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日,慈海生態環保公益基金會(行動源計畫)和社區伙伴(香港)北京代表處聯合邀請英國舒馬赫學院創始人薩提斯·庫瑪(Satish Kumar)和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田松,就「生態文明與整全教育」進行沙龍對話。為了增進可讀性,我們對是次活動筆錄進行了部分的刪減與編輯,與伙伴分享,同學共勉。
田松:科學與文明
非常榮幸能參加這次活動!我的背景是物理學,博士念的是科學史和科學哲學。我對工業文明的反思和批判,始於對科學的反思,尤其是對垃圾問題的研究得到的一些令人震撼的結論。
人新世
在恐龍生活的侏羅紀時代,「全新世」「古新世」等都是地質學的概念。現在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叫「人類世」,中國人民大學的侯深教授翻譯成「人新世」。這個詞的意思是,人類現在的活動能力已經達到了如火山爆發、地震、海嘯等地質作用的量級。
1945年一共有三顆核彈爆炸,這三顆核彈爆炸所產生的核粉塵一直漂浮在大氣中,持續至今。1945年以前封瓶的葡萄酒沒有檢測出放射性物質,1945年以後的就能夠檢測出放射性物質。另外,人類的行為不僅改變了大氣的結構,也改變了全球的水系結構。
在中國,傳統農業基本上是生態友好的,自古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夢想。但如今,農村已經發生徹底的變化,工業化農業所推崇的農藥和化肥,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的使用導致了地球表面最大規模的物質搬運。又比如礦山開採,經過生產加工的礦物質被均勻地撒到一片片的農田裡,就是一個非常大規模的礦物質搬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地質作用的量級。
以往我們認為這些是好事,因為這是人類主體性力量的體現。但現在我們會看到愈來愈多的負面問題,比如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物種衰退等。這當然跟科學有關,如果沒有科學,人類根本就無法產生這些影響。
科學技術的傳統形象
最開始我們擁有科學技術的時候,我們總認為它是為人類造福的。我們現在也經常這樣說,科學探索活動的目的,就是要探索自然奧秘,發現自然規律,滿足人類的好奇心,然後科學的應用就可以為人類造福。
那時科學和人類的幸福之間是有必然聯繫的,科學具有不容置疑的正當性和道德優越感。只要你是一個科學家,你做的就是好事,你就是個好人。我們以往傳達的科學家都是什麼形象呢?知識淵博,道德高尚,為了追求真理拋頭顱灑熱血、上火刑柱,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愛祖國、愛人民。
但仔細想想會產生一些疑惑。以往物理學叫自然哲學,牛頓重要的著作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牛頓認為自己是一名哲學家,以數學的方式探索自然的奧秘,所以叫自然哲學。現在物理學的博士學位名稱還是「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PhD)」。然而,剛才講到原子彈爆炸,造炸彈的這些人也是物理學家,於是就懵了——我們是哲學家,探索自然奧秘為人類造福,怎麼忽然生產殺人武器呢?這和我們從事科學的初衷相差太遠了。這是科學家的一次大規模道德反省。
重新理解科技
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吉兒·卡森(Rachel Carson)發表《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引發了社會對科學和技術又一次的反省。核冬天(大規模核戰爭可能產生的氣候災難)雖然有可能,但是大家總覺得很遙遠,而《寂靜的春天》所描述的災難卻近在咫尺。美國大量的中產階級生活在獨棟房子(single house)裡,房子後院通常會種一些花花草草,難免要撒農藥。1962年這本書發表之後,大家開始意識到,科學的負面效應不是遙遠未來的可能性,而是已經發生並且就發生在自家後院裡,由此引起美國對農藥、對科學技術開始大規模的反省。這本書剛發表時,在美國社會產生了對立的兩大陣營,對同一件事情有完全不同的評價,科學家自身也發生了分裂。如果看看那段歷史,就會看到科學家並不像科普作品中宣傳的那麼純潔、高尚、無私。
為此,我們需要重新理解科學以及科學家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功能。在中國,大概到了2000年之後,「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的說法才能夠公開討論。我們以往的研究領域叫「科學技術與社會」,在這種語境之下,暗含的意思是:科學進步,技術就會發展,人類就能更好地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但「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這八個字裡面,潛藏著一種價值判斷:人類有能力認識自然,下一步就是人類有權力改造自然,認識自然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造自然。
環境視角下的文明
以前我們說「科學技術與社會」,現在我們說「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加上「環境」之後,我們對一項科學技術產品的評價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科學技術與社會角度衡量,化肥和農藥有助於糧食增產,讓人類掌握更高的生產力,促進社會發展進步。但加上「環境」去評價,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幾十年來中國的工業化農業已經使得國土大面積的農田變成了污染源。從「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角度討論,實際上討論的就是文明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現在要從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什麼?科學在生態文明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方式生存和生活,什麼樣的生活是好的生活?對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重新深思、重新評估所有這些問題。謝謝大家!
