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西部中缅边境地区,有一座南北走向、延绵600多公里的巨大山系——高黎贡山。因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她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特有物种最为丰富,早在四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群居生活。这个陪伴和守护当地人的古老山脉,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故事和智慧?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简称“管护局”)视高黎贡山为一所天然的自然学校。当地人不缺保护自然的智慧,缺的是引导,但单靠宣讲科普知识的方式,却难以带来行为改变,管护局因而探索重视体验和最终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教育”。管护局与社区伙伴展开合作,培养当地自然教育辅导员,并开发依托高黎贡山自然与文化的自然教育课程。自2016年起,管护局在高黎贡山和市内公园组织了11次自然教育活动,培训达300多人次。
管护局在课程中融入了本地特色和其具优势的科普知识。在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里,倒下的树木不会被拉走,管护局项目团队负责人因此而得到启发,设计了“生命轮回”活动,让人们观察枯木的新生命,看到生命的延续、自然的循环。另外,在高黎贡山自然公园中能看到当地流传多年的“厚土”习俗。村民每次来敬献先人的时候,都要先敬献坟后方的厚土,请求这块土地的主人(山神)接纳和庇护先人。管护局会于活动时以此说明当地人怎样对自然表达敬畏。
管护局也提出“拜师自然”的重要。活动开始时,活动协作者通过一个简单仪式,带出思考:自然是主人、参加者只是过客,并提醒人们不要破坏一草一木。一些参加者表示,过去他们经常往山里跑,但都没有好好感知自然,这环节却让他们静下心来,发现在自然中能悟出一些道理:有人开始反思当前繁忙的生活状态,有人感悟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没有生命的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这些体验在参加者心中埋下种子,而种子正在不同土壤生根发芽。位于高黎贡山东坡山下的潞江镇中心学校,一位参加的老师随后成为了培训员,培训了20多所完小的40多名自然教育辅导员,发展出结合当地生态和文化特点的课程,例如“乐在竹中”课程,用五感认识竹子,讲解竹子生存之道,让孩子动手用竹子做传统玩具,以说明当地傣族村民在生活中如何用到这个植物。此外,活动也催生了保山首家民间的自然教育机构,目前团队正在开发二十四节气亲子活动系列。他们意识到自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感知幸福很重要,能给予孩子无穷的心灵力量面对未来挑战。
自然的一个特色,是物种多元,而且相互连接。社区伙伴计划促进各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彼此对自然教育的理解,并在课程设计和活动手法上相互借鉴。在高黎贡山的守护下,当地人继续发现她无尽的智慧。
(摘自《社区伙伴年报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