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其他社区一样,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村寨正在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生态环境也愈益恶化。但社区里的传统头人和村民,在过去十年间不断学习和探索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并以行动回应社区问题,不单重新激活社区内生的组织,其学习和交流的热诚,也慢慢把同一文化圈内的村寨串连起来,编织成紧密的互动网络。
社区伙伴自2003年开始在布朗社区探索可持续的生计方式,恢复社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生态农业,以及探索社区经济中的文化核心内涵。当前,在与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和梦南舍可持续社区发展中心的合作中,项目点已从原来一个200人的村寨,扩展至六个自然村寨约3,000人;而跨村的交流平台更广及西双版纳州西定乡的18个村寨。
自2013年开始至2017年底,我们支持了布朗村寨六届年度传统文化交流会,多年下来已有共60多个布朗村寨参与。在当地政府的允许和支持下,布朗村寨已经发展出他们自己规划、协调和协作交流的机制。每一届的交流会都公开给感兴趣的村寨申办,然后在社区之间商议作决定。早在交流会进行前数月,来自不同村寨的“阿章”(布朗语“老师”的意思,是从缅寺中还俗、知识渊博的领头人、社区代表及缅寺联络人)连同前届有经验的组织者,会与当届的主办村寨开会,共同拟定邀请参加交流会的村寨名单。
2017年举行的交流会,参加者来自16个村,有超过100名村民。会上大家一起回顾上届之后的行动,又以社区漫步和案例分享的形式,交流社区经验;最后制定未来一年的行动方案。年度交流会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发动更多村民参与社区事务,培养能力。除了年度交流会外,村寨之间也经常互相邀请,跨村交流经验。比如与社区伙伴合作超过十年的章朗村,那里的头人和协作者在去年底接待了来自曼佤村的村干部、头人、阿章等,通过社区漫步,分享保护树林和古树的经验及面对的挑战,又向曼佤村提出建议。曼佤村深受启发,还提出希望组织其他村子交流,为自己村打气,也可以激励其他还没有动起来的村子。
布朗传统文化交流会把布朗族村寨的关系重新拉近。去年章朗连同浓捧和布朗西定两个村子,一起修复“大桑康”这个传统以来三村集中欢度新年的市集,2018年的桑康节,三个村的村民又重新在这里“赶摆”(傣族的节日大都叫“摆”,如拨水节是摆爽南;赶摆就是参加节日活动)。
其他村与村之间的合作,还包括阿章培训,为来自各个村的22位阿章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年聚会就传统过佛教节日“关门节”(农历6月中,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的共同节日,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不杀生的含义有更深入的讨论,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
经过交流会,推动社区参与对布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社区内部和跨社区之间的互助等等,形成了综合的影响。章朗村因为有年轻人参加交流后,分享了保护森林的理念,社区意识到森林是社区的“保护神”,不能因为种茶树的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于是组织村民把二十多户在保护区里种的茶树拔掉了。章朗村后来也定了一个规矩:茶园里不准使用农药和化肥,影响扩及三千多亩的茶园。曼别村的村民到布朗西定村和曼迈考察茶园时,看到两村的村民都在茶园里养鸡,就兴起了搞生态茶的想法;而现在整个村有超过300亩的种植范围已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布朗村寨之间建立的网络,是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扎根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加强社区之间的互助和经验交流。一个人或一个社区的力量可能很微弱,但是联合起来便不会孤单,可以在保护生态和追寻可持续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持久、更远。
(摘自《社区伙伴年报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