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智慧考——从香港个案省思塑胶危机出路

 

「方便」之恶:塑胶围城是当代最大的环境危机之一,其中尤以胶樽被滥用最为惨烈。

文 / 谭秀贞(社区伙伴传讯主任)

+ 击点放大图片
「方便」之恶:塑胶围城是当代最大的环境危机之一,其中尤以胶樽被滥用最为惨烈。(相片来源
香港非牟利机构——劳联智康协会有限公司属下「环保社区回收计划」的塑胶回收团队,默默耕耘了4载,积极协助社区减废。(社区伙伴)
劳联智康回收废弃塑胶後,先把塑胶品放进此机器压缩成胶砖,以方便运输。(社区伙伴)
废塑胶被压成胶砖。(社区伙伴)
用以计算塑胶重量的磅。(社区伙伴)
劳联智康塑胶回收计划主任李镇威向社区伙伴详谈其中心的工作过程,同时指出了业内困境。(社区伙伴)

  自十九世纪化学工业长足发展以来,人造塑胶开始广泛应用。其轻巧丶生产成本低丶运输方便丶耐用丶电能绝缘及高度可塑性,令物质生产和使用大受裨益,今天已大量应用於工业制造丶日用品和包装用途。可是,其低降解度带来的环境破坏众所周知。塑胶围城已属全球危机,主流社会推动回收再造,不幸只是杯水车薪,本文细看香港案例可见一斑。同时剖析寻找解救之道的复杂难缠,是个智慧和勇气的一大考题。

全球危机:塑胶品产量日增,回收再造日少

  许多报道均指出,全球塑胶消费量远远超过其回收再造量。在美国,2008年的消费後塑胶废物量估计约3,360万吨,其中只有6.5%回收再造,85.5%运到堆填区去[1]。在香港,回收塑胶比率逐年下跌,由2009年的66%[2],跌至2015的11%[3],而2015年废胶於堆填区的弃置量每日达2,183公吨[4],以此推算,一年堆填的废胶就达至796,795公吨,连同此年内在本地回收後於本地和出口外地循环再用的塑胶93,900公吨[5],2015年全港塑胶弃置总量就是890,695 公吨。

  香港的塑胶回收业现更步入寒冬期,去年(2016年)陆续有同业结业,例如受资助非牟利团体仁爱堂塑胶资源再生中心及私营机构泉记环保资源再生有限公司[6],全港各区私营回收店铺早已不收塑胶,因为废胶近年价格下跌,回收是入不敷支。另有多个不利因素包括:近年油价下跌,属石油副产品的塑胶,生产成本远比废胶循环再造的低;中国近年经济放缓,对废胶用以循环再造物品的需求下降;中国内地收紧了废物进口检测标准,拒收过去一些可以入口的废胶;需要厂房的香港业界无法承担香港的高价租金。

香港塑胶回收寒冬下的逆行者

  惟陡峭路上仍有逆行者在奋进,就像少数申请香港特区政府设立的「环保及自然保育基金」所资助的非牟利机构,在社区中推动塑胶回收,把回收废胶卖给仍在艰难中前行的私营业界。劳联智康协会有限公司属下的「环保社区回收计划」(下简称「劳联智康」)是其中之一。

  劳联智康的塑胶回收地铺坐落在香港草根社区深水埗,业务由香港特区政府设立的「环保及自然保育基金」全资资助,营运费每年约100多万港元(下同),自2013年8月开业至今4年,现每月约收8公吨废胶,来自由兼职工到附近社区的大厦收集及街坊主动拿来的废胶。回收胶类要分开胶樽与非樽类,再将废胶用机器压成胶砖,才卖予私营回收商刘财记纸业有限公司予以出口或再造。

  为鼓励街坊多交来废胶物品,劳联智康设立会员制,现时约有400名会员。会员可以参加奬励计划,交付的废胶达一定量,可以获赠米丶食油或厕纸,这些赠品每年的支出约8,000元以下。深水埗区多是草根居民,奬励计划既能做到环保教育,又裨益居民所需。

