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农业的多元价值

展现农业的多元 价值

不少人对生态农耕的认识,局限于避免使用化肥农药、食品安全等层面,实际上,生态农耕饱含传统农耕文化和智慧,能拓展我们实践生活的形式,建立具社区韧性的本地食物系统。

社区伙伴在广西开展的生态农业工作,一度引入很多技术实际操作和系统理论的培训,但我们与伙伴广西国仁农村扶贫与发展中心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农友自发起来组织学习,更深入的理解农耕的多元价值?

要让农友自发聚集起来,就要连接本土生活。农友们自开始反思工业化农业之后,发现不管是种水稻、种玉米、养猪养鸭还是种果树,都需要关注种子、关注品种等源头;而本地种子更是构成遗传资源多样化的重要基础,体现了农耕的多元价值,也跟其它农村议题如生态保护、粮食安全、身心健康、社区经济和文化多样等密切相关。

2015年8月,社区伙伴聚集了广西生态农业项目点的核心村民、区内其它的生态农户和新农人十多人,发起了广西地方品种在地保护平台(简称“广西种子网络”)。2018年开始,平台由广西国仁农村扶贫与发展中心继续协作推动。

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坊,从帮助农友认识本地品种的多元价值,到体验品种多样性与农耕系统的关联,以及本地品种与手艺传承、社区建设的关系。平台还设立了游学基金和手艺基金,支持农户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参与保护种子的经验分享会。

这些活动将对种子议题感兴趣的农友聚合在一起,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地方老品种的价值,积极保种;农友之间、农友和农业科研人员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不同的人参加平台,比如桂林一带以返乡新农人为主,而百色和河池两个区域的参与者则大多是传统村民,南宁周边则以参与生态市集、社区支持农业网络的成员为主。大家各有所求,一些骨干农友投入带动社区的在地保种工作;而一些农友(尤其是返乡新农人)希望与更多区域的农人深入互动和交流;大部分农友也盼望参加更多区内外保种相关的交流活动。

为此,广西种子网络在2018年初提出了“社区为本”、“区域互助”、“省级交流”的发展策略。社区方面,支持骨干农友动员社区保护相关的品种、开展教育活动和建立社区种子银行,推动社区保育种子资源;区域层面,支持发展学习小组和交流经验,促进农友对区域平台的归属感,发挥主体动力;而省级层面,则设立游学基金,召开保护种子的经验交流会,促进跨区域的经验交流、信息分享和情感交流。

这四年来,广西种子网络从最初的十多人,发展到现在150多位农友参与。地域上,也不仅局限于广西,已经扩展到了贵州及四川。关心种子议题的人们自发聚在一起,交流种子的意义、种子与生活的关联、文化的价值内涵,以及生态农耕的经验。

(摘自《社区伙伴年报 2017-2018》)

 

最新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