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rt url(nav.css);
基於在農業發展、本土文化,以至社會階層結構等差異,每個國家及地區在維持「社區支持農業」精神下,會自然地發展成不同模式,以配合當地獨有的情況。但不管形式如何,其核心都是朝建立一個本地生產、能夠共同承擔,同時回應本地需求的公平農業經濟體系方向發展。
綜觀各地不同的「「社區支持農業」,我們歸納以下四種較為普遍的模式,與及其市場化及組織能力的關係:
1. 農墟 / 農夫市集
市集(廣東人說是墟)是人類群體生活文化的體現,好比聯繫城市、小鎮、自然村的心臟。農業的出現促使很多擁有專門技能的人開始聚居,方便以物易物,市集在城市出現前,最初也是始於鄉村。鄉村市集的功能以本土自給自主為主,同時,亦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瞭解、互助與交換。在有機農業發展的歷史裏,本土的有機農墟 / 農夫市集直接把有機農夫與消費者連接,建立信任!
更多資料:《比鄰泥土香》第3期
2. 共同購買
所謂共同購買,就是指社區消費者組成一個群體,一起直接跟農夫購買健康產品,從而跳過所有中間的環節。這裏說的社區既可以由住在同一地區的人組成——比如城市社區、自然村,也可以是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者是一個團體——比如農民合作社、消費者合作社,甚至還可以是一個家庭,總而言之,都有一個「聚合」的概念。所以,我們也經常把這種一個群體一起去向另一個群體直接購買的方式叫做「共同購買」,類似平常大家說的「集採」,只不過是一種比集採更有持續性的行為。共同購買的出現體現消費者更主動去關心產品的來源與品質,連結起來追求公平優質的購買選擇。
更多資料:《日本提携體系》
3. 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是近年才開始普及的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社會企業的概念源自英國,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事業,核心在於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而存在。近年,有些CSA轉變為僱用多個地方職員的社會企業,鼓勵農夫並教育社區居民關於有機或生態學上負責任種田的知識。澳洲有家叫「食物連接」(Food Connect)的組織,是少數有實力跟超級市場競爭的社會企業。
更多資料:http://www.foodconnect.com.au
4. 合作社
合作社是指人們為了滿足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共同需求而自願組成的的協會,通過財產共有和民主管理而實現自治。在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中,農民組織生產經濟合作社,與消費者組織的消費合作社對接,形成一個公平交流的平台。中國於2007年成立農民經濟合作社法規,對帶動農民合作社進行有機農業起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