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脩平
“三元生活实践社”成立于2017年初,由三位热心于人智学运动的女士创办于台湾的宜兰冬山小镇,我们的工作和愿景是推广生机互动(Biodynamic,简称BD)农法、出版人智学书籍、举办课程并形塑灵性科学的学习社群。以下就来分享将近三年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和启发我们从事这些工作的理念。
在“人智学”1的启发下
人类自从在这个地球上生活以来,就一直在大自然包围中的社群里共居生活。人智学、三元生活、生机互动2、灵性科学,这些不熟悉的名词其实都指向我们人类的生活。人智学启发之下的三元社会理念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具有以下三个面向:
文化与灵性:每个人具备特殊的才华与能力,期待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不同的人怀抱不同的理念和愿景,培育这些才华并让这些愿景能够实现的场域,就是社会组成中的文化与灵性部分。在一个理想的社会里,要让每个人的生命都能充分开展,需要“自由”和“尊重”,因此这是组织与管理文化灵性领域的核心原则。
政治与法律:人群互动需要规范和界线,以确认彼此的任务和权责,确保社群运作的秩序,决定和执行这些规范属于政治和法律的领域,“平等”是这个领域的核心原则,平等精神不只体现在社会制度中,也要落实在制度选择的过程中,例如一人一票、票票等值就是平等精神的显现。
经济与生态:人类运用并转化地球资源,产出生活所需的物资,经济过程的基础与生态环境不可分离,任何资源的使用都在消耗地球的生态,甚至对地球生态有所冲击,如何运用人类的智慧,让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达到平衡,如何让经济产出的分配在人群之中也达到平衡,是经济与生态这个领域里要考量的事。地球资源的使用不能仅为一家之私,“博爱”和“济众”是朝向未来的经济与生态必需考量的原则,竞争、逐利、掠夺式的经济观必定要被淘汰。
这三个领域有彼此重叠的地方,但也需保持各自独立的运作,在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掌理之下,它涵括了一个社会里个人追求、人际互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元社会中,最物质性、也与当代主流社会最不相同的领域是经济和生态。现代世界谈到经济大多想到的是“钱”,如何“赚取”或“积攒”更多的钱。但钱之中并无生命,钱是抽象的,一张纸钞加上印制油墨的成本远低于纸钞所代表的金额,“钱”只是工具、交易媒介,货币系统需要“信任”在背后支持,但不是信任钱,而是信任人。
人智学的起源就在于体认到人的真实存在是“非物质性的”。有些人给“非物质性的存在”一些名称,如灵性、精神、理想、价值观、宇宙观、世界观......无论什么名字,都需要人用自己的心和意念去掌握,知道自己想活出的是什么,这些“非物质性的存在”才会交融、进入到实际运作着的事物中。人不只是这副躯体,人生的意义不止于我们在事业、家庭、社会上所完成的事,情感交流、对土地之爱、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理念想法等人们所在意的事情也都是“非物质性的”,人的一生、我们所做的事都是“非物质性层次的存在”之外显。其实“非物质层面的存在”一直交织在我们看得见的外显层次,在我们的一举一动、日常生活、经济或政治作为中。
回到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其实只有当参与经济事务的人们对于“非物质性的存在”有所体认和掌握,并且活出与其一致的生活,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而健康的经济。
经济的原意是人类在大地上生活,运用自然界的资源加上人类的创意和劳力,转换为生活所需的各样物品,并且在不同能力与才华的人群之中互通有无地进行交易。因此以“博爱”为经济生活的最高指导原则,因为大地是无偿地提供、付出,人类再加工所制成的产品,也应如大地一般无私地交流、分享。
现代经济已大幅远离了生命世界。孩子在超市柜架上看到的食材都是加工处理过或精制过的,他们不知道食物都是从大地而来的,他们以为在提款机上按几个键,机器就会吐出钱,然后再拿钱去超市柜架上取货,吃喝玩乐都是如此。生命来自大地,金钱来自人民对发行货币的中央银行的信任。大地蕴含的生机与能量,人类所能给予信任的心念与力量,这些才是生命。
人智学经济观的最大特色是“回到根本”,去认清经济的原意和目的,不是“发大财、赚大钱”,或是抽象地玩弄金钱游戏,以投机地运作、用钱赚钱。欧美在这方面的实践先例较多,有人智学绿色银行、社区货币、企业以利润支持文化事业(形成共生互利关系)、CSA(社群支持农业,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简称 CSA)、人智学治疗社区或老人安养社区等,华语区在这方面的意识和探索才刚起步,我们的实践脚步就从这个领域跨出。
生机互动之共生关系
