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宇輝 (社區伙伴城市項目-項目經理)
即使是一線城市,只要我們細心留意,便不難發現居民總會挖空心思在有限的空間裡種點東西,可能是在陽台、天台上,又或是在裡弄裡。這些在城市隙縫中活躍的種植活動,一方面展示了城市在鋼筋水泥以外的面貌,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城市生活與大自然之間仍是密不可分的。
農業生活在城市
有趣的是,只要稍為調查一下便不難發現每個城市都有她特獨的種植故事。不同城市的居民都會說:這城市的人很喜歡種植,或習慣種點吃的;不管是在北京的胡同裡,成都的陽台上,還是廣州的民國小樓裡,都有這種說法……事實上,農業跟城市的心理距離,也許只是過去二三十年才變得如此遙遠而陌生。
正因為人們天生對泥土的親切感,與及每座城市對農耕生活僅存的記憶余溫,我們在探索城市可持續生活時,"城市農耕"一直是我們與合作伙伴們感興趣的工作手法。隨著人們對城市生活有更多的反思,對安全食物、另類生活方式的追尋,我們也發現不少城市人正在尋找他們的田園夢。目前社區伙伴在多個城市開展城市農耕合作計劃,當中包括在學校裡結合教育元素的嘗試,以及社區裡的陽台種植等等。
生態種植功能多
在這些背景下,去年底我們舉辦名為"香港城市農耕考察"活動,與十多名來自北京、成都及廣州的伙伴,走訪香港九個城市農耕的不同個案。這次考察活動主要協助三地剛起步從事城市農耕的伙伴,學習香港的本土經驗。我們一起探索香港的校園耕種、社區種植、城市居民自主生活實踐,以及透過生態種植來發揮社會功能,促進多元共融、追求可持續城市發展實踐等各種目的;此外,我們亦藉此活動加強三地探索者之間的交流。事實上,此行的確既激起伙伴的熱烈討論與反思,也達到促進互動交流的目的。
城市農耕這幼苗已在不同地方落地生根,我們期待與伙伴們共同探索當中更豐富內涵。
其他焦點項目文章:
|
|
|||||
|
崇敬萬物 布朗族藉奉獻精神護林 近年村民受外界影響,悄悄到森林種植茶樹,偷偷砍樹破壞森林。社區伙伴與村民合作開展社區調查,促使村民反思,最後村民清除絕大部分茶樹,避免森林受到破壞…… |
|||||
|
自主與自然──從修建水井說起 健康的社區或者生態群落,"自主"是一種常態,但這往往只是存在於理想的理論描述中。自主的缺失,生態的可持續將是不可能的。沒有自主,那麼動態的環境將會失衡,就好比瓦窯村經濟類作物對傳統作物種植空間的傾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