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曉波 (社區伙伴雲南辦事處項目顧問)
結緣
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若非因同事太忙,我就不會接觸這可能是改變我一生的培訓課程——生態家園-可持續生活教育課程(簡稱EDE課程)。
當初想參加,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曾聽過一個參加泰國EDE朋友的分享,讓我感覺EDE的內容「很玄」——用一根鐵釘來尋找建房的最佳地點,我感到很不可思議和玄之又玄。因爲天性好奇,便促成我參加了社區伙伴在2010-2011年於貴州舉辦的EDE培訓,同時在去年於泰國舉行的EDE和TOT培訓(Training of Trainer,培訓導師課程)。
新世界觀
而這個玄,改變了我對世界的認知。
在貴州的生態周培訓,或許就已種下了改變的種子。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發豆芽夢」,這是在城市長大的我首次親手發豆芽。我們從第一天起,將綠豆洗淨,放在飯盒中,每天都要觀察她們和畫下她們。在這過程中,我就漸漸對豆芽産生了感情──當看見豆芽在腐爛時,我會著急,想排除讓它變腐爛的因素;看見她們發芽,越來越長,就會很高興。我以前沒有單獨種過什麽東西,但當我用心照顧這些豆芽、觀察其變化時,發現有一種聯繫慢慢地發生了,我會覺得每一顆豆子都有生命,生長的形態也不同,遇見不一樣的人,發出的豆芽也各異,你會意識到豆子不僅是我們的食物,而是一個個有生命、甚至有性格的個體。我甚至會想,她們又是如何看待我的呢?我想若我沒有親自地去經歷整個過程,沒有用心去觀察、體會、感受,這種與豆芽之間的感情聯繫是不可能建立的。
這個過程讓我真正意識到,而不只是頭腦層面地認識──原來萬物有靈,我們與自然界中的生靈是一樣平等的。我們都是有生命、有呼吸、有覺知、有感情、有個性的,只是我們以不同的形態存在於世上。在當時的我看來每顆豆子和我一樣,我們都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生活在自然中;她們也與我不同,有著不同的語言、感受方式和思維方式,只是這樣的不同用邏輯的思維是理解不了的,是超越理解的。當我意識到這點後,我更能體會什麽是一體,什麽是萬事萬物相互聯繫,也更能體會其他自然界生靈的痛苦、其他人的痛苦,其實就是我的痛苦。
EDE是讓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一扇窗。還記得在泰國的培訓上,第一次知道量子物理學,當時因爲英語的關係,並不能太理解協作者提及的學說。但後來在網上搜索,才發現這個和傳統物理學所告訴我們的世界是很不一樣的,原來在微小的粒子世界,沒有什麽是恒常不變的;再到全息宇宙論,相信事物之間相互關連。這種科學認知,似乎呼應了相信世界是個幻象、是個整體及內中事物相互聯繫的佛學理論,而現實世界仍有很多科學領域無法探知的實相。
對於世界的理解,原來的我是如此井底之蛙,正如《道德經》裏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曰:「不可說」。在自然面前,人類是如此渺小,還有很多未知的事情。回顧人類的歷史,那種人定勝天的時期是多麽可笑又可悲,但現在也還有人相信高科技會帶來新的奇迹。也是在經歷了EDE培訓後,我才開始認真地讀《道德經》和一些佛學書,漸漸地理解和學習養成放下自我和謙卑的態度,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時有疑惑,如果完全放下自我了,是否就意味著沒有自我,這是一種愛自己的表現嗎?我想或許現在的我沒辦法想清楚,只有通過實踐和體驗,或許答案才會慢慢地浮現。
聞慧、思慧、修慧
我還記得泰國的EDE培訓導師Pracha說過,知識有兩種,一種是彙聚型的,一種是發散型的。也可以理解成一種知識是可以言傳的,也就是通常我們在學校裏學到的,可以被精確表達出來的;而更大一部分的知識,或者說智慧,是不可言傳的,就像團隊精神、領導力一樣。
這種智慧,不是聽來、思考來的,而是親身經歷而來的。正如佛家中所說的三種智慧——聞慧、思慧、修慧,修慧是高於聞慧和思慧,因爲這是你親身經歷,去感受,最終變成你個人的經驗,內化成為心靈和精神上的智慧。EDE課程正是不斷地讓我們通過親身經歷、體會和總結,將一些理念和內容內化成爲自己的智慧。
至今我還記得打了六個多小時的Moon Ball游戲,這個游戲讓我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中信任、互補,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幷且學會原諒別人的錯誤,也接受自己的不足。記得在貴州培訓中的「尋找回家的路」游戲中,讓我瞭解領導力有很多種,每個人都可以成爲領導者,領導和參與是相互平衡的。也記得「金錢游戲」,發現競爭的心態是如何輕易地就被挑起,不同的制度引發人不同的人性表現,制度如何輕易地將我們綁架。這樣的游戲和體驗在EDE培訓中多的是。而在每一個游戲的體驗中,我都能獲得啓發,對自我有更多認識。
生態家園夢
我參加完貴州EDE課程後有人問我:「你最大的夢想是什麽?」當時我還在想著要環游世界。但是當我2012年在泰國參加EDE的TOT培訓後,我更希望的是能親身實踐去建立一個生態家園,而它同時也是一個教育基地,現在這個想法變得越來越堅定和清晰。
其實我曾懷疑烏托邦的概念,因爲我認爲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就如好萊塢的電影《海灘》一樣,講述一群歐美人在泰國荒僻而美麗的小島上過著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這種生活最後却因人和人之間的猜忌、不理解和不信任而破滅。但一行禪師曾說:「下一個佛的出現將不會以個人的形式出現……可能會以社區的形式出現」,這句話深深觸動我。讓我相信,只要每一個人都能保持謙卑和愛,這樣的社區就會實現。
我也相信,要讓更多人覺得生態家園是可能的,在主流價值觀和主流生活方式之外還有別的選擇,我們必須將這種理念和方式活出來,就像日本山岸會的人們所做的那樣。
但要建立一個生態家園,我知道我還有很多不足,接受了EDE培訓只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很長的路,我還須不斷通過實踐去學習。慶幸的是,我發現身邊的同路人似乎越來越多。我想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生態家園的種子,只要有合適的土壤、陽光和水,這顆種子就會發芽。
活動相片分享: | |||||||
+ 擊點放大圖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