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玲 (社區伙伴雲南文化反思項目官員)
為針對當下我國正規教育過度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傳遞,孩子逐漸變成考試機器,而不是一個對社會對大自然有愛與責任感的人,社區伙伴雲南團隊在雙江開展了一個以自然教育和社區文化為基礎的"整全教育"項目,以期改變目前課程忽視學生情感培養的嚴重弊端。
情意建整全教育
項目由今年二月中展開,為期兩年,對像是雙江縣千福小學的教師、家長、學生和村民,目的是為建立一個可以推動整全教育的可持續機制(校內校外與社區共同擁有)。項目所指的整全教育,意思是通過開展自然體驗活動,強化參加者的"心─腦─身"──心是指態度,腦是智力,而身則是持久的行動力──讓他們發自內心對社區和自然產生關愛和責任感。
我們的項目團隊由已經掌握情意自然教育手法的社區伙伴同事,及千福小學負責自然體驗活動的教師小組所組成,老師會組織各個年級的學生、家長代表和社區傳統組織例如打歌隊[1]等,一同開展自然體驗活動。目前團隊所使用的情意自然教育手法,是較早前從清水老師方面學習的,我們希望將來大家能結合本地情況,發展出本土化的自然教育手法。
自然活動多姿彩
家長和打歌隊目前的主要角色是協助老師照顧學生的安全,必要時向學生和教師講解村子周邊環境的變遷和相關故事。每次自然體驗活動的主題和地點均由教師小組根據學生的年齡、老師學生的興趣和學校周邊的環境來決定。從今年三月份至今,學校分別針對一、四、六 年級開展了三個自然體驗活動主題:"我們身邊的土"、"夏天的山林"和"我愛家鄉小河", 時間為半天或一整天。
體驗活動的流程基本借鑒情意自然教育的流水學習法[2]。活動下來發現學生對類似的學習活動特別感興趣,有些學生甚至在活動的首晚便激動得不能入睡。不過,負責策劃和設計活動的老師覺得壓力比較大,因為他們需要在活動前做很多准備工作,如活動框架的設計、場地的准備、學生安全的防範預見等等,同時還需要他們在活動協作過程中保持較高的敏感度和應變能力,以及時回應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
蝴蝶與蝴蝶的情感記憶…… 在情意自然教育活動中,導師在開始時會請大家給自己取一個自然名字,其中一個婦女給自己取的名字是蝴蝶,當時有其它村民開玩笑問她是不是年輕時很喜歡"招蜂引蝶", 她卻很嚴肅的反駁, "當然不是, 但我一直記得,年輕時我們村子有許多飛來飛去的漂亮蝴蝶, 每天陪伴我上山下山, 但如今, 我幾乎看不到他們的蹤影了, 今天是個好機會, 大家難得聚在一起到山裡走走,希望今天有機會再見到他們, 大家也幫幫我一同找找他們, 我真的很想念他們…… 村子尋蝶之旅 蝴蝶的一席話,讓剛剛還在興高采烈議論彼此自然名的村民們一下子安靜下來。 接下來的體驗活動中, 我也順勢把原計劃的主題"家鄉的山林"的活動,改為"村子尋蝶之旅"。 蝴蝶也自然而然成為我們活動的協作者之一,一路上不停向大家繪聲繪色地描述她們小時候村子優美的自然環境, 村子郁郁蔥蔥的大樹、清澈的大水潭和她與同伴發現的蝴蝶聚集的地方…… 感情恢復自然 正當大家邊走邊陶醉在蝴蝶充滿感情的描述中時, 隊伍中的一個小男孩突然打斷蝴蝶,很懊惱的大聲說道,"如果我們村子以前真正像你說的那樣美麗的話, 那我們現在可真是生不逢時啊!你看, 我們走了半天,別說蝴蝶, 連你剛才說的大樹也沒見到一棵。" 孩子的一席話讓在場的"大人們"面面相覷,接下來的路途, 大家變得很安靜。後來據老師反映, 有些村民在活動結束後開始主動與學校討論如何改善村子的自然環境, 用他們的話說,"這件事雖然不容易做, 但它是關系我們子孫後代的事情!" |
1. 打歌隊是千福村的社區傳統文化組織,由村民自發組織成立,主要目的是傳承和發展各個民族的傳統文化。
2. 流水教學法是由美國教育家Joseph Cornell所設計,強調喚醒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熱情,並透過體驗式活動誘發他們對大自然的愛。(詳情: http://www.sharingnature.com/flow-learning/)
其他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