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伙伴支持农民种植传统品种作物,举办种子交流活动,让云南丶贵州丶四川和广西的农民汇聚一起,介绍老品种种子及相关种植资讯。 |
文 / 谭秀贞 (社区伙伴传讯主任)
+ 击点放大图片 |
社区伙伴支持农民种植传统品种作物,举办种子交流活动,让云南丶贵州丶四川和广西的农民汇聚一起,介绍老品种种子及相关种植资讯。 |
在种子交流活动中,广西南丹农民展示当地一种传统糯米种——扫把糯。 |
参加种子交流活动的四川郫县农民展示其本地作物种子。 |
社区伙伴支持广西农民保育本土稻米品种及引入合适的新品种,使稻米品种多元化。 |
现代农业兴起,许多农民都以外来新培植的农作物品种取代传统地方品种。种植新品种的种类较传统品种少,而且许多时倾向单一化,使农业多样性渐次消失。然而,保育作物传统品种是生态农业一个重要主题,因为保护农作物遗传资源,进而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对粮食安全带来重要保障,亦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条件。
农业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农田里的生态系统丶品种和作物基因都能多元化,从而提升农产量丶保障产量的稳定性丶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丶对环境友善丶加强农作物的适应性及农业系统的复原能力,以及减少因环境条件变化丶作物失收丶市场波动或虫害病害带来的风险。
粮食作物多样性已大量损失
可是,现代农业发展引致传统作物品种减少,农业多样性降低,是世界性的现象,亦是当下农业面临的重大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从1900至2000年一个世纪里,粮食作物多样性已损失了75%;在中国,因生物科技的发展及品种单一化,传统农作物品种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造成遗传多样性的大量丧失。要保障中国逾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及提高生存和生活质素,将要靠赖农作物遗传资源的保育和利用,亦即保育传统品种。
除了加强产量及其稳定性外,多元的食物供应亦带来更好的营养和健康。许多研究亦证明,更多元的生态系统,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在中国曾有一项研究,发现小麦若与玉米间种,产量较其单一种植高出74%;而小麦与黄豆间种,则小麦产量高出53%。研究亦发现,间种可以改善作物吸收所需营养──花生因缺乏铁质变得枯黄是常见疾病,但当与玉米间种时,情况有所改善,估计原因是玉米有效吸收铁质的过程,带动花生也能更好利用铁质。作物多样化亦可减少农田绝收的危机,因为某种作物失收,亦有其他品种补上。不少研究均发现,农业多样性有助缓和作物的虫害和病害,这亦保障一定的作物产量和减低失收风险。
因此,我们倡导保护地方品种,不单是在乎某一个品种的存亡,更关键的是要恢复对维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精神及意识。
现代农业危机重重
面对全球暖化危机,首当其冲的农业却能在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环境下,应对气候变化具更强的适应性及复原力。一个例子是在非洲的马里,因种植传统多样品种的高粱,令其在1978至1998年二十年遭遇天旱的情况下,仍能维持高粱的产量和生产力。在生物多样性高的生境中,动植物更有条件发展出新的品种,这些新品种反过来更能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这对应付气候危机有一定帮助。
此外,引入的外来作物,通常只聚焦提高产量,未必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因而往往须投入大量化肥和农药来确保高产量,对农田生态带来严重破坏。另外,农民还要投入资金购买种子,构成种子安全的风险,农民得倚赖外来粮食源头,以致不能自给自足。现代农业改变了农民作为种子守护者的角色,逆转传统农耕通过采用不同品种来适应生态的顺应自然逻辑,陷农业於重重危机。
保育传统品种恢复生机
由於传统品种是当地农民世世代代凭种植经验来选育,能适合当地环境条件丶产量稳定丶抗风险能力高,以及较少依赖外部投入;同时亦能满足当地人的口感和食物喜好,与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元素相扣连。
传统文化里农民看种子是生命体,种子是富有灵魂的。工业化农业成功把种子转化成农资的概念,好比工厂里机械化生产的资本,与一根螺丝无异。近代的转基因作物进一步把种子推向非自然物丶非生命化的极端。因此,保育作物传统品种,重新让我们体现丰盛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