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房屋締造美好家園

動畫:「一封家書」──  一名出城打工的四川年青農民對現代建築的疑惑及對農村生活的反思

房屋除了是我們的棲息地,也是建立溫馨家庭的地方,它大大影響著我們的福祉。不同地區的房屋建築本來風格各異,反映房屋所在地的獨特文化與生活習性。但全球一味追慕現代化,現代式水泥建築已千篇一律替代多元性房屋文化。當代中國農村建屋,就拋却了地方特色,主力採用混凝土、鋼筋和紅磚,埋沒了地區文化和傳統技藝之餘,現代建築更在多方面不符合保護環境的原則,代價不菲。   

當然,現代建築有其優點,包括結構堅固、建造快速、居住條件標準化能滿足高密度的居住要求;但亦有難以克服的缺點,且與鄉村生活未必兼容,簡述如下。

(一)能耗嚴重

現代建築在建造和運行的過程消耗大量自然資源和能源。據統計,中國大陸建築業消耗的物資佔全國物資消耗總量的15%,而建材生産和建築能源消耗更佔全國的能耗總量25%;加上建築材料在運輸中亦産生能耗,過程實是相當環境不友善。

(二)生態成本沉重

現在建築的原料生産造成嚴重的生態污染。例如,水泥廠是極污染工業,尤其空氣污染,嚴重威脅周遭的空氣、水源和土壤;燒製實心粘土磚造成毀田;開採黃沙破壞河流生態;建築過程亦産生大量建築垃圾,污染環境。

(三)健康隱憂大

所使用化學物威脅居住者的健康。室內裝修和合成傢具廣泛使用甲醛作粘合之用,但吸入甲醛可以導致咳嗽、鼻粘膜刺激等症狀,嚴重者則患鼻炎、肺炎;大理石和花崗岩等建材時常出現氡超標,氡經過呼吸進入人體,或粘附人體表面,會有致癌風險。

(四)經濟負擔繁重

大多中國農民入息微薄,有可能十年勞動的回報一朝花在建屋材料上,爲現代建築付上沉重的成本。

(五)當地個性消失

中國陝北窑、藏民碉樓、永定土樓、傣族竹樓、北京四合院等,以土木或磚瓦建成,均是因地制宜,形態豐富。城市化和工業化帶來一律的現代建築,令多樣化的鄉土建築文化凋零、傳統工藝丟失、鄉村風貎劃一。

(六)社區自信心低沉

如果一個社區的傳統建築文化價值被貶低,而一味複製城市現代建築,對社區和祖輩智慧的自信心自然低沉。

(七)配套設施不兼容

現代建築伴隨著配套設施一起引入農村,例如沖水式厠所,帶來的好處是改善了鄉間的衛生情况,但同時出現問題。例如,農村尚未有排水系統,有供無排的情况引致污水橫流;農村一向「糞歸於田」,引入沖水式厠所後却欠缺糞便處理系統,惹來衛生問題。

因此,社區伙伴在2008-12年參與四川汶川地震重建工作中,曾與合作伙伴協力村民思考及嘗試具有下列效益的生態房屋,並在過程中製作關於農村、城市和生態建築的資料套

(一)生態效益

注意節能减排,亦减少污染。生態房屋的建材最好是就地取材,使用鄉間能供應的可循環或可再生物料,如木和竹,便能减少運輸建材的能耗。設計生態民居時採用保溫隔熱措施,如緩衝空間、設置保溫門窗等,可减少室外溫度的影響,令室內使用耗能空調的需要减低。傳統建築的開間和天井等通風結構,能使室內空氣清新和保持合適溫度,减少使用空調的需要。

房屋若要翻新、拆卸或改建,建材都可以回歸自然,容易回收再用,减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

(二)健康效益

少用或不用對人體有害的工業材料(如甲醛和苯系物),减少健康隱患。老式建築一般都備生態功能,但仍有需要思考如何在空氣質量、採光照明、隔音效果、微小氣候、環境及衛生設施方面都進行改良,確保居住的舒適度和健康質素。

(三)經濟效益

提倡就地取材和由村民協力建造是生態房屋的兩大特色。使用當地材料作建材,可省外購和運輸建材的花費和勞動力;而協力建屋能促進親情、家庭和社區的凝聚力。

(四)人文價值

建築形式和建築知識是重要的社區文化載體,設計建築時要考慮鄉土性,同時要與新生活和新生産方式相互適應,在過程中亦能展示出生態、健康、發展的新理念,在傳承中亦有發展。由於對傳統建築有傳承,生態房屋就能保留鄉村當地的特別風貎。

因此,生態房屋是集結良好的傳統建築文化和現代環保理念而成的一種可持續建築技術,讓農村居民建造綠色的美好家園,過著健康和舒適的生活,而不須一味追慕潮流,興建昂貴、能耗高又具健康隱患的洋房。

在中國內地,近年亦有民間人士嘗試推動生態房屋,就如社區伙伴生態房屋顧問任衛中先生,來自浙江省安吉縣,本是該縣港航管理處的一名職工,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關心環保。2005年,他在安吉縣建起了幾棟「又土又木」的生態房,更因推動生態房屋而獲內地頒發建築及環保奬項。(在此按下,觀看任衛中先生的生態房屋建築範例

在未來,社區伙伴將繼續探索推動內地村民興建生態房屋的可能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