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市集共学"交流後的学与思

摊主雪梅在市集现场制作由豆付干造的当地食品蒸冻粑。(张小猫)

文 / 李文新(社区伙伴於四川成都的伙伴机构丶成都高新区万市自然教育中心前工作人员。该中心是发起"成都生活市集"的主要机构之一)

编按:

  支持营办市集是社区伙伴的重点城市项目,旨在推动一种连结人群,特别是消费者和生産者互助的社群经济,以及市集搭建平台探索可持续生活的模式,包括産销生态食品和手作用品等。

  社区伙伴支持四川成都的伙伴机构丶成都高新区万市自然教育中心参与营办市集至今两年,期间该中心工作人员多次与台湾的“合朴农学市集”交流心得。以下是成都学员李文新的学习感悟扎记。

+ 击点放大图片
成都生活市集的现场。(张小猫) 成都生活市集的环保酵素摊位。(张小猫)
摊主雪梅在市集现场制作由豆付干造的当地食品蒸冻粑。(张小猫) 成都生活市集设"生活学堂"活动,参加者学习绿色生活模式,如自制清洁用酵素。(李文新)
成都市集的大合照。(张小猫) 在台湾 "合朴农学市集" 的"农志学苑",成都学员与台湾朋友一起讨论自然建筑。(李文新)
在台湾 "合朴农学市集" 的"树合苑"一角售卖生态农産品。(李文新) 在合朴农学市集上,有食器贷出和带袋相传的习惯,让参加者的欢乐活动更绿色。(李文新)
 
在合朴农学市集上有鼓励参加者实践环保行动的计分游戏,例如自备环袋或使用贷出食器等,储够积分可以兑换小礼物。(李文新)  

  2016年6月22丶23日,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社区伙伴(PCD)主办的"市集共学"活动,再次听台湾"合朴农学市集" [1]创办人陈孟凯老师分享"合朴"经验。

  早於2013年12月17日,在“台湾合朴农学市集陈孟凯成都分享会”上,我第一次了解合朴这样小而美的生活共同体。你会感觉这个市集是活的,有生命力,有人情味,并不单是一个买卖农産品的场所──农友在贩售自己的作物,没有中间商分摊农民成果之馀,农友和消费者更能面对面交流,让农友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对农産品的反馈,消费者又能认识农友和了解食物的生産过程丶种植和使用方法,建立互助和感情联系。

市集把人联结起来

  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是有联结的。当时很期望,成都也会出现这样的市集。

  2014年3月22日,成都生活市集第一次举办。没想到自己会成爲市集团队成员之一,去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同年5月16至19日,我又参加了PCD举办的"台湾合朴农学市集陈孟凯成都互助型市集工作坊",活动旨在"以成都生活市集爲例辅导市集实际操作,幷分享合朴农学市集的社群营造幸福学经验"。

  原来市集不仅仅是"市集"。通过合朴的幸福学,知道市集其实有更多的想像空间。了解合朴这8年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对於运作生活市集的我们来说,获益良多。上段提及的活动有一个环节是"Q&A"(大家提出关於市集的问题,孟凯老师统一回答)。我一直还记得孟凯老师说的一句话,大意是:"8岁的市集和1岁丶3岁的市集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跑步阶段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定适合还在爬行或走路阶段的。"

到台湾"合朴"取经

  2016年1月5至14日,有幸参加了由PCD四川办公室统筹的"台湾社区营造交流团",期间参访了合朴农学市集。这时,在合朴内用以做食品或工艺手作,和聚会交流可持续生活理念的新场地"树合苑"已经开始运作了,而成都生活市集这时还有2个月就满2岁了。

  当一开始了解到合朴作爲共生互助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便爲自己参与的成都市集打开了思路,比如扩展市集的功能和活动的丰富性,并想立刻付诸於实践。但是当你实际去做的时候,会发现市集很难一开始就拥有全部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市集功能多元

