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姿作围的“女酱”蒜头豆豉酱、有机红糖姜酱等,多年前就成了独特的品牌。放在天水围社区市集天秀墟的端午家乡糉、迎中秋的月兔饼、贺年的有机萝卜糕,也是赢得街坊和网上群组口碑,食材都是来自社区或本地生态友善农场。产品的背后,不但是基层妇女手作的温度和巧思,也连结了社区和土地。
社区内的基层妇女合作手工健康月饼和销售,
是天姿作围社区经济其中一个实践项目。
基层妇女撑起的社区生活
天姿作围立足于香港新界西北的天水围,社区居民的起居、消费被大财团和地产商围困起来,基层市民在本区缺乏就业机会,跨区工作又得负担高昂的交通费,生活没有多大保障和选择。成立于2011年的关注草根生活联盟,致力与社群一起改善基层市民生计,翌年成立天姿作围,与基层妇女探索以社区为本的另类经济体系,回应社区的需要。
天姿作围的社区经济实践与在辋井围的社区农场共生,连结了消费和生活需要。社区农夫以生态友善方式耕种,并在农墟或导赏活动中向消费者讲解有机种植的方法、概念和价值。农产品与加工食品在社区的共购网络及生活墟市销售,街坊都说,自家种自家制,吃得开心又放心。居民参与农务和生产,赚取社区货币“基保券”(时分券),交换食物和生活所需,从单纯的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发挥技能及劳动力。
这整体的实践,为原来单一的经济模式注入了生机,也打开了被垄断的缺口。更重要的是,核心成员认同天姿作围在推动平等参与及建立社区关系的成果。妇女街坊和同工都成长了,并成为导师,在帮补家计之余,有机会策划不同的小组,自信与自主都增加了。在过程中认识了不同的街坊朋友,交换制作和生活知识,打开了生活的想像;也会参与政策倡议,就墟市政策、农业政策等发声。
天姿作围共有六个工作小组——农田、食物加工、手工艺、导赏、销售、基保墟,由十多位核心成员经营,日常的实务由街坊自行运作,迈向自务。不过,在回顾组织发展时,成员看到过去因为生计而较着重发展经济面向,希望从生活方面拓展社区经济的想像,如人与环境及社区的联系、另类经济活动等。配合这反思和探索,社区伙伴在2020年开始与天姿作围合作,在原有实践上发展社区市集“基保墟”、社区支持农业、城乡导赏、本土食物与农业“从田野到餐桌”等,延展成员对社区经济的理解。而一系列的公众教育工作坊则着重培养社区共学共生的精神,增加社区导师的自主与信心。另外,20-40位核心及活跃成员每月参与共学,培养沟通、策划、财务等领导及实务能力。
天姿作围社区妇女制作的手工酱料早成了独特的品牌,
赢得口碑,也增加了妇女的自信。
迈向组织自务与永续社区
2022年开始,项目着重组织自务化和对生态的关注,计划都是天姿作围与核心成员共同设计,以“永续”与“多元”两个向度开展。“永续生活设计工作坊”带出永续的整全理念,把概念套用于社经发展,而不限于农耕,并探索人与自然共存的主题。“多元社区经济工作坊”包括农田、手工艺、导赏等,都是由核心成员自行策划,邀请或培养街坊、参加者成为导师或协作者、导赏员,让成员实践自务,并培育居民参与社区。
十年耕耘,天姿作围组织和社区都经历了不少外在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冲击,成员意识到是时候重新探索社区资源及居民需要,由新旧会员组成团队,开展参与式社区调研及学习。项目还设有小额经营计划,支持参加成员根据调查结果,共同设计主题,开拓新的社经模式,配合生活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整体社会经济大受打击,天姿作围一些活动,如墟市、导赏都被迫延期,但停下来的时候,也是转变思维、重整力量的机会。团队发现,维持社区关系不单单在于生产和销售,也在于成员之间的沟通、聆听,学习共同承担决策;在新常态下理解居民需要,拉近社群彼此的关系。而团队在回应社区的转变,一方面会继续学习“由下而上”支持社区居民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培养内在力量,加深自我省察。
天姿作围多年来与社区一起成长,也是日渐壮大的社群,迈向可持续生活,与一片天一片水一片地重新连结,展现不同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