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農業的多元價值

展现农业的多元 价值

不少人對生態農耕的認識,局限於避免使用化肥農藥、食品安全等層面,實際上,生態農耕飽含傳統農耕文化和智慧,能拓展我們實踐生活的形式,建立具社區韌性的本地食物系統。

社區伙伴在廣西開展的生態農業工作,一度引入很多技術實際操作和系統理論的培訓,但我們與伙伴廣西國仁農村扶貧與發展中心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讓農友自發起來組織學習,更深入的理解農耕的多元價值?

要讓農友自發聚集起來,就要連接本土生活。農友們自開始反思工業化農業之後,發現不管是種水稻、種玉米、養豬養鴨還是種果樹,都需要關注種子、關注品種等源頭;而本地種子更是構成遺傳資源多樣化的重要基礎,體現了農耕的多元價值,也跟其它農村議題如生態保護、糧食安全、身心健康、社區經濟和文化多樣等密切相關。

2015年8月,社區伙伴聚集了廣西生態農業項目點的核心村民、區內其它的生態農戶和新農人十多人,發起了廣西地方品種在地保護平台(簡稱「廣西種子網路」)。2018年開始,平台由廣西國仁農村扶貧與發展中心繼續協作推動。

平台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坊,從説明農友認識本地品種的多元價值,到體驗品種多樣性與農耕系統的關聯,以及本地品種與手藝傳承、社區建設的關係。平台還設立了遊學基金和手藝基金,支持農戶以小組形式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參與保護種子的經驗分享會。

這些活動將對種子議題感興趣的農友聚合在一起,大家愈來愈意識到地方老品種的價值,積極保種;農友之間、農友和農業科研人員的互動愈來愈頻繁;愈來愈多不同的人參加平台,比如桂林一帶以返鄉新農人為主,而百色和河池兩個區域的參與者則大多是傳統村民,南寧周邊則以參與生態市集、社區支持農業網絡的成員為主。大家各有所求,一些骨幹農友投入帶動社區的在地保種工作;而一些農友(尤其是返鄉新農人)希望與更多區域的農人深入互動和交流;大部分農友也盼望參加更多區內外保種相關的交流活動。

為此,廣西種子網路在2018年初提出了「社區為本」、「區域互助」、「省級交流」的發展策略。社區方面,支持骨幹農友動員社區保護相關的品種、開展教育活動和建立社區種子銀行,推動社區保育種子資源;區域層面,支持發展學習小組和交流經驗,促進農友對區域平台交流、信息分享和情感交流。

這四年來,廣西種子網絡從最初的十多人,發展到現在150多位農友參與。地域上,也不僅局限於廣西,已經擴展到了貴州及四川。關心種子議題的人們自發聚在一起,交流種子的意義、種子與生活的關聯、文化的價值內涵,以及生態農耕的經驗。

(摘自《社區伙伴年報 2017-2018》)

最新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