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城鄉互動的社區支持農業項目介紹

培訓協作者

  • 社區支持農業,從理念到現實的路到底有多遠?
  • 怎樣讓消費者更貼近小農、土地?
  • 怎樣做,收入不高的人也能吃上健康的食物?

為回應國內"社區支援農業(CSA)網路"對開展城市消費者工作方面的交流、學習需求,我們於2009年3月24-28日在成都華德福學校舉辦了以「城•鄉 互助•精神」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在四天的活動中,來自國內五個省份、地區的機構和個人,對他們近三年多的實踐做了案例分享;另外,我們也邀請了在香港相關實踐團體(自在生活、聖雅各福群會、裡仁等),分享他們在香港的共同購買,以及在草根社區或以企業(如餐廳、商店)為載體,嘗試社區支持農業,以及開展「有機小市場」的經驗。

有近50人參加了這次活動。在與會者的分享裡,「互信、互助、尊嚴、公平」等不再是一些詞語,而是鮮活的,在一個個生活場景和工作細節中體現出來。會後,北京綠色生活館的朋友給我們回饋:「參加這次活動,最感興趣的是,如何讓普通消費者在參與支持健康農業的同時,反思每個人對可持續發展所做的貢獻……」

社區伙伴的「社區支持農業及城市農耕項目」,目的是提供一個討論及實踐平台,促使更多的人尤其是城市消費者,反思現代化與全球化的衝擊下,城鄉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繫;反思自己的生活、消費方式與生態環境及社區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項目重點推動的地域包括廣東、廣西、北京(含河北)和成都。目前項目的探討重點有三個:

  • 健康的耕作方式;
  • 本地生產,本地消費,吃當地、當季食物;
  • 良性的城鄉互動方式;

從2006年起,我們開展健康農業志願者實習生計畫。項目管理小組與接待機構一起,為志願者提供了可持續農業實踐、城市消費者教育及推動農民轉型等方面的實習空間,以及相關的一些培訓、考察機會。透過與各地相關機構的合作和青年實踐者的嘗試, 大家共同探索適宜本土的健康農業發展模式。同時,每年也會舉行相關的學習交流活動,促進網路伙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現在,已經有近20人,從項目中畢業,其中,大部分都留在接待機構,成為機構的骨幹力量。合作機構,也發展到14家左右。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逐步進入大眾視野,我們也發現:在項目省份之外,例如湖北、福建和安徽,也有一些在地的個人和團隊,自發的在這個方向展開自己的嘗試。雖然在起步階段,力量比較弱小,但與在地資源結合的比較好,也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他們需要相關的資訊,也希望與現有網路內的伙伴有更多互動和交流。作為網路中的一員,我們也在積極與其它伙伴機構和志願者一起,整理網路內在近三年裡積累下來的發展經驗,為熱愛這個領域的朋友提供支持。同時,我們也尋求與香港、台灣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合作,希望介紹更多成熟的經驗到國內。

朱明
社區伙伴城市項目項目官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