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風市集

本來是2007年9月在高雄縣政府推動下開辦的一個農産品市集,是台灣第一個由政府投入人力資源籌辦的有機農産品市場。當時的目標是:活化公共空間的功能、促進和發展理想的社區產業。本來是每月一次,但培養不了習慣,加上其他問題,慘淡經營,勉强持續了一年。到2008年11月,提出停辦。
其時,微風市場重新定位,由農民自主管理,在各區推選幹部,籌辦自治會。自治會成立場地管理、會員經營、教育訓練和行銷通路小組,承擔市集營運的事宜,幷决定擴大爲每周六開集。從2009年6月開始,每攤位每次交營業額5%為市集的公基金,作為聘用專職工作人員。2009年10月正式成立「高雄縣微風市集志業協會」,以照顧小農、維護食物安全、堅持對土地友善及實踐社區友善互助爲宗旨。2010年6月,微風農民集資在高雄市創辦農友自營的「農家小鋪」。
土地正義聯盟

土地正義聯盟是一個由關注不同土地議題的組織者及社群組成的社運團體,積極支援各區的反迫遷及保育運動,推動本地農業和社區經濟的發展及研究,培養新一代的民主社區營造者。該聯盟有六大主張,包括城鄉共存共生、保育生態環境、捍衛居住權利、打倒地產霸權、結束官商勾結及落實民主規劃。

第一組
土作坊

「土作坊」為一綠色社會企業,旨在於灣仔區推動有機食物,亦希望在未來成立一種符合社區、自然、經濟及人的發展,並為基層創立有尊嚴勞動、為社區提供有質素及有選擇的有機食品運動。「土作坊」是以社區為本的經濟模式,提供綠色有機生活用品。
第二組
綠耕城鄉互助社

前身是中山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綠耕城鄉互助社。早在2001年,雲南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師生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督導作爲綠耕的開拓者,就深入雲南少數民族行政村平寨,發展中國農村社會工作,至今已十一年,成爲中國開展城鄉社區工作和農村社會工作時間最長的社工院校及社工機構。主要關注偏遠農村發展,目標是建立文化生態村,同時推廣城鄉對話互助和合作,在城市建立公平貿易店,期望城鄉共創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生計發展。
宗旨是搭建城鄉互動的橋樑,促進城鄉溝通和理解。在自然和生態環境良好的鄉村,互助社鼓勵村民不用農藥、化肥,通過傳統農耕方式種植健康生態的農副產品;又在日益關注食品健康的城市,通過開展環保、低碳等社區活動,促進城市居民對鄉村傳統健康生態食品的認識,為城鄉居民直接互動搭建平台,一方面城市居民能夠吃到安全的綠色生態有機食品,另一方面農村居民也能夠通過種植無農藥、無化肥的生態有機農副產品獲得合理的報酬,支持農戶可持續生產,保護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傳統種植方式和鄉土文化,從而達到城鄉互惠互利。
第三組
城市農耕

1990年啟動城市農耕專案,目的是盡量生產糧食、多元新鮮和健康的食物、用有機方法和本土資源生產、直接銜接消費者;除農耕外,有畜牧(提供有機肥)以及技術支援。2005到2009年間,城市農耕聘用384,000 勞動人口,其中21%是女,10%是退休人士、20%是年輕人。小規模的城市農耕是典型的本土經濟,在屋旁生產銷售,廚餘循環堆肥、節省運輸、進行直接的產銷關係,是種多元小規模經濟體。
長春社塱原稻米復耕

塱原是本土鮮有還未被發展、仍然維持濕耕水田種植的平原,濃郁的鄉土氣息吸引無數野生雀鳥、兩棲類生物在此留守、棲息。這裡是本土重要的生態熱點之一,也是本地鄉郊保育運動一個重要起點。 塱原的生態價值與水田農業互相緊扣,但面對持續不斷的發展壓力,加上農業人口老化、日益困難的經營環境等等問題,要保育塱原的自然生態,就得要想想辦法「活化」塱原的水田農業,為農夫、為野生生物謀一條新的出路。
『禾‧花‧雀‧塱原生態農社』把生態、農夫和城市連接。城市中生活的市民,可以透過直接參與水稻復育的工作,感受田間的活潑生氣,親身經歷每一個在地生產的過程,並且關心和支持農夫們的工作和生計 – 這是『禾‧花‧雀‧塱原生態農社』的理念,也是我們相信永續塱原自然生態和農業文化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