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建业的六项思考

马彦伟和朋友开设的一个小型生态农场。

文/马彦伟(内蒙古阿拉善泉心可持续发展中心创办人丶前社区伙伴生态农业项目官员)

编按:

  作者曾於2011年任职社区伙伴生态农业项目官员,读书时期参与环保组织的志愿工作。2004年5月,成爲阿拉善生态协会在阿拉善地区首位志愿者,自此走上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道路。2012年,他与友人创办「泉心可持续发展中心」,致力在中国西北农牧区探索社区可持续发展丶文化传承和自然保护共融的解决方案。在阿拉善这个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透过荒漠草原保护项目,与牧民携手保育蒙族文化和美丽的荒漠草场;同时,亦爲其他以社区爲本开展工作的NGO提供人力支持和培养,搭建地区网络。

   本文是一位立业者全面而由衷的经验分享,从选择事业丶到如何配合时机丶或遇到困境时如何取舍抉择丶如何平衡工作与个人生活的需要,以至如何永续操持事业的能量等等,条条言简意赅,爲後来者亮起寻道之灯。

+ 击点放大图片
朝气勃勃的马彦伟摄於内蒙古腾格里沙漠。(Erich Eder) 泉心中心人员在内蒙古阿拉善北区牧区进行轮牧调研。(马彦伟)
马彦伟和朋友开设的一个小型生态农场。(刘龙) 生态农场的老品种谷子很适合在阿拉善的环境种植。(老金)
生态农场的老品种黄豆很适合在阿拉善的环境种植。(老金) 长势好但没有收成的藜麦。(老金)
 
泉心中心的一个项目点种植魔芋。(杜雨)  

  2011年夏天,我离开社区伙伴,回到内蒙古的阿拉善。

  当时首要考虑的是一家三口的生计问题,於是很快帮助老婆办了一个课外辅导学校,然後同时思考和筹划未来的方向。

  一年後,和另外几个朋友成立了泉心可持续发展中心,想做两个方向的工作:(1)西北乡村人才的培养;(2)探索阿拉善可持续发展的路。

  在乡村人才培养的方向,主要和乐施会合作,希望通过乡村NGO的人力支持,让NGO在乡村社区发展的工作更有成效;阿拉善本地的项目,一开始则想在牧区推动合作轮牧,让草场管理和利用更加合理。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和社区动员工作之後,我们的筹款工作幷不顺利,只能中途搁浅。

  2015年,我们3个同事开始做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农场,希望通过这个小型生态农场的试验,尝试一下未来如何在阿拉善进行农业节水和土壤改良。

  坎坎坷坷几年下来,对机构的发展并不满意,觉得很多地方做的不好,只好拿这些弯路分享一下自己关於建业的思考。

(1)做自己想做丶能做和有社会价值的事

  离开机构自己做事,方向选择很重要,不同人的选择方式也很不同:有人想做的事情是千头万绪;有人一开始有个想法就去做了;还有的人会重点看哪个方向外部的资源更多。

我特别喜欢下面这幅图: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自己可以做的,同时又有社会价值或被社会认可的事,中间的这个最佳平衡点,真的非常关键。否则,会遭遇到各种外部阻力和内心压力。

(2)对於机会的取舍

  有时,一旦事情做起来,外部会出现一些机会。这些机会看起来与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关联,甚至还能带来一些资源。

  在国内做NGO的压力经常比较大,爲了机构存活或者给员工发工资,有时会去接一些可做可不做的项目,这样做着做着,可能就不知道机构到底要做什麽了。

  2013年,雅安地震後,泉心参与了一些前期评估的工作,觉得既然灾区有需求,我们也有能力做,於是就有两个同事留在那边,开始做灾後重建的项目。

  一期项目结束後,资助方希望我们可以继续做二期项目。但是,我们内部讨论过几次,认爲灾後重建并不是我们未来的方向,然後决定把二期项目推荐给另一家在地的合作机构,我们就撤出了雅安的项目。

(3)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还有的时候,我们自己特别想做的事,在现实中做起来的时机并不成熟,这也就需要考虑现实和理想的平衡。就像我们之前用近一年的时间,做了轮牧的调研,社区内部的一些牧民也有兴趣,可是啓动这样的项目,资金是绕不开的前提。我们的筹款经历也很痛苦,很少有基金会对项目本身提出质疑,更多的是阿拉善不是他们基金会重点区域之类的理由。

  不管怎样,我们也只能将这件事情放一放,看看未来还有没有机会,或者更好的方式去推动。

(4)实践中逐渐调整

  这几年比较盛行精益创业的方式,核心是小步快跑和反复迭代。一开始有个想法先做起来,哪怕做的很简单很小规模,在做的过程中,反复去验证和升级,做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即使最後没有做成这件事,失败的成本也比较小。

  生态农场是我特别希望做的。去年我开始行动,先是在城边找了2亩地,种了几种老品种的谷子丶豆子和糯玉米,看看这些品种是否适合阿拉善,然後排除掉不合适的品种。

  今年,我们租了40亩的地,还是同样的思路,除了之前试验成功的品种,又增加了一些品种,结果还是有不适合的。当然,去年,已经试验过的老品种谷子和黄豆,今年的效果就都很不错。一年实践的结局是:老品种的谷子丶豆子等很适合;而贸然引进的10亩藜麦,虽然涨势喜人,但几乎颗粒无收。

  我们的未来能做到什麽程度,以及具体会走到什麽方向,其实到现在我们心理也没多少底。毕竟除了梦想,还有现实的若干限制。但我们毕竟已经先做起来了,一边做一边再考虑会更好,否则会总停留在想法阶段。

  虽然未来的路还在寻找中,但我们也已经排除了一部分可能性,我们还需要继续反复迭代和小步快跑,在这个方向之内。

(5)建业与工作的差异

  建业和工作,会有很多不同,有很多更重的压力,并且随时面对各种意外,这些都需要做好准备和随时适应。

  还有,在创业之初,往往受资源限制,没办法找到合适的人各司其职,往往一人多角,需要在不同的性质工作之间来回切换,需要做好扮演万金油的心理准备。

  另外,我个人感觉心态的差异也比较大,虽然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一直自认爲是一个比较敬业的同事,但往往长期的出差或加班,有时还会让我心生不爽,觉得自己个人生活受到了过多影响。

  现在自己做事,很多时候没有周末的概念,这可能会对生活或家庭的影响比以前更多,但更多的只是愧疚,以及愧疚之後想办法多做一些弥补,还有更加用心的高质量陪伴。

  不会再有过多对外界抱怨,而是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

(6)终身学习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创业者更当如此!

  外部环境变化太快,创业後各种挑战应接不暇,这些都需要我们不管多忙多累,还是要给自己留下学习的时间和能量。

最新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