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与乡村的生活方式都在改变:乡村以前依赖木柴、秸秆、牛粪等生物质能源,现在电能逐渐成为主流,乡村居民渐多依赖这外部能源;以往因地制宜获取能源的技艺,乃至相关生活方式和文化,也慢慢消失。社区伙伴在这十多年来,努力与伙伴和社区一同反思主流经济发展给社区带来的不利影响,资源和能源必须要从消耗转变到再生的方向,寻找其它经济模式的可能。
2015年开始,社区伙伴与云南保山学院合作,支持了30名大学生志愿者走入城市生活,了解保山这座城市的能源情况,从个人及家庭的衣、食、住、行、娱,到校园和社区乃至城市开展能源消耗调查。从受访者的生活起居和生活态度入手:清点衣橱中的闲置衣物、厨房里的过期食材,计算食堂里的剩饭剩菜、点送外卖食物的一次性餐具的数量和碳排放量…调查活动不只是收集本地居民消费习惯的资料,也让访问者和受访者同步体验和思考,过度消费所潜藏耗费过多能源的问题;衣橱照片展览等生动有趣的受访人群回馈活动,让参与者反思现在的生活方式,思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如何减少能源消耗。调查本身是充满挑战的学习过程,各方参与者——从项目伙伴到大学生志愿者和城镇居民,都对调查结果有很大触动。
烧柴的手工灶体现了乡村的传统文化——村民们在做饭招待客人、逢年过节烹煮食物、以及供奉灶神时,都还是会使用手工灶。为提升大众关注农村能源消耗议题,促进村民发展适合当地节能技术和灶具技术标准的节柴灶,社区伙伴在2017年和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云南省农村能源工作站,共同发起举办全省“农村节柴炉灶创新设计大赛”,向农村社区居民、农村能源基层技术人员、高校学生和节柴炉具厂家征集创新改造的节柴灶具,并激发公众对能源问题的兴趣。大赛动员了14个市州的32个县的能源工作站,共收到65份参赛申请作品,入选作品有42个。在最终评审的现场活动中,除了有热火朝天的手工灶砌灶实际操作和效能评比,还为参与者摆设了老品种土豆品尝会并展示环保海报,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更充分利用了参赛选手的炉灶产生的热能。
大赛后,多位来自村里的手工灶师傅,和来自基层能源站的工作人员都说:这次看到各地的灶型,认识了那么多打灶的老师傅,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大开眼界,回去会好好借鉴,结合自己当地的情况,继续尝试创新,打出更省柴、更好用、更受欢迎的灶。
(摘自《社区伙伴年报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