香港逆行者困境与制肘重重

  在受冲击的洪流中,劳联智康的塑胶回收业务现在可说是见步行步,其回收计划主任李镇威在接受社区伙伴访问时,指出了所面对的不明朗因素和业界的困境。

  最大的难题是回收得来的废胶因跌价,已经越来越没有销售出路。劳联智康这两年来已更换了几次承接废胶的私营回收商,但他们都陆续结业,例如是仁爱堂塑胶资源再生中心和泉记环保资源再生有限公司[7],现时则交往仍在运作的刘财记纸业有限公司。李镇威说,承接他们所收废胶的私营公司大多出口海外,例如中国大陆和越南,中国大陆近年减收(原因参看本文以上第三段),後来连越南也不再要废胶。至上一手承接废胶的泉记,以1,000元一公吨接收劳联智康的废胶,其後面对经营困难却要收回每次800元的运输费,劳联智康就只剩200元一公吨的收入,有时回收量达不到泉记的要求,为免废物去了堆填区,也只好免费交付泉记。去年泉记也关闭,便又另觅承接人。只是,也担心现在的承接人会否一天不再接收废胶。

  香港政府的「环保及自然保育基金」以公帑资助回收业,减轻业界在自由市场中承受的压力,原意虽好,但运作起来若干做法却是帮倒忙,甚而扼杀业界生存空间。

  首先是审批及发放资助款项的过程中,官僚程序造成障碍。申请成功的机构不是一次过取得全笔申请款项,而是分期发放[8]。但据了解,可能是要处理的申请个案多至数以百计,政府需时处理,因而款项发放有所拖延,业内一些资源不多的机构因迟迟未获所需款项,而致经营困难,甚而结业。

条件不利与古怪逻辑

  李镇威表示,香港本身没有回收制造业是业界一大梗阻。

  政府的数字显示,香港2015年回收废胶中,九成(约90,000万公吨)出口境外,只有半成(约5,000公吨)在港循环再造[9]

  李镇威认为,香港回收业的长远商机视乎有否本地的再造工业,把塑胶再造成产品如文具及花盆等日用品,保护环境之馀,又能提供本地就业。在此政府必须下决心带头协助,而非像现时的思维,把作业交给自由市场运作,给予参与的机构一笔钱,但在市场条件欠佳下,自然亏损。

  香港的天价租金和土地成本是另一大窒碍。据媒体报道,有私营废胶回收商的租金及工资占去了成本的七八成,负担极重;又有回收多种废物的商号在回收塑胶时支付的厂房租金(100万元)及工资(30万元)已用去130万元之多,其回收废胶的作业须由废纸及金属回收的毛利补贴[10]

  李镇威指出,政府应发展塑胶粒再造,补贴租金和运费,眼前明显的危机是香港的堆填区已经爆满。

  「环保及自然保育基金」的一些规定,当中也有一些古怪逻辑:受助机构的回收塑胶量需要达标,例如劳联康智需要每月回收达到8公吨。这样虽然鼓励参与机构提升绩效,但当中的环保思维本末倒置。达致环保的最大效益应是源头减废,公众减少使用塑胶品,以及不作出过量并无必要的生产和消费,而非制造了废物後又回收再造。这样就须公众意识提升及公共政策推动,而如果源头减废成功,回收机构的回收量按理应会下降,就不能达标。

杯水车薪不如釜底抽薪

  香港和全球一样,塑胶生产量或弃置量在过去和未来一直增长不休。有报道指出,塑胶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材料之一,1964年以来,塑胶生产量增加了20倍,2014年多达3亿100万公吨,预计未来20年将再度倍增[11]。在香港,根据政府每年公布的《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由2005至2015的10年内全年弃置的塑胶量,由2005年的637,290公吨[12],劲升四成至2015年的890,695 公吨(参看本文第2段)。

  眼前一个局面是:全球塑胶量日增,回收再造日少,而且前景看淡,未来处理塑胶垃圾仍是靠赖堆填或焚烧,对泥土和空气继续为祸。而且,外国有研究指出,回收塑胶对减少环境危机的成效成疑,因为塑胶产品本身种类复杂,必须小心分类才能循环再造,否则会破坏再造的整个过程,也就莫说某些塑胶根本不能循环再造[13]

  如此看来,回收再造对解决塑胶危机只是杯水车薪,尽管其效用不可抹杀。应对困境必须釜底抽薪,针对问题的根源,但走极端(例如停止生产和使用一切塑胶产品)也许不切实际,以下是若干思考方向的建议:

