供约40%的安全农产品。
-
打造贴近民生的「田园城市」
通过城市农耕形成的景观资源,如菜园丶花圃丶果树行道树,形成市民可以就近经常光顾丶更贴近民生的田园城市与休闲场地,市民在此重新回归自然,更多地亲近阳光丶绿色和新鲜的空气,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获得安宁与身心的净化。
-
稳定农产品市场,抗衡食品价格波动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和人口持续增加,大中城市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农产品需求主要通过主产区农产品的大范围丶长距离跨区域流通得以实现,农产品的价格取决於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过程中,农产品在农民丶中间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博弈中会有一定的短期波动。而实现农产品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的城市农耕,可以提高城市农产品自给率,稳定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抗衡食品价格的波动。
-
体验农业劳动乐趣,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针对都市白领生活环境单一丶工作压力大等困扰,发展城市农耕丶做城市农夫成为白领们的时尚。市民自己动手耕种,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体验了农耕之乐丶增长了知识丶扩大了知识面,也使他们懂得劳动的艰辛,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美国第一夫人蜜雪儿·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开辟了一片有机“自留地菜园”,菜园生气蓬勃,蜜雪儿夫人在《美国栽种:白宫与全美家庭菜园的故事》一书中记录了白宫菜园和其他社区菜园的情况,并提供有机栽种丶健康烹调的方法等等[2],成为她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最佳示范。
-
提高城市整体的生态水平
由於森林丶农田丶菜地等植被具有极大的改善环境丶保护生态价值,因此,发展城市农耕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农耕不仅仅向城市居民提供新鲜丶多样性的食品,而且转化为提供集生产丶生活丶生态为一体的复合型产品和服务。在生产方面,城市农耕既能给城市居民提供健康新鲜丶多样化的食物,降低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贫民的生活成本,成为城市农产品应急供给保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活方面,城市农耕可以打造具备社会和谐丶生态优美丶文化多样的「田园城市」;通过提供地产地销的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农产品市场,抗衡食品价格波动;城市居民通过享受农耕的过程或是景观资源,体验农业乐趣丶缓解身心压力丶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生态方面,城市农耕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整体的生态水平。
参考文献:
[1]傅康俊丶胡国明丶李卫东。话说都市农业,《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05-04
[2]聂崇彬。美国的城市农耕,《东方早报》。201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