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成都城市生态农耕共学——放松、喝茶、认识彼此,从厨余认识生活。
成都城市生态农耕共学是这样开始的:20 多位参与的伙伴围在一起,先是放松,喝茶,唱歌,静观,然后打开话题……
“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当下状态?对社会和环境的感受?感兴趣的事情?”——伙伴看见了彼此。
带领者把花生壳、土壤、花椒、橘子皮放在大家眼前,提问:“这是什么?从何而来?将何而往?”——伙伴看见了厨余。
厨余是垃圾?厨余是个宝?厨余来自大自然与生活,最终会葬身于垃圾堆中,还是可以回到大自然去?与我们有怎样的关联?城市家庭每天所产生的厨余,若做成堆肥,不单能支持城市农耕者的种植,更可藉此看见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反思高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成都城市生态农耕共学计划以“爱自然、爱生活、爱厨余”为意念主题,在活动中营造参与、放松身心的氛围,聆听彼此故事,从不同视角了解厨余的内涵、本质,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食物系统。
项目于 2020 年 6 月正式启动,由成都高新区野草生态社区发展中心(下称“野草”)于成都开展以“家庭厨余减量”为题的共学活动,协力让农耕回归于城市,并建立城市农耕生活者与资源人的在地网络。野草一直致力于探索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永续之路;也意识到农耕能让人与自然连结,激发身体感官,放慢头脑,身心接受土地能量,感觉安定踏实。
项目开展以来,共筹办了四次共学,学习内容环绕城市生活危机、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关系、家庭厨余减量计划和处理方法、记录在家实践的过程,还有农耕知识和技术,比如关于种子、植物布置、病虫害、生物多样性等。项目鼓励学员与伙伴、邻里分享反思与体会,从生活者的角度推动社区的可持续生活。
共学计划设计从“看见厨余”延伸,让参与者以历史的维度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入“看见城市种种”:城市生活的变迁、食物系统的演变,藉此启发成员思考在城市生活的我们,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我可以在生活里做些什么。推而广之,我们也可以用不同视角看待生活,从不同的维度理解世界、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