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農半牧,傳統智慧。(雲南德欽縣佛山鄉江坡村村民斯南尼瑪) 貴州柏香林村村民運用在石頭上種樹的傳統智慧,恢復已遭破壞的生態。(李麗 / 貴州鄉土文化社) 貴州省黎平縣流芳村傳統的稻鴨魚生態農耕是當地侗族的文化核心,魚和鴨吃掉稻田中的害蟲,稻田又得牠們的糞便作肥料。社區伙伴支持該村恢復這種生態種植方法。 貴州省黎平縣流芳村傳統的稻鴨魚生態農耕是當地侗族的文化核心,孩子們好奇地看鴨子在稻田間怎樣捉害蟲。 苗族婦女舉行刺綉比賽,推廣能夠傳承祖輩歷史的活動。(高媛) 苗族青年拿著紙和筆,訪問長者們有關苗族的遷徒史。(社區伙伴) 社區伙伴支持苗族青年學習他們的傳統文化,學習的內容還包括苗族傳統建築。(社區伙伴) 保護傳統音樂,作爲社區與自己的文化和價值的聯繫紐帶:雲南慶祝新年的音樂交流。 貴州從江侗歌傳承交流會──歌師們都羡慕岜扒歌師在社區還有很高的地位。(常竹青) 四川成都的傳統藝師向年青人教授竹編。 在四川成都舉辦的樸門課程中,參加者學習建造房屋的瓦頂。 雲南哈尼族人承傳傳統食物,選擇簡單生活。 在四川,老村民看小孩講述社區故事。 在廣西鳳山縣,項目工作人員與當地裁縫們討論傳統服飾的設計。(牙祖團 / 鳳山縣外資扶貧項目辦公室) 貴州控拜婦女一邊學習傳統刺綉一邊唱歌。(何茂旭) 社區伙伴本土文化傳承項目的實習生王財金(中)作為生態博物館的表演員工,與村民們盛裝演出民族舞,迎接來參觀的遊客人們。(何侃 / 廣西南丹裏湖鄉白褲瑤生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