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华荣 (社区支持农业实习生)
今年八十岁的吴伯,每天都喜欢喝一至二斤米酒,身体仍然健朗。这位非常乐观且平易近人的腐竹制作高手,钟爱本地小黄豆,坚持用火烧日晒的方法,不放任何腐竹精,成品既好看又好吃。在二十多年来日积月累的经验中,发展了一套独特的制造技术,让他的腐竹备受消费者欢迎,时常供不应求。
我一直在想:是什麽让他如此热爱传统手工腐竹?制作过程既辛苦又经常熬夜,赚不了几个钱。是什麽在背後支持着他,让他坚持二十多年?
消费者令手艺传承
也许因为乐观的吴伯拥有一群忠实消费者,不单照顾他的生计,也让他引以为傲。每次谈起他的腐竹,吴伯总自豪地说:"我奏的腐竹不怕煮!"跟吴伯学做腐竹一段时间之後,我明白他为什麽会这样做。
吴伯每天做32斤黄豆,一个月来即9600斤。生产腐竹除了解决吴伯的生计外,还带动本地黄豆的种植,同时也把传统手艺保存下来。在我们参观过的腐竹厂里,大都采用现代机械代替手工生产,下化学添加剂以增产量,降低价格,以满足大众需求。可我们需要的其实并不多,机械化带来更多的是浪费与资源的高消耗。吴伯坚持不弄虚作假,是他持之以恒的心,把这一带的腐竹手艺传承下来;是他在为我们的健康把关,坚持用本土黄豆,让我们吃到腐竹的原味。
手艺是生计又是传承
传统手艺确是一门很好的生计技能,养活了几代人,期间的精进改良,也注入了几代人的心血。可是现在手艺传承出现了断接,即使是手艺人的儿女,也不愿意传承祖辈留下来的生活精华,例如腐竹手艺丶姜糖手艺丶纯手工米粉手艺和石磨手艺,还有一些编竹筐的手艺,它们都面临着同样的危机——正在被人们唾弃,只因为它们不适应城市价值的冲击。然而,爱农会[1]决定保存这样的手艺,他们不仅尊重像吴伯的手艺人,还协助他们开展手艺工坊,希望把他们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例如左建波的腐竹工坊丶覃建秋的熬酒/榨糖工坊丶还有我在扬美古镇的腐竹工坊等)
手艺是不应留在博物馆供人怀念,它应长於我们的生活里。事实上,手艺也是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之一,它不仅可以解决温饱,还能把传统民间生活精华保留下来,带给我们无限的充实感。
用手艺筑成美好生活
2011年4月,"腐竹人家"开始组建,由返乡青年左建波丶社区支持农业手艺实习生郭海和我,透过爱农会协助创办的创业型项目,在武宣县金鸡乡马良村左建波叔伯的旧屋成立工作坊。腐竹主要供应给土生良品餐馆,本土黄豆则由大化龙万新村教学点的孤儿及单亲家庭的小朋友采收。我们希望这个供应链条里面,可以照顾到手艺创业者丶本土黄豆种植农友丶龙万新村教学点的孤儿及单亲家庭的小朋友及消费者。我们希望透过腐竹人家,带动和恢复本地黄豆的种植,抵御单一化规模化种植,降低农民面临的风险。
手艺既是生计又是传承。我相信传统手艺人必能重拾起引以为傲的手艺,而且传承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传统手艺是在当地有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经过长时间的洗礼,早已融入当地的生活文化里。
真希望看到有更多人投身手艺传承的工作里,我相信那一天会来临的!
活动相片分享: | ||||||||
+ 击点放大图片 | ||||||||
|
|
|
||||||
|
|
注解:
- 一伙城市消费者於2004年在广西柳州成立爱农会。一直以来运用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手法,试图集结消费的力量,在农村鼓励小农合作互助起来,发展土生农业;在城市这一端,透过另类的行销管道销售土生农法生产的干净农产品。同时它也是一个年轻人锻炼的平台,鼓励他们在社区支援农业(CSA)领域里自主创业,目前开设餐馆丶社区农墟等另类的行销管道。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