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贾丽杰
这期《比邻》选定以“自然生活”作为专题,想与伙伴们共同探讨自然观与生活的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选择?尽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思考的基本问题,但专题的用意是想要回到生活视角,在个体生命的体验中领悟人的本质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步步脱离自然的过程,大部分人的个体生命轨迹亦是如此。工业化推动城市迅速扩张、瓦解农村,人们成群结队地涌向城市;科技进步和消费主义不断满足人们对便捷、舒适、享乐的追求,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得自己能力之内想要的东西。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以消耗人们的精力为代价,人们感到匆忙、压力、敷衍和不得已,于是不断地向外追求刺激,停不下来也静不下来,乃至心灵麻木,缺乏“活着的实感”,生出种种文化病来。人,真的可以从自然中切割出来吗?
当一个人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抽身,走入乡野田园,哪怕只是静下心来与花草相处,让身心与自然重新连结,他便会感到放松、休息,不再紧张、奋斗与忍耐,心力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他便能更好地重新投入自己的生活。如同一棵树需要向大地深处扎根,汲取天地雨露的养分,才能向上生长,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个体的心灵成长、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样离不开大自然的怀抱。近两年,我内心时常涌起想要亲近自然的情愫,遇到的一些人,在大自然中的一些体验,让我一直思忖一个问题: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内在力量?
因着参与这期专题的制作,我有幸提前拜读四位作者的文章,也在与他 / 她们的沟通中收获感动、共鸣与启发。在此,谨代表《比邻》编辑团队感谢四位作者真诚地分享他 / 她们的故事。
何磊是一气呵成地写完初稿,以生动、流畅的文字记录他这些年的省思以及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读他的文章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例如许多在乡村长大、在城市生活的人会怀念童年奔跑在四季田野上的单纯快乐,城市生活的迷失与困顿也让一些人重新思考生活,开始在精神上探寻自我。最有趣的是,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他都在创造一种与自然直接接触的生活方式,亲手劳作,朝着自性本然的方向生活。城市的生活太喧嚣,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人很容易被卷入浮躁的漩涡中,而与自然的连接、与日常生活的连接,可以让我们在当下的生活中“扎根”,更有觉知地生活。
朱明是社区伙伴的前同事,七八年前选择离开城市,走进自然的旷野中,在云南的乡野间跟村民一起生活。跟他约稿时,他说想要谈谈“关乎生命”的教育,我有点似懂非懂,直到拿到他的文章,那种力透纸背的对生命真相的探寻令编辑团队成员感触颇深。他在文中探讨人的“精神自我”的诞生需要与“活的自然”紧密联系。人的本质是精神性的,生命的基本渴求是成为自己,如果过早社会化或者成年人的意志太强,外力的强力介入只会抑制个体精神自我的成长。他也讲到“腹部的灵性能量中心”的重要性,这个说法的确可以解释一些现象,例如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教育鼓励人们重视头脑而非身心感受,没有接地人就会不稳定、变得飘飘然,很难“活在当下”,这样的状态也会让饱满的元气渐渐稀释,生命活力变弱。相反,在那些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仍保留着与大地连接的部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种踏实的自在感。我也更理解这位前辈同事选择了怎样的一条路,他在走入外在自然的旷野时,也走入内在世界的旷野,在两种自然交会之处,一扇窗户打开,生命力像泉水一样流动,这或许就是他说的“活的自然”。
美虹姐的文章最有生活实感,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离不开食物,最开始她只是对食物料理感兴趣,为了支持先生种田的心愿,从台北搬回出生地宜兰深沟。作为从小生活在都市又再度回乡的外地人,藉由对传统食物的兴趣,美虹姐跟婆婆妈妈们学习传统的发酵、腌渍和食物加工手艺,也在双手的劳作中寻回跟传统生活的连接。她的朋友说她是“生活厨师”,因为她喜欢在传统中创新,在她的食物中藏着乡村生活、风土人情的温度以及对大地的热爱。
克莱尔(Claire Elouard)老师近几年受邀来中国带领大树能量工作坊,帮助学员透过大树与自己的心灵和自然能量深度连接。借着这期专题,我们邀请克莱尔老师与更多人分享她的自然生活体悟。之前参加初阶的大树工作坊时曾访谈过她,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她说“我们即自然”——人和植物本质上都是生命体,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工作坊迎接人的直觉,在直觉中与自然和自我归属感连接,因为“直觉”是人的精神性,是内在的声音,而跟自然连接的体验与人的“大我”、“合一”体验有关。她在文中分享了很多自己在森林中独处的体验,跟她接触的过程中能感觉到她似乎天然地保持着与自然的连接状态,所以我在想,这种连接感似乎是人进入“静默”状态时的生命本能,只是我们大部分人在喧哗的生活中遗忘了这种天性。自然中的一切都如其所是地存在着,宇宙中的所有生命都是相互连接的,她也提醒我们以更宏大的宇宙观来拥抱个人的存在。
这期专题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探索的过程——到底怎么回到生活层面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路下来有个感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每个人如何认识自己、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人类最美好的潜质是爱,如果我们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又怎么会在内心升起守护的愿望?如果我们失去对万物的感觉,又如何体会生活的美好呢?爱因斯坦说,爱是一切的答案。
■ 贾丽杰 社区伙伴城市团队项目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