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漫步花溪河,視察河流的污染情况。 |
+ 擊點放大圖片 |
四川花溪河地理位置圖。 |
花溪河鳥瞰圖。 |
村民漫步花溪河,視察河流的污染情况。 |
雨污分離系統收集的雨水,供旱季缺水使用。 |
修復後的濕地局部圖。 |
修繕的病塘在濕地系統的尾端,用來發展生態養魚。 |
在濕地建設的堰塘上養魚和在傍邊種果樹。 |
污水生物淨化處理系統。 |
涵蓋人文、自然生態、經濟、環境保護等多個元素的全面溪流治理概念。 |
文、圖 / 張浩良(四川大巴山生態與貧困問題研究會秘書長、林業工程師)
溪流 鄉村歷史文化源頭
四川東北山區花溪河是渠江水源集散地,爲長江水系的神經末梢。柏林灣社區位於花溪河畔,村民依賴花溪河滋養而生存,對它泛濫成灾毀滅生命而恐懼。進而敬畏河川,崇拜河神保護水資源的傳統愈久彌新。村民在有水源的地方建房屋、造梯田、建濕地、立宗廟。敬觀音廟、龍神、二郎神,既是信仰與培護,更是樸素自然生存價值觀使然。鄉村因此 "清淨水到處皆香",引領農耕文明三百年。
溪流 鄉土社會的生命綫
溪流維繫著鄉村衣、食、住、行的生態安全,是社區旱澇保收,先賢智慧承載的通道,是鄉村社會難以割捨的生命與文化之源。然而,隨著鄉村傳統智慧漸次失承,而土地産權不確定性變化又造成劇烈震蕩,以致村民失去土地依附、田園失修、溪流負重、洪旱灾害肆虐、農藥化肥爲害、垃圾毒污接踵而至。土地、溪流、河道地老天荒的無奈,承載了村民眼泪和“土地流血”,柏林灣社區及其下游社區村民處於疏於管治的狀態,又出現"癌症村",山川"鍋底效應"(水往低處流,導致一些污染物隨水流向地勢較低的地方集散)亦在負面發酵。另外,現代化引致生産生活方式及價值追求改變,近年的鄉村三農問題亦積累困難,令溪溝進一步面臨嚴峻形勢。
自2008年以來,社區伙伴支持柏林灣社區秉承"學習、反思、行動"的"知行合一"鄉村重建理念,四川大巴山生態與貧困問題研究會與社區村民、在地學校師生,對12條溪溝調查研究。調查顯示,沿溪溝居住農戶103戶、人口425人及1家葉岩磚生産企業,依靠流域灌溉農田369畝。該地的溪溝曾多次决堤、坍塌造成滑坡,危及社區農田、財産及生命安全。調查時有險情溪溝36處,其中垮塌15處、决堤6處、嚴重阻塞15處、花溪河2處河道受到排泄物威脅。對大江大河行修水利設施,國家有專項投入,甚至不惜重金。而對承載社區生態安全,事關在地生計、文化、健康事業,具有在地文化元素和傳統智慧的公益設施或社會事業却沒有切實可行,穩定的政策支持,以致生態安全"欠賬太多",難以爲繼,致疏於維護、修繕、發展。
溪流 營造生態村莊的發端
鄉村、社會、公衆在問,路在何方?研究會、柏林灣社區、在地學校師生却在思考中行動!問題的根源在於"人",包括人的意識與人的需求及價值追求的回歸。本土資源保護與利用,人與自然持續發展,是社區生存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構建的必然選擇。一個與"水"相關的古老話題,重新被發現與創造!營造生態村莊,幸福家園,必從"水資源、水壞境、水産業、水文化"發端!
2008年以來,項目機構、社區圍繞改善“水”環境主題,開始了艱難而富成效的探索。從人的組織行爲到自我改善、垃圾管理到農用化肥農藥减量控制、生態修復到水環境營造行動,涉及柏林灣社區生活自來水、農田用水、濕地營造、溪流治理、水産業培育等項目活動,循序漸進,收到預期效果。
溪流 生態健康動脉和顯示器
社區按照五自原則(自願參與、自我組織、自主實施、自我管理、自擔風險),建立7個社區組織,成功修建自來水系統8處,幷按照社區信仰,修復與新建水源保護標志性建築,即修建觀音廟,重現傳統人文價值、起到保護自然,敬畏自然、保護溪流源頭的作用。然後,新建和修復濕地及濕地植物園多處,面積近500畝(包括自然濕地、農田濕地、人居濕地),利用濕地水資源可以淨化水質,與村民産業建設相聯繫,滿足溪流可持續治理或淨化,能改善村民生計和食物來源。例如,水質淨化後可以服務庭院優質果園50處,同時培育本土特色生物資源10余種,繼承傳統農耕文明智慧,發展本土經濟,構建社區本土市場,尋找共同價值觀的同路人。柏林社區因此連續舉辦兩届社區生態産品展示會,爲社區生態食品生産找到了知音,交易額從最初的4000元(人民幣,下同),一躍上升到30000元。另外,新建生態養魚池24處,面積近50畝,形成社區增收産業亮點。2013年魚業産值近5萬元。
另一方面是治理病塘(年久失修的水塘或堰塘)2處,面積2000平方米,蓄水7000立方米,又建立公益性飲水合作社。另亦修建雨污水分流系統6處,生活污水得到淨化排放。整修溪流300米,疏浚社區渠系5000余米;建立垃圾池多處,社區亂丟亂弃現象得到遏制,有效改善了河流生態、社區農業生態及人居生態環境。其成功做法,爲鄉村溪河治理走出了一條有效行動路徑,成爲社區溪流管護的有效範式。這個有效範式,是結連了人文(對水及大自然敬畏的人文精神)、保育自然生態、利用水資源發展經濟、進行環境保護等多個元素的全面治理概念。
從以上有成效的工作經驗,社區對在地行動策略選擇與成效,充滿了信心與期待。物盡其用,地盡其利,人盡其才,水暢其流,行暢其道,文暢其義。柏林灣社區成爲名副其實 "水的故鄉",不盡的溪流,是鄉村人文的歷史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