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台经验分享

参与团体个案分享

主题二:【农民和城乡互动】
耕耘 —— 耕心耕土丶互生互享

农民与城市消费者平等互动

农民具有主体性丶互动有不同面向──农民如何扭转纯粹作为生产者和被发展等被动角色,体现其主体意识?在台湾和大陆,近年有不少城市青年返乡寻找和建立理想家园,是什麽在推动这个城市化的逆流?当农民或农村跟城市消费者平等互动时,风景会有何不同?

高雄市旗美社区大学(台湾) 台湾

高雄市旗美社区大学由钟理和文教基金会承办,於2001年3月创校开学,为台湾第一所「农村型社区大学」。开办以来,以「向农村学习,让农村学习」为方针,并以「农村是一所学校」为发展目标。旗美社大扮演「学习•组织•结晶」平台,将学区内的9个乡镇视为合作夥伴与办学资源;除了以课程服务社区民众的「学习」平台外,亦积极创造社区的「组织」平台及结晶农村价值的「纪录」平台,透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串连旗美内部与外部社群,让「农村意识」得以在社会扎根。

除课堂教学外,旗美社大过去十馀年在社区的耕耘,积累了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在教育丶生态农业丶社区文化丶网路搭建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及论述。旗美社大自2002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农村工作坊。2006年开始开办《农村远景会议》,希望把经年对於农村议题关注和实践累积的概念和行动经验,作进一步研习;并透过组织合作的方式予以推展,共同致力建立农村发展工作与城乡合作交流机制,以维护农村作为人类重要资产的承传和发展。

网站:http://cmcu.ngo.org.tw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前身为中国改革杂志社大学生支农调研专案部,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简称梁中心)自2001年开始组织大学生支农活动,於2004年在北京市正式注册为民间组织。梁中心以推进新乡村建设为核心目标,以推动农民合作和城乡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致力於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文化研究丶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的新乡村建设试验和推进工作丶大学生行动教育与新文化研究及其推广工作。

梁中心在全国各地建立新乡村建设试验基地,与全国百馀所高校的学生支农社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组织大量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大范围的支农调研和新农村建设行动。除了青年人培养外,梁中心也致力在农村推广合作社与生态农业,并透过生态农产品为载体推动良性城乡互动。

网站:http://www.3nong.org

攀枝花和心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攀枝花市是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城市,而攀枝花和心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位於攀枝花市盐边县和爱乡新华村,距市中心约50公里。社区夥伴2007年开始在当地与政府合作,通过农民田间学校丶外出交流学习等推动生态农业技术及理念培训,2009年4月,参与到培训中的刘占红及另外4户村民发起成立攀枝花和心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结合本土智慧丶运用生态友好的方式开始实践生态农业。

合作社采用社区支援农业的方式与城市消费者互动支持,包括蔬菜配送丶作为指导老师支持城市农耕种植的技术培训丶接待城市消费者农场拜访等。现在参与每周两次常规蔬菜配送的城市消费者有65户,同时合作社也提供蔬菜之外不定期的农副产品及蛋肉配送。合作社希望与城市居民建立互助丶平等丶相互支持健康生活。

湾宝/捍卫农乡联盟洪箱(台湾) 台湾

湾宝其实是指台湾苗栗县後龙镇湾宝里的一群农民,遇上政府征地,要把他们的农地划为科学园用地,农民反对,并矢志保护自身农地,遂与政府展开长达四年的抗争,获民众广泛支持,终於在2011年抗争成功,让湾宝地区的农田免于工业区开发的威胁。抗争成功後,湾宝人文艺术工作室发起 "随波逐稻" 计画,号召上百个家庭,一起到湾宝农村种稻田,不仅能解决农业生产面中,农民难以突破的销售问题,还提倡完全无毒和友善环境的种植方式,不洒农业与化肥。

香港农墟(香港) 香港

香港农墟运动已有约七年的历史,现时定期举行的农墟共有六个。2005年4月,香港第一个固定的农墟在大埔诞生,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个摊位,除可买到新鲜的本地有机菜外,亦有各样农产品及有机乾货。趁墟的好处是消费者可以跟农夫面对面交流,加深对有机种植法的认识外,亦增进社区关系。大埔农墟设在新界,後来又发展至市区设立农墟,如湾仔农墟丶中环农墟在商业闹市中开花结果。

