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racha Hutanuwatr (泰國社會活動家、可持續生活推動者)
記錄/翻譯:社區伙伴梁笑媚
Pracha Hutanuwatr 經常到不同地方演講,談及他對改造社會的理念。 |
编按:
Pracha Hutanuwatr 是社區伙伴生態家園培訓項目的主要協作者。2014年3月10日,社區伙伴邀請他到廣州工作點,與我們的同事分享他對於當下社會與主流教育的看法,以及通過教育促進人的轉化,進而推動社會改變的思考和實踐。他對當下社會及教育問題觀察精闢,見解發人深省。以下文字爲他是次分享的節錄,而按以下連結可閱讀較長版本:
http://pcd.org.hk/sites/default/files/share/files/general/Pracha_Sharing_Big5_Final.do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主流教育的看法
結合我在精英學校讀書的經歷及後來與政府打交道的經驗,我會認爲,主流教育過於偏重頭腦教育。人是有多重面向的,猶如太陽,朝四面八方放射光芒。如果只讓人朝一個方向照射,那只是開發了人的潜能很少的一部分,非常局限。而且,主流教育往往片面化、割裂化,學生學習不同科目,語文、外文、科學、數學等等,每個科目都是割裂地教授,缺乏整全的觀念。另外,主流教育特別强調競爭,崇尚個人主義,讓人變得自私,只在乎自己的未來,尤其在資本主義社會裏生活,感受很深的是,每個人都只關注自己,只爲自己而活著。如果你學醫,學校會教你一套醫學的專業守則,如果你學法律,學校會教你一套法律的專業守則,但這一切的背後都在教育人們:自己是第一位的,你要掙更多的錢,獲取更多的榮譽,奪得更多的權力。這就是現代教育潜藏的邏輯。
從某種角度來講,現代教育也是現代化的體現。現代化的問題在於,它瞧不起文化,瞧不起傳統,瞧不起過去——新的永遠比舊的好。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往往都從文化和傳統裏被連根拔起,而且越現代,越沒用根。當人脫離了文化和傳統,就很容易變得自卑,總覺得自己不够好。即便我們在最好的學校,依然覺得不够好,因爲還不是班裏第一名,還不是全國第一名,就會出現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這就是現代社會也是工業化和資本主義的秘密:讓你覺得自己不够好,所以你需要去消費,消費會讓你感覺更好——如果你有時尚的手機,你會感覺更好;如果你穿名牌的襯衫,你會感覺更好;如果你開豪華轎車,你會感覺更好……而這一切都是永無止境的,因爲品牌和産品永遠都在更新換代。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够好,往往就選擇去消費,由是不斷推動資本主義的車輪往前跑。想想,百年殖民的歷史也可以歸根於此。一切都源於一種驅動:我們要比別人更好,我們要控制他人!
因此,我覺得真正好的教育,首先要關照我們的不安全感,讓我們認同自己身之爲人已經足够好。在東南亞,尤其是泰國,受美國的影響很深。上學讀書,我們的夢想就是美國夢——開名車、住豪宅,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就像荷里活裏演的一樣。這樣的觀念不僅籠罩著泰國,也蔓延至世界各地。但事實却是,這樣的美國夢在美國也無法實現,很多美國人都根本無法兌現。
再一個,主流教育推崇權威主義,教育人相信權威。學生是什麽?什麽都不是!所有的知識都來源於老師,學生只能接受老師教導的一切。這是分明的老師本位的教育。
簡而言之,主流教育製造出一個個孤立的個體,一個個不快樂的人,無法與自己建立聯繫,無法與同伴建立聯繫,也無法與自然建立聯繫。而且現代教育發展與工業化進程一致,都是大規模生産,就像工業生産罐頭一樣,製造出大批量同樣思維的人。
個體轉化與社會改變
接下來分享一些個人對於個體轉化與社會改變的思考。
在我看來,真正的教育、真正的轉化必須建立在兩個重要條件之上。首先是自我批判意識——批判性地看待自己,對於優缺點有清醒的認識,對於自己的想法及思維方式有深刻的覺察。這樣,人才能安康和樂地活在當下,而不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裏,活在想像的未來裏,惶惶不可終日。生命是什麽?生命就是當下;美好的生活就在此時此地。唯有如此,人才有能力對自己作更深入的覺察,置身於大千世界之中也依然能保有對內心的覺知與洞察。
除了自我批評意識,好朋友的社群感是又一條件。人需要健康社區的支持,需要有一群健康的伙伴,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讀書的時候,主流所謂的好學校一直鼓勵人要與同伴競爭,獲取更高的分數。我們要拋弃這樣的觀念。在我看來,友情比分數更重要。長大參加工作進入職場,現代社會鼓勵人要與同事競爭,出人頭地,所以身居高位比友情重要。但我認爲,朋友、家庭比職位更重要。因此,人要成長,接受真正良好的教育,必須創建夥伴群,建立好的社區,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支持,朝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
在我看來,好的教育應該是“解放的教育”,讓人感覺到自由,感覺到足够好,將人從權威主義和消費主義的不安全感中解脫出來——中産階級特別缺乏安全感,我們要想方設法把自己解放出來,告訴自己,我們已經足够好,擁有的足够多;無論我們擁有多少,我們也已經擁有得足够多了。再一個是慎思明辨的意識(Conscientization,由巴西教育學家Paulo Freire提出)。教育應該幫助我們理解自己身處何方,讓我們有能力認清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結構,有能力分析社會的力量及其弱點。如果教育能帶給我們這些,我們就會感覺賦權。換句話說,我們就會成爲更能動的公民,照顧好我們的社會,照顧好我們自己,滋養自信與知足。如果我們始終覺得匱乏,我們就不可能幫助別人,因爲自己總覺得不够,怎麽會去贈予他人?相反,如果我們感到滿足,就會感覺富有——即便你只有一台自行車,每天騎車上班,如果你感到滿足,你也比開著奔馳還想擁有更多奔馳的人富裕得多。世界上最知足的人就是最富裕的人。人擁有自信,感覺知足,自然就會長養慈悲心,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痛苦,想方設法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果能做到這些,我們就是真正成熟的人,成爲社會改變的因子,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意識,也可以改變社會的結構,慢慢地構建一個更公正、更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而我們自己也因此而成爲更有覺悟的人。個人轉化與社會改變總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
良好的教育應該將人整全地看待,將“心、手、腦”或者“語、身、意”同等看待。它會幫助發展人的批判意識和清明思維,幷通過心靈教育,培養人的正念,對身體的覺察及意識的覺知,並重視身手的發展。事實上,我們可以從手工勞作裏學習到很多,包括如何正語——恰當地使用言語。說到手工勞作或家務勞動,我真覺得它們不是沒有意義的事,如果恰當地勞作,它也是靈性修持和個人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總之,好的教育會全方位培養人心手腦各方面的能力。
在我看來,整全的教育會教育我們照顧好自己生命的方方面面。
+ 擊點放大圖片 | |
泰國的綠色行動者Pracha Hutanuwatr。 |
EDE網絡的泰國資深協作者Pracha Hutanuwatr(穿白衣及戴眼鏡男子)在泰國舉行的導師培訓班中給社區伙伴學員講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