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老協會組織村民巡寨,視察村寨是否存在隱患如火災危機,留意環境衛生及促進村民互相了解。(詹煒) |
文 / 詹煒 (前社區伙伴項目官員)
編按: 社區伙伴與貴州省黎平縣民族局合作,在外三洞開展的生態農業項目,其中有一個目標及範疇是培育本地傳統組織,盼以年長村民(寨老)力量推動貴州少數民族侗族的傳統文化在當地社區傳承和保護。寨老本爲侗族地區傳統的社區組織,在村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近年來寨老的功能越來越弱,此項目給予資金、培訓和交流等能力建設,協助寨老協會開展蘆笙活動、侗歌會、寨老外出交流等活動,讓寨老重新看到他們在社區的價值和作用,讓他們加强認識傳統文化,重拾寨老管寨的信心,恢復他們在村寨的作用,並希望由寨老推動侗族傳統文化在當地社區的傳承和保護。 本文記述在項目的推動下,寨老如何發起恢復傳統中倡導簡樸節約、摒棄浪費的村規民約,以推動可持續生活。 |
+ 擊點放大圖片 | |
寨老協會成立合影。(詹煒) | 寨老協會討論村規民約。(健康) |
村規民約初稿。(詹煒) | 寨老協會組織村民巡寨,視察村寨是否存在隱患如火災危機,留意環境衛生及促進村民互相了解。(詹煒) |
寨老協會成員到另一村寨交流,進行〝攔路酒〞傳統歡迎儀式,雙方對歌,待受訪一方滿意或無力再對下去始允對方入村。(詹煒) | 村寨舉行傳統重要的蘆笙吹奏匯演。(健康) |
2016年農曆正月初六,寨南村(屬天甫侗外三洞文化圈,包括高近村、流芳村、寨母村、寨南村、寨頭村五個自然村寨)吳元彩的愛人過世,吳老的子女尋思著正是年關,想給母親大人辦個風風光光的葬禮,結果遭到吳老强烈反對,要求葬禮從簡,不能破了規矩。
吳老說的規矩是什麽,爲何讓老人家如此堅持呢?
省思鋪張浪費攀比風
原來天甫侗外三洞五個村寨在2015年年末,由寨老協會牽頭,村幹協調、村民集體參與討論,制定了黎平天甫侗外三洞“村規民約”,從婚喪嫁娶隨禮、民約習俗等方面進行了規範,並且於2016年農曆正月初一試執行。吳老夫人的白事成了新條約執行裏的第一家,吳老是村裏的老幹部,新鄉規民約能不能推行下去,村民都看著這些幹部能不能帶頭,吳老從村寨著想,才要求子女一切從簡,杜絕鋪張浪費和攀比,起到了示範和帶頭作用。
通過村規民約來治理村寨,在侗族村落歷來就有這個傳統,天甫侗外三洞地區更是有據可查。寨母村有一塊100多年前的石碑,記載著天甫侗外三洞的村規民約,有關紅白事隨禮習俗的規定、以及獎懲措施等,在上面寫的清清楚楚,並通過寨老督促村民遵守執行。寨老們在中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村規民約的制定必須寨老牽頭來做,因爲只有寨老在村寨裏面最有話語權,侗族有句古話“古木守村,老人管寨”,寨老是其中的主體。如果有村民不遵守,寨老也會站出來,村民是不敢挑戰寨老的權威的。
探討傳統文化和寨老角色
然而近幾十年來,老的村規民約不再能約束到村民,有很多的原因導致,但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寨老權力的弱化。同時受外來主流文化的影響,年輕人追求奢侈,攀比成風,使得紅白喜事送禮越來越多,請客辦酒的規格也越來越高,村民之間的攀比風氣也愈演愈烈。不僅是主人家,走親訪友做客的村民,壓力都很大,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送禮成爲很大的負擔,也導致傳統的村寨之間的交流活動不得不中斷。
2015年,黎平項目協助外三洞恢復傳統的寨老平台,讓幾個村寨的老年人有更多的機會聚在一起,討論村寨公共事務並達成適合的解决方案。爲何項目忽然要擴展到外三洞五個村寨,還得從在流芳推動有機農業說起,流芳通過有機農業逐漸恢復傳統的農耕方式和農耕文化,很多農耕文化是必須和周邊村寨建立聯繫的。流芳和外三洞另外四個村寨傳統上就是一個「小款」(侗族地區一種特殊稱謂,即由數條村寨組成的區域。),同屬一個文化圈,村民也覺得要探討傳統文化,必須跟幾個村寨一起。此外,通過社區調查,這幾個村寨的寨老們看到村寨現在出現的問題,也是非常痛心疾首,只是沒有一個寨老敢站出來,把大家組織起來。於是由項目牽頭,組織五個村寨的寨老開會,並協助他們成立了外三洞寨老協會,協會成立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制定新的村規民約。