在闹市中的农墟较主要的是「有机农墟@中环」,这是於2008年由嘉道理农场主办的。成立目的是「鼓励大众透过支持运输里程较短的本地有机农产,以缓减全球暖化」。在2009年,曾改名为城市乐活园(由LOHAS- Lifestyle of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ility 翻译过来),目的是「在市区设立一个永续生活的交流地点,加强本土丶经济丶社区及环境的协作,让大众感受简朴而健康的生活模式。」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由一群关注生态农业和三农问题的消费者志愿发起,旨在搭建一个平台,让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能够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丶交流,既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丶放心的产品,也帮助农户拓宽市场渠道,鼓励更多农户从事有机农业。市集现在以社会企业的形式经营,通过线上线下的媒体与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互动,并且通过讲座丶聚餐丶农场拜访等形式传播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和实践,加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联繋。

自2010年9月以来,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已经举办了100多届,直接服务农户和生产者超过40家,而通过同行网络市集也服务到全国各地农友100余户。刚开始时市集每周一场,现在因需求增加的关系已办到每周两集丶并开有网店与实体点以服务更多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在市集上,除了搭建这个平台让消费者和农户更多的交流,各取所需之外,主办方也会因地制宜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儿童自然教育丶亲子活动丶庆祝传统节日(如端午和元宵节)丶特殊纪念日活动(如世界粮食日丶环境日等)。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18547924

台湾农墟运动(台湾) 台湾

近年,全台掀起一股「吃在地丶支持有机小农」的农民市集风,合共约有25个农民市集正蓬勃发展或酝酿中。农民市集的开创全靠民间力量自主运作,幕後推手与合作伙伴多是社运分子丶大学教授丶社区大学丶小学家长会等,理想性与知识性颇高。

大多数农民市集的共同默契是不强调「有机认证」,而以「友善环境的耕作方式」或「无毒」概念取代。实际把关则仰赖主办单位亲自至产地拜访,直接了解产地环境与耕种方法,有的再加上验证单位的无农药残留抽验证明。

有作家把新兴的农民市集称为「新的环保公共空间」,因为农民市集将过去几十年的环保生态运动「有机地整合」,让人体认到环境运动不只是理念,也不能仰赖抗争运动推进,而必须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

绿心田·生活汇(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绿心田·生活汇由四川成都河流研究会的核心消费者与专案人员共同创办,於2011年在成都成立,以更生活化的方式如农友饭局丶农户讲故事丶身心灵健康的分享等活动开展小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活动,增进消费者与小农户与土地之间的情感联系。

该组织认为最理想的方式是城市和乡村的弱势群体共建生活共同体,探索其可能性和组织方式。绿心田透过团购丶每月1次的农友饭局和身心灵整体健康和生活智慧分享丶每3个月1次的农户回访丶半年1次的农友市集以及团购丶妈妈厨房等活动,一方面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物的需求,传递对本土农产品本身内涵的理解,又能建立消费者与农友的关联,推广「利己利地球」的生活理念,搭建促进消费者之间丶农户之间以及消费者和农户之间相互学习和沟通的平台。

网站:http://greenheartland.blogbus.com

下载参考资料:

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台湾) 台湾

1987年初,一群主妇有感于社会型态的急遽变迁,决定行动起来,改变周遭种种环境和教育问题,以 "勇於开口,敏於行动,乐於承担",要从自己做起,改善环境,提升生活素质。如是, "主妇联盟"诞生了。1989年,成立"财团法人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期望以绿色消费,来守护土地和家园,并於1993年试办共同购买,直接向农户订购米和葡萄,这是合作社的雏型。

2001年主妇联盟中共同购买的功能从原有组织独立出来丶正式创立"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是台湾首个自发性的主妇生活消费合作社,社员都是合作社的股东,共同集资丶合作思考丶组织消费力量,同时游说农民和生产者,生产符合生态环保与家庭健康的产品。每位社员都拥有同样的权力与义务。合作社的理念是 "珍爱环境资源,支持本土农业,力行共同购买,实践绿色生活",并推广及发挥合作社精神。2013年合作社社员人数约50,000人,与台湾约110位农友及6个产销班合作,为社员提供了600多种产品。

网站:http://www.hu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