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式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引致全球環境危機,已經成為國際議題達半個世紀之久,危機沒有減緩之餘,更越趨深化和多樣化。上世紀六十年代伊始,伴隨著更多國家趕付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高速列車,在西方民間卻同步暗湧著一股逆流──批判資本主義主流發展的環保運動興起,為地球生態受到破壞發出求救聲。
環保運動人士在不同年代指出各種不同的危機,由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化學殺蟲劑、六十及七十年代的核武器和核能危機,到八十年代的酸雨、九十年代臭氧層受破壞及伐林,以至今天的全球暖化。其中,有倡議者除了指出經濟全球化並非一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之外,還身體力行,在世界不同地方嘗試建立生態家園 (Ecovillage),成為可持續生活的模範實例。其後,這些建設生態家園的工作者於1995年成立「全球生態家園網絡」(The 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 – 簡稱GEN),支持世界各地的同路人創建實驗性的生態家園,或保育現存具可持續生活元素的生態社區。
1998年,50位來自全球的生態家園工作者聚首於丹麥,準備展開一項為實踐可持續生活的全球教育運動──他們綜合全球最成功的生態村或生態社區的經驗,發展出一套課程,作為設計可持續社區的全面指引,名為「生態家園-可持續生活教育課程」(Ecovillage Design Education, 簡稱EDE課程),於2005年定稿,自此在世界多個生態家園或教育機構舉辦培訓,讓參加者明白可持續生活的生態社區內涵,讓學員返回自己國家或其工作崗位上,作不同類型的實踐。
根據EDE的課程設計,建立可持續的生態家園不單只關注地球生態的可持續性,還包括社會、經濟、和精神價值觀的內涵。課程內容分為四大範疇──世界觀、社會、經濟及生態,每個範疇設有五個單元(參看以下圓圖)。
萬物互相依存的世界觀
建設「生態家園」的人必先要有一個整全的世界觀,明瞭宇宙不是各種物體的結合,而是各類生物主體互相交流,相互依存。其中,尤為強調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相信如果人類要豐盛地生活,就必須關注人類社會及其與自然界的關係,反思這種關係和內部相連的生活網絡。
合作和諧、重視傳統文化的社會
生態家園內的人所建立的社會,重視合作及和諧的方式共同生活,亦強調社區的多樣性,讓來自不同文化、精神和經濟背景的成員,一起探索如何相互協作交流,包容不同文化。工業化和全球經濟體系帶來了過度消費和副作用,強調掠奪性的個人主義,引來社會疏離和家庭解體,而傳統村寨的社區組織正是生態家園內可仿效的最可持續生活模式。由於自由主義全球化破壞了傳統風俗多樣性文化,變成單一的消費文化,生態家園重視保育原住民和傳統文化,以保留箇中所蘊含的先輩智慧。
經濟成為生態的子系統
在現存主流發展的社會裏,經濟扮演主導角色,支配一切事物和價值觀,生態被看作是經濟的子系統而不是支配經濟的主系統。若要可持續發展,便要顛覆這種狀況, 使經濟成為生態的子系統,經濟活動的規模和性質都由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承載力來決定,從而創建一個更公正的、可持續性的,並以生態為中心的社會。
在這種社會裏,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生產方式是最能滿足地球承載能力的方式。
使用衡量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數,再不是傳統的標準如資金流量和增長量(例如本地生產總值),而是建立在更大的層面上,如生活質量、幸福感和生態發展等。企業形式以社會企業為主,能滿足生態和社會發展目標,同時也賺取利潤。
維護本土環境生態
生態家園的設計者盡力確保居住地的所有生命的自然功能得到保護和加強。可持續的居住設計最終目的是創建自我依靠、自我維持和自我再生的「生活系統」,居住地和支撐居住地的本地環境之間互惠互利。生態家園內的建築使用綠色技術,強調健康、節能和環境友好的結構,亦提倡傳統技藝和本地技術。家園內的食物以本土食物為主,增加生產、分配和消費本地食物的比例。技術方面重視適切技術,強調低成本、能持久、低能量投入、低維護費、安全、本地生產、實施最節能的解決方案。對於已經受破壞的自然環境,以具體行動去重建自然,如植樹、培育耕作土層、修復破壞的河岸帶等。
以上可見,EDE課程的內容涵蓋了個人精神的轉化(整全的世界觀)和理想社會藍圖的勾勒(家園內的社會、經濟及生態模式)。自該課程於2005年定稿以來,已有來自30個國家共逾3,000人接受培訓,然後返回自己的國家和工作崗位上,以不同形式來實踐生態家園的建設,而世界不同角落都有不少實驗性的生態家園,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英國蘇格蘭的Findhorn社區(參看其網站:http://www.findhorn.org)。
面對全球嚴竣的生態危機,而全球化列車卻仍迅速前行之際,要與之抗衡實屬艱巨工程。EDE課程開首提到,解決之道在於將來人類的覺醒和潛能,而最有效的方法是 「全球教育」,參與培訓的學員將覺醒的意識傳遍世界,就如「風中種子一樣散佈在世界各地」──「當一旦發現肥沃的土地,就會重新呈現出更為有機的、全面的、綜合的、全息的進展……」,默默擴散建設生態家園的全球力量。
參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