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主导航

  • 關於我們
    • 簡介
    • 願景使命
    • 工作理念
      • 協作文化反思
      • 培育社區協作者
      • 建立内在力量
      • 搭建網絡
    • 我們的歷史
    • 年度報告
    • 聯絡我們
    • 招聘
  • 內地工作
    • 項目焦點
      • 大自然的智慧
      • 生態農耕
      • 社區經濟
      • 可持續生活網絡
      • 傳統知識學習與創新
    • 項目列表
    • 同行伙伴
  • 香港工作
    • 工作主題
      • 轉化學習
      • 應對氣候變化的社區韌性
      • 社區經濟
      • 文化和社區建設
    • 項目列表
    • 同行伙伴
  • 資源共享
    • 出版物
    • 比鄰泥土香
    • 資料庫
      • 往期電子報
      • 社區支持農業
      • 影音資料列表
  • 最新消息
首頁
  • 简体
  • EN
首頁
社區伙伴與社區和相關人群一起努力,恢復人們內心與大自然的聯結,探索實現可持續生活的道路和方法。

主导航

  • 關於我們
    • 簡介
    • 願景使命
    • 工作理念
      • 協作文化反思
      • 培育社區協作者
      • 建立内在力量
      • 搭建網絡
    • 我們的歷史
    • 年度報告
    • 聯絡我們
    • 招聘
  • 內地工作
    • 項目焦點
      • 大自然的智慧
      • 生態農耕
      • 社區經濟
      • 可持續生活網絡
      • 傳統知識學習與創新
    • 項目列表
    • 同行伙伴
  • 香港工作
    • 工作主題
      • 轉化學習
      • 應對氣候變化的社區韌性
      • 社區經濟
      • 文化和社區建設
    • 項目列表
    • 同行伙伴
  • 資源共享
    • 出版物
    • 比鄰泥土香
    • 資料庫
      • 往期電子報
      • 社區支持農業
      • 影音資料列表
  • 最新消息
首頁
  • 简体
  • EN

Main menu

  • 出版物
  • 比鄰泥土香
  • 資料庫
    • 往期電子報
    • 社區支持農業
    • 影音資料列表

今期目录

  • 第一部分 专题——韧性
  • 韌性:在不確定的時代尋找確定性
  • 守住回家的路:有感於貴州流芳村和黃崗村的可持續生活探索
  • 生態農業帶我們回歸自然
  • 木蘭花開:一個社工機構的自我探尋
  • 我眼中的「韌性」
  • 危機中的慈悲螺旋之舞
  • 第二部分 見·遠——空間設計與生活
  • 前言
  • 空間設計與公眾參與
  • 誰築鄉村夢?從仙娘溪村的經驗談起
  • 樹合苑的空間設計與生活
  • 回家
  • 容讓其他生物光臨的建築
  • 畫與詩
  • 生成 | 森之寐
  • 第三部分 行動者
  • 讓孩子在愛中成長的共養村
  • 半農興村:深溝村的故事
  • 第四部分 解讀
  • 我的城和鄉——讀《消失的城鄉邊界線》
  • 勞動合作社:做自己的主人
  • 一些眼中有光的人——紀錄片《信仰之島》觀後感

第二部分 見·遠——空間設計與生活

  • 前言
  • 回家
  • 容讓其他生物光臨的建築
  • 樹合苑的空間設計與生活
  • 空間設計與公眾參與
  • 誰築鄉村夢?從仙娘溪村的經驗談起

Book traversal links for 第二部分 见·远——空间设计与生活

  • ‹ 讓孩子在愛中成長的共養村
  • 上
  • 前言 ›

分享

我們理解的「可持續生活」是在有韌性的社區裡,
人們意識到人類與大自然的相互依存,
過著簡單知足,互相關愛,充滿安全感和創造性的生活。
關注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 2009-2025 社區伙伴
制作:悉數行數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