  1. 産品的展示和销售(有在地新鲜生态种植的蔬果丶无添加健康的加工品丶环境友善的生活用品等);
  2. 提供生産者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3. 市集同时是一个生活学堂,推广绿色消费等可持续生活理念和实际操作的场域,学习生态农业及绿色生活方式;
  4. 社群的建立和营造(比如幸福学丶教育训练课程丶社区货币丶部落丶农志学苑……)。

  就像很难一下子吃成个大胖子,要经营出上述这些市集的全面功能,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待到天时地利人和皆配合,自然水到渠成,而不是按计划由部分搭建出整体来。刻意爲之,只得刹那烟火。

  到了2016年6月这次的"市集共学",似乎更明白了2014年孟凯老师那句话的意义。他对合朴案例的研究透彻深入,视角多元。在他的几次分享中,就算是听到相同的案例,不同时间会有不同收获。拿自己来说,由没做市集,至刚做了市集3个月,及後做了两年多市集是三个完全不同的阶段,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不一样。看同一案例,关注的深度和角度不同。

  再有,合朴的经验像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可以随着时间去生长和延续。如同一本书。有的书越读越薄,有的书却越读越厚。合朴就是第二种,这里有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

成都市集缔造可持续生活学堂

  至於成都生活市集,都望能达成与合朴的相类理念,成都市集团队希望支持四川地区的生态农友,推广可持续的生活文化与生活方式,让市集成爲集生态农耕丶可持续生活丶城乡互助共生理念的生活学堂。

  在成都市集现场,消费者可以将家中闲置的乾净纸箱丶环保袋丶包装防震膜(铺垫於货物运送箱内丶预防物品因运输被震坏的泡泡膜)丶鶏蛋盒等可回收包装物品带到服务台,让市集摊主可以循环使用。消费者带上食具和环保袋逛市集,减用一次性物品的次数,并来生活学堂了解环保酵素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成都市集中,一位是逛市集的消费者,一些是高中生环保俱乐部的志愿者们,大家有着同样的环保理念——希望更多人开始用厨馀制作环保酵素,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他们因市集相识,参与到市集理念摊位中,在市集现场推广环保酵素,并逐渐影响了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市集形成共生互助社群

  这些基於相同兴趣或梦想而在市集出现的团体,也许日後发展成类似合朴那样的部落形式,也许是自然生成的其他形态。最终会发生什麽尚且不知,不过似乎也值得去尝试探索这未知的可能性。营造适宜的氛围和环境,让更多像这样的关系在市集联结起来自然生长,於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这是市集团队需要做的事儿。

  正因爲市集让人与人联结,人与人在不断的互动中带来关系厚度的增长,人们从互动到互信。市集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丶农友和消费者共同形成了城乡互助共生的社群,互信互助是社群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基石。市集是这个社群的载体,凝聚大家力量,发展本地生産丶本地消费模式的小区域公平经济合作方式(例如「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 CSA),而互信互惠的社群反过来又可以支持市集的可持续发展。

"社群经济"对应"主流市场经济"

  对於市集本身来说,生活市集目前还没有自我造血能力。至於市集现场摊位和生态餐带来的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目前,个人倾向认爲市集的经济模式更多体现的是社群经济,由社群力産生经济力——与市场经济的买卖竞争丶规模化生産丶利益最大化等特徵的模式截然不同——社群经济,一种互助经济,提倡社群协力丶小而多样丶以人爲本。

  改编自日本社区设计师山崎亮在其着作《社区设计》(Community Design)一书中的卷首语,来表达我对市集的憧憬:"比起有一百万人造访,却只各造访一次,不如成爲一个有一万人愿意造访一百次的市集吧。" 前者是热闹过後,什麽都没有;後者虽小但美。逛市集多了,才会有不断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建立关系,加深情感联结。相同理念的人聚集在一起,才有形成社群的可能。


注解:

(1) 合朴农学市集是台湾一个透过推广有机农业丶举办农民市集丶学习农务农艺及倡议城乡互助等,以探索幸福生活之源的一个民间机构。

最新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