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漂泊中安顿身心

在漂泊中安顿身心

在主流经济强力形塑之下,活生生的人会被简约为“理性经济人”,尤其在大城市打拼的底层流动人口,没有社区邻里关系,没有与自然的联结,只有格子间和流水线上的奋斗。情感、文化和精神需求被压缩和忽视,身心都无法安顿。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伙伴希望与伙伴及打工者一起,反思主流发展范式与价值给人、环境带来的问题,通过不断实践,回应对多元的需求,在漂泊的岁月里也可以拥有安然的内心和生活。

从2013年到2016年期间,我们几番邀请了香港的社区工作者、学者等到北京交流社区经济的经验,并以小额项目支持打工社区的服务机构,尝试开展相关项目。2016年开始,邀请北京五家打工社区组织,组成“北京社区经济学习小组”,巩固社区经济网络的学习,以及资源的连结。

2016年下半年,与北京两家服务流动人口的组织“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木兰)和“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鸿雁),合作开展了以社区经济为焦点的项目。在社区/社群实践一段时间后,她们在实际操作時遇到问题,需要学习上的支持。我们为了回应伙伴的需求以及提炼经验,邀请资深社区工作者,与伙伴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于2017年起办了三次工作坊,内容包括组织动力、社群工作策略、社区经济理念探究等。

大家对社区经济的理解逐渐突破了原来的框框,展现出更多的可能。在最初接触和学习概念和理论时,难免为“经济”二字所束缚(比如以为一定要有经营、买卖),或者将已经有的国际、国内的经验当成为必经的模式(比如合作社、二手店)。在小组学习和多次工作坊中,大家互相分享过往探索的经验,打开了大家对社区经济的想象,发现社区经济不一定是以某种形式体现,重要的是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转变价值理念。

木兰与社区居民暂时并没有发展出一个早期想象中社区经济的“模式”,但是社区活动建立了更紧密的社区关系,比如爸爸互助小组、家乡味共同购买、团购上学等,也自然而然的冒出来了。在现有的空间和资源里,这些互助合作不单让居民的生活多一份从容和温暖,也呈现了他们对经济、对生活的理解。

鸿雁意识到骨干的培养是一个慢慢滋养的过程,社区经济项目正好发挥了比较细致的作用。过去两年,鸿雁团队与关心化学清洁剂问题的家政工大姐们共同学习,并成立了“靓阿姨”手工皂小组,从学习制作手工皂到在农夫市集上分享,不仅让家政工大姐们的主体变得更充实,彼此也建立了紧密的关系,还培养和锻造了倾听、谦让、不急不躁等品质。通过这些共同学习、共同制作、共同推广,鸿雁团队与家政工大姐们的人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摘自《社区伙伴年报 2017-2018》)

 

最新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