I. 源头减废

  • 从个人和机构自发做起,若非必要,停用或尽量减少使用塑胶制品(例如以瓦器或玻璃器皿代替塑胶器皿),尽量停用用完即弃的塑胶品。例如台湾台北市政府已於2016年8月起,禁止学校使用即弃餐具和禁售樽装水;香港大学也於即将於下月(2017年7月)起禁售樽装水。
  • 参考个人自发的「无塑生活」实践例子,例如一位美国加州会计师Betty Terry的经验分享:https://myplasticfreelife.com
  • 留意或加入,从而参与减塑的社区运动或全球运动,例如一个倡议禁用一次性樽装水的国际组织运动:https://www.banthebottle.net
  • 公共政策配合:例如废物徵费丶生产者责任制丶以法令禁用某类塑胶品。例如法国已通过新法例,於2020年起,禁用胶餐具如胶杯胶碟等,确保餐具必须能分解及用生物材料制成。[14]

II. 对「必要之恶」带来破坏的修复

  • 塑胶已成为日常用品,其好处(参见本文第一段)可能令某些领域难避使用,例如医疗界。科学界可努力继续研发更多以生物有机原料制造的塑胶,或能降解的塑胶品类。现时亦有这类可降解塑品,只是远不及以石油副产品制成的塑品多。

III. 集体省思当下的经济理念及制度,以及其下塑造的社会及个人价值观

  • 以推动无止尽消费来带动经济永远增长,是当今的主流社会信念,而经济增长及垃圾量增长和环境恶化程度成正比例,已是所有已发展和发展中国家认知的事实,揭示了经济增长成为社会最优先关注点带来的祸害。许多西方已发展国家已经出现逆流思潮,质疑富裕之国应否放弃追求无止尽的经济增长和不断扩张消费,改为实行一种提升生活质素的「知足经济」(Economy of Enough)。[15]
  • 在经济作为独大考虑的自由市场中,环保行业(例如塑胶回收业)不是盈利主导的行业,在经济定律下未必能够生存,但它既是一项与大众福祉攸关的作业,像医疗和教育行业,作为平衡各方利益的政府宜积极介入,投放公众资源予环保业。

  当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若发现了「舒适」和「方便」到达了一个「恶」的程度,如何扭转局面是对我们智慧,甚至是勇气和道德的一大考题。

(全文完)


  1. Wikipedia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stic_recycling#Recycling_rates
  2.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告(28/10/2015)立法会二十题附件一:http://gia.info.gov.hk/general/201510/28/P201510280739_0739_154256.pdf
  3. 明报报道(23/12/2015):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1223/s00002/1482429145624
  4. 「废塑胶 - 二○一五年废塑胶於堆填区的弃置量为每日2,183公吨(占都市固体废物的21%),较二○ 一四年上升了8.3%。由於国际市场对塑胶回收物料的需求持续疲软,影响本港废塑胶回收,因此废塑胶弃置量近年呈升势。」,《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2015年统计数字》: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sites/default/files/msw2015tc.pdf
  5. 《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2015年统计数字》图表3.3第四栏有关塑料的数字: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sites/default/files/msw2015tc.pdf
  6. 信报报道(22/04/2016):https://forum.hkej.com/node/131110
  7. 信报报道(22/04/2016):https://forum.hkej.com/node/131110
  8. 参看「环保及自然保育基金」发出的社区减少废物项目「申请指引」4.3段有关「资助款项的发放和付还」规定:http://www.ecf.gov.hk/doc/wrp_guide_c.pdf
  9. 香港减废网站: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tc/quickaccess/stat_recycle.htm
  10. 信报报道(22/04/2016):https://forum.hkej.com/node/131110
  11. 联合报专题报道(20/01/2016):http://a.udn.com/focus/2016/01/20/17160/index.html
  12. 《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2015年统计数字》图表2.8第六栏有关塑料的数字显示,这年香港每日产生的塑料废物总量为1,746公吨(参看以下链结),以此推算,全年就是637,290公吨。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sites/default/files/msw2005Chinese_1.pdf
  13. 参考文章:"When Recycling Is Bad for the Enviornment",摘自Discovery Magazine:http://discovermagazine.com/2009/jul-aug/06-when-recycling-is-bad-for-the-environment
  14. 英国《独立报》报道(17/9/2016):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europe/france-bans-plastic-cups-plates-cutlery-energy-transition-for-green-growth-a7313076.html
  15. 英国《卫报》报道(01/05/2013):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economics-blog/2013/may/01/economics-of-enough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