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映 (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 生物技術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從下飛機的一刻就感受到日本的整潔和安靜,寬敞的機場大廳裡人群靜靜的排隊等候,沒有一絲嘈雜的聲音,我不禁也降低聲調。無論是在自然保護區、農場、理念社區,各種觀念、工作手法和現像,都鋪天蓋地的填滿了腦袋,從在日本參觀的幾個地點中,我們不難發現以下特點:
1. 生物多樣性、獨特的地域文化
雨中的琵琶湖有著一種神秘的氣息,遠處的噴泉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在嘉田由紀子知事的介紹中,我們看到琵琶湖的過去和現在。在"母親河"、"受難的"、"重生"的關鍵詞中,我體會到他們在琵琶湖的環境被破壞後所采取的一系列保護行動。他們是從琵琶湖的歷史開始研究,強調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以及琵琶湖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提倡近水、近食,自產自食。這和"近江飯"農莊的自產自銷的理念是出奇的吻合,他們同樣也是把農產品及加工品銷售到附近的學校和周邊社區,讓他們吃到健康新鮮放心的食物,同時農戶也有所收益。而毛利園長的"晴天農場"也是把他們生產的生態農產品直接銷售給顧客,構建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平台,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山岸會的食堂絕大部分原料也是自己生產的,他們根據農場裡出產的產品來決定餐桌上的內容。其中意義更重大的可說是它有效降低食物裡程,減少對能源的消耗。另外,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來說,這種主要靠內部生產的產品來提供給本社區使用的方式,更能減少對外的依賴,能長遠的生存下去。
還有一個印像較深的是參觀琵琶湖時,他們提到:"人在水邊洗菜,而魚在旁邊游動",這樣的一幅景像他們准備申請文化遺產保護。其實這樣的景像在我們貴州的黔東南地區隨處可見,可能我們還沒意識到如果我們不好好保護環境,這樣的景像有天也許會成為歷史。正因為琵琶湖經歷過"劫難",他們才會有這麼深的保護意識,我們的環境現在來看還算好,更要居安思危,把我們的生態家園建設好。
我們在琵琶湖看到的生物多樣性,除了是各種魚類、豐富的水生植物外,滋縣伊吹山的甲津原也同樣保留各種植物、樹木、菌類、熊、猴子、羚羊、鳥和諧的共同生活。當地的村民非常重視保護本村的資源,認為只有環境變好,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生活。
2. 尊重自然,萬物有靈
我們在川口由一先生的自然農耕的水稻田裡,可以看到黑色的沃土。雖然稻田裡雜草遍布,但水稻的長勢很好,很健康。可以看到有很多小生物的活動,有青蛙、螞蚱、飛蛾、水裡游動著的小蟲,好像一個豐富的動物昆蟲世界。這樣的耕作方式他已經進行了33年,可以節約勞力,培肥土壤,各種動物植物可以和諧的生活在一起。在他的小菜園裡,同樣的可以看到各種蔬菜和其它雜草一起生長,川口由一先生像變魔法般,不時從雜草裡找出一根黃瓜或是一個南瓜。自然農耕就是一種很開心、自然的農耕方法,其中的道理和老子的"無為而治"不謀而合。看過川口由一先生的自然農耕農場後,我豁然開朗,以前種種強調不要使用農藥化肥的說法,其實在你把土壤看成有生命的、和人是平等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基礎上以後,一切都變得容易理解:既然土壤是有生命的,我們就不忍心拿有害的東西去傷害他,世間的萬物都存在的理由和意義,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不管是土壤、山林、岩石,他們和人類一樣,共同生活,相互依存。只要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人就會輕松開心。在山岸會我們同樣也感受到他們平等的對待動物和植物,他們每天進雞舍、豬舍時都會很高興的跟動物們打招呼,在菜地裡跟黃瓜、茄子說話。這樣干活不會累,而且很愉快。
在參觀山岸會的墓園時,我發現所有骨灰盒無論大小、材質都是相同的,簡簡單單。我以為起碼山岸會的創始人的應該會有所不同,但原來都一樣。人人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光是在口頭上,生前死後都是一樣。
3.共同的理念,和諧的社區生活
山岸會的三天,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們很多人看上去都比實際年齡要輕許多,他們愛笑,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微笑。在這個社區裡,老人、小孩、年輕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大家分工明確,有的去養豬、牛、雞,有的在地裡干活,有的照顧小孩,有的在老人之家,食堂裡的工作人員每天還開會商量做什麼菜,各司其職,什麼事都井井有條。
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放棄"小我",成就"大我"。大家目標是一致:人、村莊、宇宙是一體的,這樣才能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這和"近江飯"農莊的因人而異、因人設崗的生產方式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有用武之地,各自發揮所長,為社區的發展出力。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技能,大家組織在一起,取長補短,比單槍匹馬更有效率。就像在"獨步村"看到的那樣,一個搞農業的和一個建築設計師一起互相幫助,共同發展。這些理念對於我們以後在社區開展工作,會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拓寬我們在社區的工作思維。
4. 坦誠相對,真誠溝通
任何事情都有機會出現矛盾,生活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山岸會每周或兩周一次的研修會是村民必須參加的聚會。在那裡大家可以討論生活上的種種問題,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互相溝通交流。這樣的研修會還在村莊外舉行,外面的人也可以參加,讓外面的人們了解山岸會,擴大影響面。基本上,他們是每天都要開會,誠實的坦露自己的心靈,傾聽他人的意見,討論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這些都是有效的溝通方法,可以減少矛盾,增加彼此的情感交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達成共識。
其實我們的社區也有這種定期交流會,只是多半停留在交流技術,或者是開展一些活動上,思想層面的比較少,我們可以考慮以後在思想方面多點交流,可能的話可以慢慢地加入社區外的群眾,擴大社區的影響面,增加社區與外界的互動,也可以使農戶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多了解。
日本旅程不同探訪點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走在一起的都是有共同理念和追求的人:尊重和平等的對待大自然裡一切事物,不管它是大是小。不貪婪,健康開心的生活。另外就是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就像一個正在運作的大機器,每個螺絲帽子都在發揮自己的作用,協同作戰,共同努力,向同一個目標邁進。
這次日本之行,我看到有那麼多的自然農場、理念社區,他們都在快樂的從事農業,和諧地在社區裡生活。對於我們的生態家園的建設,旅程開闊了思路,增強了信心,有很多思想和工作手法還要在以後的工作中慢慢應用和體會。在"滿載而歸"之後,對日後項目後續工作的開展會有很大幫助。
專題故事其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