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邹乔 - 社区伙伴四川项目官员(灾后重建与文化)
编按:2008年发生的四川512汶川大地震一转眼便五年过去,四 川今年却又不幸再逢420雅安芦山七级地震。然而,有了前五年的重大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此际,我们期盼社会各界在应对新一轮厄运时,能更济事和凑效。社区 伙伴的工作重点在唤起人们的精神觉醒,视之为实现可持续生活的重要之道。因此,我们的汶川地震重建项目针对协助减缓灾民的心理创伤,重建积极的社区精神。 项目的手法以“社区艺术”为切入点,透过有关活动唤发凝聚人心的心灵力量。同事邹乔此际总结经验,回顾社区艺术如何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作用,让受创伤的 人们再上路实践可持续生活,藉此与各参与救灾的工作者分享经验。
今年是汶川地震后第五周年,四川学界和NGO界都开展了很多纪念活动,既是回顾与总结,也是为了给芦山灾后重建借鉴和思考。
社 区伙伴的汶川地震重建项目之一,乃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龙迪教授合作,透过社区艺术活动让两所中学(北川中学和永昌中学)的同学减缓心理创伤,恢复积极精 神。较早前,我应龙迪教授之邀,参加了“中国第二届心理健康与和谐社会论坛——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推动芦山心理援助”。论坛上,曾参与项目的几位四川同学 还做了分享。因着这个机缘,我得以再见同学们和其他项目的伙伴,心里分外兴奋。
社区艺术∶联结关系和营造非暴力文化
那是五年前,当时的北川中学正在重建,因而须暂借绵阳市郊长虹培训中心的场地复课。那附近有一段铁轨,经常有火车轰隆隆地呼啸而过,那声响和震动像是从人的心里驶过一样,加深了震后心中支离破碎的苍凉感。 我们就是在这里遇到了中科院心理所的龙迪教授和她的团队及北川中学师生。当时印象很深的是,龙迪教授反复强调对于情境(context)的把握和应对,即 北川中学是一所人员伤亡达1/3的学校,每个人都失去了于他/她重要的人,或是身体的一部分;同时这是一所学校,原本存在着一些制度性的冲突和张力,都可 能因地震的影响而恶化。因此,从一开始,我们项目的关键共识,就是要重建联结精神和营造非暴力文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区艺术的尝试。这不 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因为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它既能带来欢乐,让人沉静,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联结大家。
当时龙迪教授团队邀请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士,为同学开展多个不同类型的社区艺术活动:有绘画、摄影、舞蹈、手工、音乐……参加的同学由十多人至数百人不等。同学们通过活动,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互动和联结,巩固了同伴之间原有的支援系统,慢慢淡忘了地震的伤痛。
其 中,对影像活动印象很深。龙教授邀请了擅长摄影的朋友来跟同学分享如何拍照,让他们组成摄影兴趣小组,围绕家乡、校园等相关主题摄影,用照片来集体讲述家乡与重生的生命故事,并在地震两周年时做了一个名为“家乡的召唤、重生的力量”摄影展。展览上的照片和配衬字句,让我深深触动:有大家热火朝天重建新居的景象、临时板房里洗衣晒被等日常生活、板房里盛开的花朵、辛勤劳动的父母亲人、也有植物的特写。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经过同学们的观察和书写就变得不一样了,他们说:
“在房屋倒塌的地方,燃起重生的力量,为火红的日子而奋斗”;
“奶奶61岁了,正在割草!如果我是茁壮成长的豆子,那奶奶就是默默奉献的根”;
“我站在角落里,看到在烈日下劳作的您,便坚信,家园会更加美好”;
“葫芦缠着梨树,它们很不一样,但可以共同生长,就像我们这个集体”;
……
我感动于他们对家乡、亲人的热爱,更感动于他们从土地和生命中获得了如此多的智慧和力量,并这样深刻而富有情感地表达了出来。摄影展成为一个起点,一个分享和倾听生命故事的开始。正能量的种子在整个校园里温柔地发散开来。
带着远去的记忆再次来到北川,终于看到了久违的同学们,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笑出了泪花。同学们都真的长大了也!
这 次来做分享会的同学有5位。其中一位同学比其他4位高一年级,毕业后在绵阳一所学校当上了老师,有了自己的学生。另外4位是同班同学,而且彼此是好友。其 中3位都到成都念大专,其中一位修读茶文化专业,毕业后在一个咖啡馆里做店长;其余两位打算继续修读本科。还有一位同学毕业后选择了另类的学习道路,先后 跟随龙迪教授的朋友学习过茶道、传统文化,后来又参与了社区伙伴的生态农业实习生计划,认真地学做生态农业,他说打算以后自己开个素餐厅。
反思文化:勇于思考和选择生命方向
在分享会举行前夕,同学们自己先举行一个内部讨论会,准备分享内容,我亦参加了这个讨论会,过程中,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光芒、勇敢和从容。他们讲了很多故 事,关于朋友之间的陪伴、同学与老师之间坦诚相待、如何逐渐建立对外来志愿者的信任等等。谈起震后的高中记忆,他们说不知为何,如今记住的都是大家在社区 艺术工作坊活动的场景。有同学说一开始不太习惯参加活动,因为形式和以前上课不一样,觉得有些不习惯、不喜欢也不觉得有用,但现在有些同学上了大学,回想 起来觉得非常受用,甚至会运用那些形式和方法来组织类似的活动了;也有同学说非常喜欢做活动,不喜欢上课,因为后者只是听,是被动地接受,没有思考,而前 者不只是听,还要亲自做,是主动的,会思考;还有同学说参加活动时,老师们没讲太多,而是引导大家自主思考一些在学校课程内不会想、不敢想的东西。在场的 龙教授补充说,这是因为当时的社区艺术活动,非常重视活动后的讨论和反馈,过程中培养同学反思文化,让他们有勇气和能力去思考和选择生命的方向。
会 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见解,即社区艺术活动促成了两个结果:联结关系和培养反思能力。联结关系尤以保护原有的关系为重,而不是一味建立新关系。反思能力包 含行动和思考能力。成长不是独自生成的,而是在关系中发生的。最后,分享的主题定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分享的形式以时间为线索,每个人述说自己 最想讲的生命片段。
第二天分享会现场,同学从容淡定,每个人都讲得非常精彩,讲到动情处,台上台下都眼泪连连。我坐在最前排,透过摄像机记录这珍贵的一刻,感受到生命与他们的联结。
活动相片分享: | ||||||||||||
+ 击点放大图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