薩提斯·庫瑪:整全教育
歡迎大家參加今晚這個沙龍對話!
內在改變
剛剛田松教授談到了四個維度,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我要增加第五個維度。四個緯度都非常好,但都是跟外部環境相關的。那我們的內在呢?我們有頭腦、有心靈、有意識,除非我們改變內在的信仰,改變我們的頭腦與心靈,否則,我們是無法改變世界的。
第一個要改變的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外部的自然世界和我們的內心世界不是兩個截然分離的存在,相反它們是一體的,只是科技尤其是科學,將自然與人類割裂開來了。科學還將人類置於自然之上,導致我們認為外部的所有自然資源都是為人類的使用而存在的,人類高於一切生物,我們是整個自然界的統治者,所以我們對自然可以為所欲為。首先,這種視角或世界觀必須改變。
生於自然,屬於自然
自然與人類不是分割的,我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英語中,自然(Nature)的意思是出生(Birth)。當母親懷孕的時候,她會做產前檢查(prenatal check)和產後檢查(postnatal check),所以英文的natal和nature是同一個詞源。Native(本土的)也是同一個詞源。如果你說 I am a native of China,說明你出生在中國。任何人、任何生物、任何事物,只要有出生的過程,都來自於自然。所以說:我們生於自然,我們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萬物一體
在量子力學層面上,我們都是一體的。我把它稱為內在的轉型。如果我們的頭腦具有二元對立的思維,我們就會想戰勝自然、控制自然、取代自然、利用自然。如果我們的思維方式充滿貪婪、控制與主宰的欲望,那麼,科學、技術、生態學、社會學等等都沒法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我們必須意識到,森林也好,動物也好,山脈也好,它們都與我們人類一樣,由同樣的元素構成。我們所有人、所有的一切都來自同一個源頭,我們是自然的孩子,是海洋、山脈、森林、動物、黑猩猩的孩子。因此,不單單要談人權,我們也要談自然權。
外部環境污染的根源,實際上來自人類頭腦的污染,我們被二元結構,被分離、主宰、控制和貪婪所污染,更有甚者,被自我中心主義所污染。主流大學都教育我們以自我為中心,教我們如何獲得工作進而獲得成功。然後,什麼是成功呢?當你擁有高薪工作,賺很多錢,買豪宅豪車的時候,地球發生了什麼你並不會關心,只要你有錢有權,你就是成功的。這樣的主流教育一直在污染我們的思想,當我們的內在頭腦被污染以後,我們就去污染外部的環境。在主流教育的大學裡,學生往往會被認為沒有心靈、沒有手、沒有腳,除了頭腦以外什麼都沒有,學校只看到學生的頭腦,所以就污染頭腦。
行走的大學
年輕的時候,我沒有讀過大學,我只是去徒步。我曾經花兩年半的時間去徒步,可以說,徒步就是我的大學。在兩年半的時間裏,我走了8000英里。最初從新德里出發,經過巴基斯坦、阿富汗,到伊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到俄羅斯莫斯科,又從莫斯科經過白俄羅斯,到波蘭、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最後抵達美國華盛頓。在這兩年半的時間裏,我身上不帶一分錢。你如果想看世界,你不需要錢,走到哪兒都會有土地,土地會生長食物,走到哪裏都會有樹,樹上長有各種水果,芒果、蘋果、木瓜……而且在這兩年半的時間裏,我只吃素食。
雖然我沒有讀過大學,但是我創辦了舒馬赫學院。我們建立舒馬赫學院的目的就是為了抗衡主流大學教育對頭腦的污染。舒馬赫學院的教育不單單是充實頭腦,同時也會結合心靈、雙手和雙腳來學習。我們在學校不僅教授整全科學、蓋婭理論、深度生態學,也教授複雜的理論如量子力學,同時也教授靈修和冥想。我們強調學習、生活與愛(Learning, Living, Loving)並重。
愛的教育
整全教育指的是整個身心的學習,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我們的身心是整個宏觀地球甚至整個宏觀宇宙的微觀體現。我是土、空氣、水、火和意識,我也是太陽、月亮和星星。當我們個體的認識和整個宇宙連接成一體時,我們的科學、技術、社會學、生態學才有深刻的內涵與意義。我們和自然的關係才不是源於貪婪,而是天人合一且共同慶祝。當今世界的我們都很繁忙,整天在電腦前、工廠、辦公室、商鋪裏忙碌,卻忘了慶祝我們的生活。慶祝源於內心,而內心是愛的所在。
保護環境和地球的前提是我們有愛,愛是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核心。所以我加的第五個維度是:愛。沒有愛,人類其實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如果你是一名教師,你是因為愛孩子,愛知識,不是愛金錢而從事教育。如果你是一名醫生或護士,在醫院照顧病人治癒病人最重要的也是因為愛,醫院的設備也好,藥品也好,都是次要輔助的手段。如果你是一名企業家,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財務報表怎麼好看,不是你買賣的進出口單,最重要的是怎麼去服務社區,滿足其所需要的衣服、食物等等,對有所需求的人群的愛是做生意最核心的價值。有了愛,你才能成就很好的生意,而收入也會隨之而來。
愛與宗教無關,與任何教條戒規無關,愛是你敞開心扉,去感受、去欣賞、去慶祝我們的河流、森林、花草、海洋,人類,乃至整個宇宙。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態這些維度對外部世界的轉變非常重要,但愛與慈悲、我們世界觀的轉變,我們對生命萬物一體的感受,是屬於內在的轉變。當內在的轉變和外在的轉變齊肩並行,才是整全的教育。1949年新中國成立,70年後的今天,中國可以開啟一場愛的革命。謝謝大家!
