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轉型城鎮:一場連結個人與世界的社區實驗》中文版出版序

 

中文版  出版序

2018年11月,我和香港幾位關注及推動可持續生活的朋友,一起坐上往中山的高速船。同行的伙伴都是推動市民積極参與社區經濟探索的組織者,其中有在香港西北部天水圍及上水組織「時分券」及各種街坊合作互助的嘗試。那個時候,大家通過社區種植、共同購買和地區肥皂師培育等方式,攪動了很多有意思的想像。我和這些香港的朋友都是懷著好奇,到中山旗溪生態社區去拜會榎本英剛先生(Hide Enomoto)。榎本先生在英國蘇格蘭的芬德霍恩生態村(Findhorn Eco-Village)生活期間初次接觸「轉型城鎮」概念,2007年,榎本英剛前往倫敦參加一個名為「成為改變」(Be the Change)的會議,聽到了羅布·霍普金斯(Rob Hopkins)的演講,深受啟發。翌年,他又參加了「轉型網路」會議(Transition Network Conference),看到了一個能赋予人力量的可能性,於是决定要回日本開始轉型城鎮運動,创設了「轉型日本」(Transition Japan)。2008年,在榎本先生與藤野居民共同努力下,轉型藤野正式成立,成為全球第100個轉型城鎮。

2006年發源於英國托特尼斯(Totness)城鎮的轉型城鎮運動,至今已經17年。早在2009年,香港嘉道理農場就組織過轉型城鎮工作坊,邀請了英國的組織者納瑞什·吉恩葛蘭德(Naresh Giangrande)和索菲·班克斯(Sophie Banks)分享正在發展的全球轉型城鎮運動。當時我也参加了工作坊,聽到他們提到這個運動已開始與全球許多關注氣候變化及石油頂峰議題的社群互動,就很好奇道個立足於強調社區治理及全方位的可持續生活運動,若果在亞洲有機會發展,會是怎樣的模樣。後来我到東京出差,探望了當地一位致力推動轉型城镇的英國人保羅·謝潑德(Paul Shepherd),從他口中知道了在日本這個運動正靜寂無聲的醞釀生長。

2018年,在廣州和中山旗溪,我們邀請了榎本先生分享他在藤野與當地居民一起探索的轉型城鎮運動如何落地生根。身為生活教練的榎本先生,很看重和伙伴一起共創的經驗,印象深刻的是他提到轉型日本辦一個親子工作坊,邀請家庭一起製作迷你太陽能發電系統,當參加者努力接通電路板後,看到手中燈泡發亮的那個神奇的轉型瞬間(transition moment),醒覺「原來我們可以自己做」。這種在自己生活中創造出新的想像的可能,能有效應對2011年日本311地震引發的海嘯和核洩漏帶来的種種無力感。榎本先生相信轉型瞬間的經驗提醒了我們,人是有能力、潛能、自主和力量去面對種種複雜的社會問题及生態災難。當人們相信「人的力量」,這份信念會擴展到社區,讓人相信「社區/社群的力量」。

過去幾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榎本先生減少了過去頻繁的出行,專注整理了推動轉型日本的體驗。在電郵通訊中,我們得知這本書會在日本發行,随即向榎本先生提出翻譯成中文出版的想法。感謝他慷慨答允,並邀得薛頌平先生参與翻譯工作,我們因此有幸分享到藤野居民的轉型經驗,看到這個在日本推動樸門設計的基地,如何整合了各方力量,立足於當地的社會脈絡及傅統,為當地的社區生活及生境,創造出讓人感動的自主生活方式。當中既有對全球生態環境及能源危機的覺悟,也切切實實的以地方的肌理及文化為核心,推動生活變革及社區营造。

今年二月,我們和榎本先生在線上對話,談到面對全球問题例如氣候變化,人們各有考量和主張,要就解决方法達成共識,很困難。榎本先生覺得,當人們的著眼點放在「内容(content)」時,通常會爭持不下。但當人們把關注放在「脈絡(context)」時,就較能找到共識。以《巴黎協議》為例,當年,各國討論協議内容時,爭論不休,無法達成共識。眼看時間一點一滴過去,但共識遥遥無期,會議主持人後来換了個提問方式,邀請大家思考之所以参加這次氣候峰會,「你渴望的是什麼?(What are you longing for?)」。這一問,讓大家都提出了很多爭持背後的共同願景,最後,《巴黎協議》也有讓人喜出望外的結果。

我祝願榎本先生的《日本轉型城鎮:一場連結個人與世界的社區實驗》,也一樣激發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的想像,並願意積極投入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建設更有韌性和生命力的社區。

 

鄧文嫦
社區伙伴總幹事
2023年5月8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