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歇的志愿者


社区为本的健康服务


促进生态健康

2006年为解决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推动生态农村的建设,香港社区伙伴(PCD)与四川珙县人民政府合作推行了孝儿镇甯泰社区垃圾管理及资源化项目,通过社区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回应居民对环境卫生服务的需求,加强公众节约资源丶保护社区环境的意识,并认识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

从一个垃圾小镇跃到垃圾分类,最初人们更多是担心。居民说:垃圾都处理那麽多年了,连街道的卫生都搞不好,还谈分类,恐怕要流产了这个项目……上海北京大城市人家都没推行分类,我们山里头分咋类哦?但也有村民充满着好奇,为什麽要垃圾分类呢?

面对这些担心,项目办采用善治理念及参与式手法,推动社区基层组织丶开展基层环境培训自我教育模式。

建设志愿者团队是项目持续运作的关键环节。项目过程中,社区内相继成立了四支志愿者队伍,三支在学校的协助下以学生社团组织的形式成立,由专责老师指导,另一支由社区居民自愿组成及自我管理。据队长李孝仁回忆说:虽然队伍里选我作为队长,但是我还是不清楚,这个队伍要做什麽……也许面临这样困惑的不止李队长,还有很多的队员丶居民。

项目办一直深信,唯有一起做事,一起去看居住的环境,一起讨论我们的健康,这些担心与疑惑都会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的。

项目办组织了外界志愿师资到孝儿开展多样化的环境教育培训,社区内的志愿者才找到了头绪及兴趣。志愿者们不再是担心而是好奇。为了进一步提高志愿者团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我管理建设的能力,项目设置了小资金,供团队申请组织活动,并协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管理制度,如分工丶财务管理办法等。

社区力量慢慢衍生,他们的步伐与声音越来越一致丶也越来越大。从启动会到文艺晚会丶制作标语丶策划宣传栏丶垃圾服装秀到南广河环保游等大型宣传活动,都是在他们的努力付出中成形。在垃圾分类行动中,他们也起到了监督和带动作用,每天都有一个志愿者小分队在收集及运送垃圾时作监督,指导分类并进行宣传教育。“如果没有志愿者,我们就没办法分类”,环卫工人的肺腑之言中可见志愿者的汗马功劳。“没有那麽多人的参与行动,我们现在还是在垃圾堆中生活,生活更烦,疾病更多”居民说。大家目睹两年来镇上河流及街道卫生环境丶场镇秩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乱扔垃圾的情况少了,身心更舒坦了。

垃圾分类项目是一个推动环境意识改变的载体。因为要推动改变,所以作为推动者的志愿者很容易就变成社区居民中“很讨厌”的人。分类过程中,居民间的口角丶纠纷是常有的事,有时更会让街坊们由相互打招呼到互不理采;甚至他们有些子女还劝阻父母不要做志愿者:“志愿者又没钱丶又脏又累丶还得罪人,怕是以後你死了,都没人抬上山……” 但是志愿者还是坚守他们的行动,因为他们深知环境健康与他们身心健康相互关联。“环保志愿者工作不是件好差事,可是我们是这里的人,我们住这里,我们的子孙都要在这里生活下去,我们不做,我们不保护我们的环境,谁来做呢?”志愿者熊培珍坚定的说。

正是他们的坚定丶他们的坚持丶他们的环保公益心,三年之後的今日他们不但赢回了自我社区环境的改善,更赢回了街坊的一致好评认同丶子女的理解丶认可与支持。

从不知到好奇到参与到现在的自我组织,孝儿的志愿者们走过了一个不长不短的历程。各志愿者每年都在不断的更新与补充新生的力量,同时也在发展具环保素材的活动,如船工号子丶彩船游行丶环保快板秀等等。这股新生的力量,触发了原本多才多艺的社区潜在资源,他们成立了环保摄影小组和监督小组,而老年协会亦在开展不同形式的环保活动。他们不再被动的等着外界资源介入,而是积极行动起来,走出去,看别人如何做,回来就动手寻找资源自我开展活动,主人翁的态度越来越强。从他们的笑容里,我读到了社区的自豪感丶拥有感和参与感;从这帮不停歇的志愿者行动里,我更读到了他们不竭的环保理念。

如今的孝儿镇已是新颜换旧貌,正是这一帮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尝试推进中国的农村生态环保。这支志愿者队伍里他们由不同年龄段丶不同群体的构成:包括学生丶老师丶居民丶工商丶个体丶政府,他们相互影响也相互发展,大手牵小手,不断地传承环保的理念———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家园保护自己。

在这方丰裕的土地上,我坚信这帮不歇的志愿者会不断地创造着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