互動問答
Q
我是萬科公益基金會的項目官員,負責社區廢棄物管理專案。我意識到技術的發展其實並沒有解決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我們現在所做的不是主流,也不是很有影響力,我們是希望這樣的理念讓所有人都接受,還是希望它持續地跟技術去平衡?
Satish:這個世界永遠都充滿問題,過去充滿問題,未來也充滿問題。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保護地球,清理廢棄物,但這些都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傳統的教育教導我們要快速達到結果,但是,真實的生活並不是為了得到結果,也不是為了解決問題,真實的生活就是每一天的生活。廢棄物處理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因為你愛這個地球,所以你去解決廢棄物問題。這就很好!繼續做下去就是了!不要擔心別人不聽從你,你的行為本身已經足夠美好且意義非凡。如果別人能聽從你,那很好,但不要期待這樣的結果,行動本身就會給你帶來回報。我們的工作本質上是一趟旅程,而不是目的。
如果我們不斷想著結果成果、成就成功,我們永遠不會滿足。即使是佛陀也沒有成就所有事情,即使是老子、孔子、甘地、毛澤東,他們也沒有成就所有的事情。所以不要期待結果和成功,只要專注去行動,行動本身就富有內在價值。
田松:我很欽佩你能夠放棄本來可能很有前途的工作,轉向一個很艱難的行業。我對工業文明的批判其實就是從垃圾問題開始的。從物理學背景出發,我對垃圾危機進行分析,得到非常悲觀的結論:在工業文明的框架裏,垃圾問題是任何技術都解決不了的。
新的技術只會產生更複雜的垃圾,所以人類社會將會在很長的時間裏同時面對兩個問題。首先,我們已經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垃圾,如果它們能夠老老實實呆在那兒,已經是最好的結果。蓋婭理論(Gaia,指地球母親)認為,最好的結果是它成為蓋婭體內的一塊結石。但是也很有可能,它會爆炸或者泄露,產生更加複雜的化學反應,造成二次污染。這樣,它會成為蓋婭體內的潰瘍甚至癌症,這是第一個問題。
其次,只要我們的文明模式不發生改變,我們就還要不斷地向自然中釋放愈來愈多、愈來愈複雜的垃圾,為此不斷尋找新的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場,這個悖論其實在工業文明框架內部是無解的。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文明模式。有一位生態思想的先知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1948年在其著作《沙郡年記》(Sand County Almanac)的序言裏說: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準,犧牲自然的、野生的、自由的萬物是否值得?他說,只有跟我一樣的少數人會認為,看到大雁的快樂要比看電視的快樂更生動自然,尋找一朵白頭翁花的美妙情趣與言論自由一樣,都是不可剝奪的權利。這裏,他提出了兩種生活價值。如果社會的大多數人都認為看電視、看手機更重要,那麼一定是工業文明的社會,手機不斷地升級,網絡不斷地升級,垃圾也愈來愈多,愈來愈複雜。如果社會的大多數人能夠在自然之中獲得樂趣,認為看鳥飛花開更重要,那麼我們就有可能建設一個生態的文明,減少對自然的污染,這是一種解決方案。
Q
今天聽到Satish老師講的很多內容都是關於愛的,我想聽老師分享一下,您是怎麼理解愛的?剛才老師說很多人都忘記了怎麼慶祝生活與生命,在舒馬赫學院是怎麼慶祝的?怎麼把自然與愛的元素融入到這種慶祝裏面?謝謝!
Satish:愛就是接受你當下的狀態,沒有任何期待,沒有任何判斷,沒有任何條件和背景,沒有任何抱怨。當你愛一個人,你會接受這個人本來的樣子。不是因為你富有,不是因為你有教養,不是因為你漂亮,只是因為,我愛你,僅此而已。然後,在接受的基礎上,我參與到你的生命歷程當中,和你一起下廚,一起散步,一起旅行,一起讀書,我參與到我們共同的生命歷程當中!