寨老協會成立半年來,開展了無數次的討論,先是組織寨老集中討論,找出當下村寨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規範隨禮習俗成了最緊迫的事情。寨老們討論出村規民約的框架,然後請村幹部召集,組織村民大會討論完善,並印製分發到各家各戶,進行修改落實並簽字,然後再討論完善,最後通過執行方案和時間。寨老協會督促各村寨老落實到各個村寨去討論和與村民溝通,村幹也在其中發揮作用,積極支持和協助寨老的工作。
隨禮豐儉堪值思考
外三洞寨老協會會長、寨頭村寨老吳顯標在其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他積極組織寨老討論,協調跟村委的關係,他說道:“這些年寨老在村裏的作用越來越弱化了,本該村寨很多事情要有寨老來管理的,現寨老不敢管,怕說閑話,現在有了寨老協會,代表的不是一個村寨,而是外三洞這一「小款」,所以有資格去說,而且有責任去做。不光是寨老、很多村民都覺得紅白喜事隨禮是問題,都希望改一改,寨老協會一提出來,得到了絕大多數人支持。”
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却花費了寨老們無數的精力。各村寨老分頭去做工作,對那些不支持的村民,寨老跟村幹一起說服。一些年輕人不理解,有錢想辦好點是年輕人的事,老人家管閑事幹嘛,寨老就去做這家老人的工作,由老人來說服年輕人,到最後90%以上的村民簽字同意遵守新的村規民約,還要請寨老協會監督執行。
吳元彩老人家辦白事,他把寨老協會五個人都請到家裏來了,一是替他撑腰,他怕有些親戚不理解,說他不捨得,有寨老幫他頂著,他能說服親戚朋友;二是請寨老協會監督,第一家這樣做了,以後其他村民家有事情,也必須按照這個村規民約執行,所有人都必須遵守。
吳老很感慨,也很欣慰自己的子女能够理解,作爲一個老書記,如果能够帶頭遵守,嚴格執行,其他村民就無話可說,才會去遵守。
重訂村規民約倡節儉風
“想到是第一個執行新規則的人,壓力還是很大,很多村民會議論,寨老協會在背後給予很大的支持。白事結束之後算賬,要比之前節約差不多1萬元,以前白事來客都要戴孝,不管大人或小孩,光買孝布就要花費3000左右,現在改成只有兒孫和女婿戴孝,節約了很多;以前要準備16-18個菜,很多還都是從外面買回來,現在規定只能準備8-10個菜,並且以當地自産爲主,减少對外購買的依賴;以前回禮還要送米送肉,並且送多送少不等,很容易造成攀比,現在也取消了。總的來說减輕了我們的負擔,也杜絕了攀比的風氣,還能减少對外的依賴。”
“我們也有壓力,擔心群衆不支持,不理解,沒想到群衆很配合,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 寨老協會吳會長說。通過禮俗的改革,減少了鋪張浪費,使得很多有困難的家庭能够接受;也杜絕了攀比,使得村寨更和諧;減輕了壓力,也促進了村民之間的交流,一些傳統的交流活動得以恢復,減少對外界的依賴,也讓村民開始思考與食物的關係及自給自足背後的價值。
承傳祖輩瑰寶文化長導幼
項目通過重建寨老平台,透過這個平台,促進村寨之間的交流,使寨老的作用得以重新體現。已經中斷30多年的村寨公共平台,重新恢復組織和管理村寨公共事務的職能,而如今,規範紅白事隨禮習俗,只是寨老做的第一件事情,寨老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參與進來,畢竟寨老的能力有限,組織還可以,行動就差了些。所以從今年開始,寨老通過侗族傳統節日,組織了幾次跨村寨的文化交流活動,如春節期間的蘆笙會、六月六的侗歌會、外出的交流學習等,寨老牽頭和號召,請村幹配合,鼓勵年輕人來組織和承擔具體的工作。
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關注自己村寨的變化,通過這些交流活動,讓村民彼此重建凝聚力,也開始關注身體的健康、村寨的環境變化,接下來,寨老協會還會組織年輕人去清理河道垃圾,討論河流環境變化背後的原因,重新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