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們開始在廣東地區與伙伴探索城鄉互動、社區支持農業。經過多年努力,當地的城鄉互助社群日益活躍,為可持續生活運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2017年,透過“城鄉互助網絡計劃”與“城鄉匯”兩個項目夥伴,繼續推動廣東地區城鄉互動的良性發展,把廣州當成區域網絡,推動本地夥伴更豐富的聯繫。
本地城鄉互助行動者提出了整合資源、深度交流、有效聯結和協同行動的需求,“城鄉互助網絡計劃”的執行團隊也有所回應,一改過去聚焦于培養實習生的運作模式,而將重點放在深耕網絡工作上,搭建共同學習的平台,豐富其生命力。本年度內,除了邀請九家城鄉兩端的機構擔任接待平台、培養了九位有志於推動城鄉互助的實習生以外,還聯合夥伴組織了50多次交流學習活動,內容包括沙龍、討論會、拜訪產地、外訪考察學習等,培養了40多位有志於推動城鄉互助的新成員。
此外,“城鄉互助網絡計劃”又積極參與創立在地生態農耕與可持續生活互助共學小組,其中的“銀林田間學校”,自2017年3月成立以來,已定期舉辦了18期田間學校學習,聚攏了一批在地的新農人、週末農夫以及關心食農議題的市民團體,定期參與學習分享,並正邁向常規的獨立運作。慢慢地,參與者也有意以田間學校為基礎,推動銀林村發展生態社區,而“城鄉互助網絡計劃”也多加關注,並給予支持。
2017年間,廣東地區的生態農業生產者、銷售管道、關心生態農業與可持續消費的機構和個人等,共同搭建了廣東地區聯合參與式保障體系。“城鄉互助網絡計劃”參與其中,促進參與者對相關提案的思考,確保在地城鄉互動良好發展。
成立於2011年的“城鄉匯”農墟邁進第七年,參與的攤主從最初的四、五家發展至40多家,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係也從簡單的買賣,發展為深度的互動,並聯結起來。到2018年,除了每月恒常二至三次的農墟以外,“城鄉匯”還定期舉辦菜友探訪、農學沙龍、食農遊學、好生活學堂等系列內容,吸引不同人群的關注和參與,傳遞一種與土地、農業、環境相關的生活態度,豐富社區對於生態農業與城鄉互助的理解與實踐。
(摘自《社區伙伴年報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