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伙伴雙年報(2023-2025)》以嶄新的設計,經過兩年的醞釀,擷取豐富的內容,欣喜與大家見面!貫徹我們的理念,項目工作中的探索依託自然,並結合生態文化。我們學習更深地連結大自然,滋養身心,培養內在轉化的力量,也與他人和群體連結。關注生態保育、應對氣候變化看來宏觀的議題,我們嘗試化為生活日常,大家可以縫補舊物、收集廚餘,可以走到田野放空、學耕種,可以走到水邊看生物,腦、心、手並用。從觀察到體驗,從農田到餐桌上的薄餅,人們對大自然感知和熱愛,激發成為巡河、淨灘、低碳和綠色生活、建設生態社區的實踐行動。共同關注的呼喚,也成為連結城鄉的動力,帶來社區、城鎮的轉變。古村落、農耕生活和生態文化重新被珍視和肯定,成為可持續生活的方向和體現。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我們編寫和製作了一本案例集,期待透過這本冊子加深大家對社區伙伴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彼此的交流,助力我們與伙伴未來更好地攜手前行。自2001年成立至今,我們在與眾多伙伴結伴同行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與豐富機構的工作理念和手法,同時也不斷探索不同領域內的工作。基於“人與人、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願景,社區伙伴始終關注生態環境相關的探討和行動。在這案例集中,我們從以往工作中選取了5個案例,內容涵蓋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環保志願者骨幹及零廢棄生活社群培育,以及本土知識對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價值等環境議題。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故事進一步與大家分享,我們在關注甚麼、以何種方式開展工作,以及帶來了哪些變化。
2011年10月起,社區伙伴與旗美社區大學合作,啟動了兩岸青年協作者互派實習計劃,希望通過為期1-2個月的沉浸式實習,開闊青年協作者的社會視野,增強內心動力,深化大家在生態農業、社區營造、環境教育、可持續生活等議題上的學習,搭建兩岸民間組織間更有自主性和生命力的團結網絡。2018年,北京沃啟公益基金會作為大陸的執行方加入進來,與社區伙伴、旗美社區大學共同推動計劃。
2023年的春天是世界從世紀疫情的沉寂過渡到重新連結的時候,我們經歷的復常也伴隨著人們對過去三年生活經驗的反思,多了一種對不可預知的將來的理解,對探問生命本質和意義也多了一份勇氣。隨著環境變化與極端天氣現象更頻繁的發生在生活中,我們也意識到個體以至人類的福祉與地球生命的健康息息相關。
——鄧文嫦社區伙伴 - 總幹事
薩提斯 · 庫瑪在書中寫道:「簡樸美學之道,正是實踐行動瑜伽後的自然結果……它指引人行動而不執着於成果。」但對初次接觸這種哲學的人來說,自然會問:如果不在意成果,那行動的動機是甚麼?薩提斯給出了答案:「行動是我們滿足的自然來源,是美麗的,也是它自身的回報,是喜悅的源頭。」然而,更重要的是,這簡樸美學之道實在地見諸於薩提斯的身體力行……
——安德魯 · 麥哥利社區伙伴 管理委員會主席
社区伙伴与草根社区和社群建立伙伴关系,使社区变得有韧性,共同探寻和实践可持续生活的道路。
在中國內地,我們與草根社區和社群一起深化對可持續生活的理解,交流經驗;也因應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等重要策略,擴展多元網絡,促進不同群體的對話,把宏觀議題連結社區實踐。
2020年,我們正式啟動了香港項目,協作人們連結大自然,關注生態的現況,反思主流文化特別是經濟發展對生態和社區的影響。希望連結不同的社群和社區,擴大可持續生活網絡,一起探索多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