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愛在自然裏」——特需兒童家庭的自然教育賦能計劃
女工合作坊的社區經濟實踐
家政女工社區經濟骨幹學習及實踐
培養半塔社區骨幹社群以加强可持續生活的實踐及互助網絡
培育城市生態營造師社群
社區可持續消費的能力建設
零活實驗室——零廢棄社群發展研究
培育種子圖書館館長
出版可持續生活雜誌《比鄰泥土香》第12、13期
重慶
「從土地到土地」社區為本食農教育探索
探索重慶農村「社區為本環保志願者網絡」培育手法
廣東
春田計劃——廣州城鄉互助網絡
城鎮化農村社區可持續生活實踐
廣州身障群體的自主生計探索與互助網絡建設
珠三角可持續生活青年社群營造
培育珠三角可持續社區的力量
探索廣州番禺新橋村兒童友好及互助型社區發展
搭建廣州社區生活者陪伴及共學網絡
廣西
搭建桂北地區樸門永續設計共學網絡
建設東部地區生態文化保護和知識的交流網絡
廣西地方品種在地保護
果樹生態種植經驗的整理與傳播
搭建南丹白褲瑤文化的可持續生活學習及社區交流平台
廣西鄉村社區青年學習與支持體系的先導探索
培養廣西社區支持農業網絡青年力量
「邕有好生活」——搭建廣西可持續生活互助網絡
貴州
培育貴州水環境保護骨幹力量
BeeCo——搭建貴陽城市生產者網絡
侗鄉有種——搭建黔東南地方品種保護平台
「追問上古智慧」——復興貴州村寨社區文化學習
重織村寨合作精神——侗族婦女織造文化學習與分享
探索從江少數民族社區的文化教育經驗
探索新生代鄉村協作者的支持體系
貴陽烏當區垃圾减量及社區組織發展
提升貴州鄉村協作者的實踐能力
四川
大學自然教育師資養成携手計劃
小厨師養成計劃:宜賓市校園食農教育
「愛自然、愛生活、愛厨餘」——成都城市生態農耕共學
營造參與生活市集的市民與農友的社群
探索北川縣山地農村傳統生態智慧為本的生態保育和社區精神
川西平原「土壤活力提升」社區共學
川西林盤村民傳統農耕智慧共學
雅安山地鄉村傳統本土生活智慧學習與傳承
培育以社區 為 本的鄉村兒童及青少年鄉土教育團隊
培養成都遠郊城鎮化社區婦女的內在力量及自組織能力
「行動者同盟」——成都可持續生活社群骨 幹共學及網絡建設
營造成都水井坊可持續生活社區
結伴同行——農村可持續生活協作者能力建設與網絡構建
青年生活者的培育與支持
支持鄉村在地生態文化調查與共學
支持成都社區可持續生活實踐者計劃——前期調研
「道與術的糅合」——成都社區可持續生活的共學與實踐
整理社區垃圾减量與分類工作經驗
宜賓市孝兒鎮垃圾分類的實踐回顧與評估
「一 方水土養 一 方人」——屏山縣大乘鎮在地可持續生活實踐與傳承
雲南
通過網絡投票最喜歡野生動物活動提升大眾對雲南生物多樣性的關注
雲南保山社區可持續生活探索與實踐
復興西雙版納阿卡傳統文化生態觀與修復生態功能區
推動騰沖南北區域老年協會協力保育生態與促進社區健康
支持少數民族鄉村社工的文化共學網絡及個人成長
探索傳統文化為本的可持續生活網絡
培養傣泐民族建築師及營造和諧家園
探索勐海生態家園規劃與結合現代知識的生態農耕
「守護家園淨土」——搭建可持續生活志願者平台
建設布朗社區協作者的文化反思能力
大理生活匯 —— 搭建探索社區/社群可持續生活的平台
整理版納可持續生活項目經驗與建設協作者能力
跨地區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分論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理念到實踐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下有關社區、科學與政策對話國際研討會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鄉村設計與創新——經驗交流與網絡搭建
可持續農業與氣候變化適應——中國與東南亞民間組織交流計劃
農業遺傳資源保護、利用與社區惠益共享的研究與示範
2020後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下的小農種子在地保護利用與構建可持續食物系統研討會
「情意自然教育全國共學圓」——深化培育與多元發展
西南鄉村自然教育協作者能力建設與社群網絡發展
建立全國返鄉青年及新農夫生態農耕的支持網絡
「土的,是美好的」——土食材調研與網絡傳播
生態鄉村設計與創新計劃
構建「鄉村拍客」網絡——以影像推動地方知識記錄與可持續生活反思
探索環保公益社群培育
提升多元背景銀杏社群可持續生活的傳播力
探索生態設計與社區的可持續生活實踐
支持黔東南村寨社區傳統生態智慧的傳承與反思
鄉村振興的青年人才培育計劃
「返鄉青年成長行動研究」可行性調研
西南地區農村社區綠色領導力培養
雲貴鄉村社區婦女骨幹的可持續生活共學
整理鄉村社區參與設計的在地經驗與工具提煉
「藝文鄉野」共創營——探索可持續生活的藝術實踐
支持推動可持續生活機構之發展
西南移居鄉村者可持續生活實踐與鄉村知識關係調研
議題為本的協作者培養及社群建設
探索公益行動知識與社群陪伴
中國民間組織和在華境外組織的國際工作實踐與策略
中國資助工作者可持續社區培力營
支持環境資助者培力及氣候適應資助策略研究
支持資助者圓桌論壇機構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