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青年生態農耕人才培養與網路搭建

返乡青年生态农耕 人才培养与网络搭建

社區伙伴自2005年開始關注及探索青年人工作,多年來與願意同行的青年人搭建平臺,豐富大家對於農業價值的理解,讓青年人看到一條返鄉道路,選擇和實踐新的生活。

2017年,社區伙伴與常州市武進區嘉澤姬山書院合作,舉辦針對生態農業與農村發展的第十二、十三屆青年人才培養計畫,並開創紮根農村社區的培養模式,以山西永濟蒲韓鄉村為“綜合培養基地”,由長春雲鳳合作社提供不定期生態農業技術指導,合共培養24名有志于參與建設鄉村的年輕人及近百名大學生;同時,開展六個與鄉村生活相關的在地主題學習,包括自然教育、中醫、建築設計、垃圾處理、鄉土遊學、鄉土書寫,培養青年人重新認識和發掘鄉村可持續生活理念及文化價值,發展建基於社區關係的農耕生活方式。

我們也注意到越來越多返鄉青年在生態農耕技術上的瓶頸,嘗試與沃土可持續農業發展中心繼續“支持返鄉青年本土生態農業技術網路搭建與傳播”工作,結合北京沃土農耕學院的揭幕,也在逐步探索更為全面的人才培養體系,在支持及創新生態技術的層面外,更多關注青年人內在成長。

2017年8月份以來,沃土中心在全國設置了六個協力農場,通過開展田間學校,連結約50位返鄉青年,其中位於廣東及四川的田間學校發展比較成熟,已形成在地性較強的區域生態農友共學平臺。2017年12月,沃土中心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辦全國返鄉青年新農夫交流會,與會人員首次超過100人。這次返鄉青年交流大會的主題是“匠人精神”,進一步拓展了全國返鄉青年新農夫網路。沃土中心的優勢在於擁有全國的沃土網路資源及培訓生態農業的技術原理,2017-2018年合共出版了三期《可持續農業》雜誌,進一步整理本土技術經驗,廣泛傳播,並於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案超過190篇,微信關注用戶總計6,100餘人。

這些培養平臺讓返鄉青年接觸到農業的多樣性,豐富了返鄉行動的選擇,並建立更好的支持體系。一位四川返鄉青年認為:“與各種的人碰撞,讓自己的理念能夠逐漸深化,並對於回鄉的各種情況,都有了思想準備。”對一些想回鄉做農業的年輕人來說,他認為:“有這樣一個準備與過渡很重要,如果是直接回來的話,估計會走很多彎路。”

(摘自《社區伙伴年報 2017-2018》)

 

 

最新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