我從來不對妻子抱有期待,我告訴她,你就做你自己,48年前我愛你,現在我仍然愛你。愛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不是48年前我愛上了你,而是每天我們都在相愛,每天都在慶祝愛。愛不是歷史,而是現在。愛不是未來,而是當下。我愛你,但並不想改變你來符合我的期待,把你變成我想像中的你,我希望你就是你。如果我希望你為我而改變,那我其實是在期待別的東西,不抱任何期待的全然接納才是愛。人類不接受現實,總是想著要改變,要進步,砍伐森林改種大豆或者建機場,大家覺得森林不重要,機場和發展更重要,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在破壞原有的存在。
如果你來舒馬赫,我告訴你的第一件事就是:你來這裏是為了愛,首先你要愛自己,你不能不愛自己而愛別人。愛自己不是自私,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他人,愛日月星辰、愛白晝、黑夜、愛所有的一切。這種愛是一場革命,愛需要勇氣,需要無所恐懼,需要一顆勇敢無畏堅信不疑的心。愛自己是內在的一場革命,讓這場革命生髮在你的生命裏!
關於慶祝,在舒馬赫,我們從每天早上的社區聚會開始。我們誦讀詩歌,告訴每一個人今天要做什麼,我們也會一起唱歌。科學、數學、生態學、社會學、歷史學這些學科都很好,但最重要的是學會唱歌和跳舞。如果你有孩子,他們在學校裏會學歷史、文學等等,在家裏則要教他唱歌和跳舞,這是最好的慶祝方式。
另外,你也可以去到郊外,站在一棵樹下,凝望大樹也是一種慶祝。自然多神奇啊——綻放的花朵、蔚藍的天空、明媚的陽光、飄逸的白雲、晶瑩的雨水……不要整天盯著電腦和手機,抬頭看看窗外,去慶祝生命的每一刻,慶祝所有的美妙和奇跡!為什麼總想要掙更多的錢,做更多的生意?對於物質我們永遠不會滿足,只會不斷想要更多。去愛,去慶祝,你就擁有一切,你會有想像力,有愛,有心,有勇氣,有覺知,擁有一切!
田松:Satish先生講得非常有感染力,我補充兩點:現代社會很多人沒有自信,同時很自我中心,只是不斷地攫取,背後的原因可能恰恰在於沒有自我。
有一個詞叫「巨嬰」,指人的生理年齡很大,但沒有自信,只是不斷向外索取,卻不承擔對外部的責任。非常的自我中心主義其實是沒有自信的表現,因為他對世界的認知沒有建立在自我獨立的基礎之上。所以,首先要建立自信的自我,然後成長,成熟,去愛,要真正相信自己的體驗,獨立思考這個世界。而不是別人換手機我也要換,別人背名牌包我也要背,別人換車輛我也要換,別人換房子我也要換。真正的智慧是放棄的智慧,我們可以不要這個,不要那個,當我們內心成長和豐盈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鳥飛花開中獲得充分的生命力量、維度、樂趣與滋味。
Q
我想問Satish先生,愛是哪兒來的?您和萬物之間的聯結是怎麼建立的?
Satish:我對自然的愛來自於我的母親。在我三、四歲的時候,母親經常帶我到自然中散步。母親會告訴我,嘿,這有個蜂巢,蜜蜂會從一朵花飛到另一朵花去采蜜,但不會傷害任何一朵花,它們從每朵花裏採一點花蜜,但從來不會過度索取,所以花也不會抱怨蜜蜂拿走太多。然後,蜜蜂會將這些花蜜轉化成非常美味、清甜又健康的蜂蜜。我們也應該這樣,像蜜蜂採蜜一樣從自然界獲取滋養,轉化成有意義的蜂蜜,而不是廢棄物。我們這樣做的同時,也像蜜蜂傳播花粉一樣,把愛傳遞給他人。蜜蜂是至高至善的愛的化身,這是我學習愛自然的源頭。
如果你們有孩子,周末的時候請把手機留在家裏,帶孩子到自然中去,欣賞美麗的山脈,呼吸清新的空氣。首先出於您對孩子的愛,其次才是為了讓孩子愛上自然。母親是至愛的榜樣,她愛丈夫,愛孩子,願意歷盡艱辛生育孩子,分娩有時會是面臨生存死亡的經歷,所以愛並不簡單,每一位母親都是英雄,這就是愛的源泉,你就是愛的源泉。愛是陰的內涵,是女性氣質的體現,不需要去遙遠的地方尋找愛,觀照你的內心,你的內心就是愛的表達。
---- 完 ----
現場翻譯:張蘭英、林志光
筆錄:繆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