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家乡 不一样的我

同样的家乡  不一样的我

2019 年6 月,阿珏在环保组织集思的一年项目实习即将结束,计划回到老家广西来宾桐岭村拍摄一套短片,记录自己的家乡和爸爸的农场,作为项目实践。随行的是擅长拍摄的项目负责人唐唐。

阿珏是一位95 后,2018 年毕业于成都大学。跟其他青年人一样,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充满想象和期盼,一旦找到生活的焦点,引发了存在感,莫不投注热情。阿珏在大学时期开始关注环保、反省生活,毕业后加入了集思。

集思作为培育青年参与社区环保行动的社会组织,2018 年选了食物和物品这两个紧贴青年生活的话题,启动“食与物的溯源故事”青年可持续生活传播项目,并以新媒体为传播策略,引起了青年人的关注。阿珏参与成为项目实习生,跟集思的300 人青年社群,一起探讨可持续生活,寻找践行可能。可是,理工科背景的阿珏要学习、参与线上线下传播,在第一个季度感到很迷茫,但因为先行者分享经验,同路人彼此鼓励,心里渐渐
有了力量。

阿珏跟随项目团队透过拍摄、媒体记录,把可持续生活理念和实践经验在不同的视频平台、微信公号等传播,网络日益扩展 。她不仅接触到一些有意思的生活方式,比如探索环保洗涤剂、堆肥,也考察了成都周边带有旅游、文创性质的有机农业综合体……引发了她对可持续生活更多的反思与想象。

说来也巧,阿珏到成都读大学的那一年,在柳州事业有成的爸爸也开启了一份新事业——回桐岭村做生态农业,帮助村民脱贫,保护家乡河流。可是五年来,父女俩各自忙碌,很少沟通。后来因为实习的缘故,阿珏和同事们聊起生态农业,有疑问时会问在老家做农业的爸爸,两根线竟不自觉地因农业深度相连。原来,父亲一直期待毕业后的女儿能回到柳州工作;而阿珏呢,受到集思实习的启发,有了一个想法——把爸爸的农场开拓为游学点,吸引青年人到她的家乡、她家的农场,以有趣的方式体验当地生活,探索可持续生活的方式。

阿珏和唐唐在桐岭待了三天。阿珏的爸爸开车带她们去实地感受他的规划,几万亩的农地,种着水稻、火龙果、菜,还有荷塘和小龙虾,这是阿珏第一次完整地听了爸爸的构思。“瞬间觉得好棒,爸爸其实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回到成都后,唐唐完成了一个5 分钟短片《同样的家乡,不一样的我》,旁白是阿珏,她讲述了爱吃的家乡传统食物水圆,和对家乡环境问题的观察。阿珏发给爸爸看,“他说挺好的,第一次知道我这么了解自己的家。”

阿珏说,未来这个游学点要和集思一起做。在阿珏的想象里,未来到这个游学点体验的人会发展出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摘自《社区伙伴年报 2018-2019》)

 

最新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