兰阳平原位于台湾东北部,是台湾第三大平原,东部最早被开发的区域。因水利资源丰沛,故具有明显的散村聚落。兰阳平原盛产稻米、蔬菜,也有种类丰富的水果产出。
三元生活农场位于兰阳平原南端的冬山小镇,我们在一小块租来的土地上学习和实践生机互动农法已进入第六年。生机互动的概念不同于有机或友善,后者强调的是在农作物上“没有”化肥、农药等物质残留,因为对人体有害,仍然是人类本位主义的思考。前者在意的是农耕过程中要“有”哪些元素:“生机”指的是把整个地球视为有生命的,农场就是一个生命个体,土壤本身也是有机组织,人在天地间耕种不只为了取得粮食,也为了照顾大自然,“互动”是要去认识自然界中各项存有之间的关系,矿物、植物、动物、人类如何交织成共生的网络。
生机互动农夫运用特制的配方照顾土地和作物,勤作堆肥为农地提供丰沃的腐殖质和微量元素,堆肥资材尽可能来自农场内部或当地区域,堆肥中的生命流转经由时间的淬炼后成为疗愈土地的药剂,使一个农场的体质越来越在地化,培育出来的作物除具有当地的风土气味,更能提供地球上的人类所需真正的营养。
这样的农法实践不易,农夫作为农场有机体的灵魂人物,必须从头学习灵性科学,以不同于惯行科学看待自然的眼光去真实地观察。因此,我们也举办生机互动农法读书会,每周聚会一次。我们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矿物质如何与植物互动,天体的运动以及与地球的交互关系,四季变换的效果如何影响农事等,读书会成员不见得都是实际务农者,大多只有家庭园艺的实践可能,但透过学习而更深入地体会“共生”的道理,在消费选择上也自然会倾向友善地球的产品,在家庭生活中也会把这样的价值观传承给子女。读书会成员每周可以到三元生活农场进行实务工作,验证所学。我们也邀请国外长期实践此农法的农夫老师来授课,带领我们制作堆肥、配方,认识植物,学习观察的方法等。
人智学运动里很重要的就是教育,华德福教育在培育下一代的人类无碍地与“非物质性的存在”接触,并自由而勇敢地活出自己的价值,我们所举办的成人研习课程也都在开发这方面的能力。经济生活是整体的,现在已是地球村的时代,不可能有一群人、一套制度设计好在那,等着只要所有人都来采用,全世界的经济就会好转。觉醒在每一天的生活里、每一刻的选择和作为中,翻转的力量在每一个人的手上,带着这样的意念去生活,自然会渐渐带动改变,因此要从自身做起。
CSA之互助关系
生机互动农法的推广,除了读书会、实作课程、华德福学校农耕课程的协力以外,我们也以社群支持农业的方式支持全职农夫在量产型的农场里实践生机互动农法。欧美及日本等地已有二十多年的CSA经验,有许多不同的组织方式,以下介绍三元生活CSA的运作:
会员招募:以一年为期招募会员,农夫估计农场一年的产出能供应多少家庭日常的蔬菜所需,以此订出会员人数上限。2019年夏季招募的第二期会员共有51个家庭。
会费缴交:农夫估计农场支出的金额,包含农夫家庭的基本收入,这些财务上的需求就是所有会员要提供的支持。这两年来,我们采行会员自由决定年度会费的做法,鼓励大家就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尽量支持愿意发心走上生机互动农法这条路的农夫,两年下来,自由决定会费的结果,最后大致能符合农场支出并照顾到农夫的生活。
田间管理:农场的支出、农夫的生活、产出的销路都得到保障,农夫就可以安心、专心地实践生机互动农法,我们也开放会员到农场体验农事,或在农场举办会员活动,让大家认识作物的生长过程,也与农夫交流。
收成分享:农场的所有产出都由全体会员共享,在收成季节时,每周采菜并送到取菜点,农夫按会员数大致订出一个会员家庭可领取的菜量,考量家庭人口数不同以及对蔬菜种类的偏好,农夫也另外提供弹性取菜的数量,会员可依各自的需求自由调整取菜量及种类。
核心小组:所有CSA相关的组织工作由一个核心小组义务承担,农夫也参与核心小组,工作内容包含规划对会员发布的消息、安排会员活动、讨论农作物生长情况等,会员皆可参加核心小组,向农夫提供最直接的支持。
两年的CSA运作经验下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大同世界模型。CSA的农场平日主要由农夫在照顾,承租土地的也是农夫,但因为农园所有产出分享给所有会员,因此农场也变成了“所有会员共有的农场”,会员像股东一样,共同拥有这个农场。土地和农场得到最高质量的照料,农夫可以安稳地学习和实践生机互动农法,会员自由决定支持金额,共享健康、充满能量的蔬菜,在均等地分享收成以外,也有自由调整取用数量的空间,在核心小组、会员活动、取菜场合相遇时的交流,分享的都是丰盛、美好、感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除了金钱、农产的互动以外,更多了温暖的情谊和彼此的关怀。
书与书店的价值
在农业活动以外,我们也经营独立书店和出版社。在电子书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下,纸质书出版已被视为夕阳产业,逛书店以及在书店购书的人数更是直线滑落,我们以个人的小额资本硬是进入这样艰困的行业,除了追寻个人的志趣以外,也希望分享美好的理念给周遭的人们。
书店取名“楼脚”,有着台湾早期农村社会时期“柑仔店”3的意象,书柜上永远有一区是与农业、生态、土地、环境相关的书,另外也有文学、艺术、哲学、心理、生活风格、儿童绘本等,店内也销售台湾其他生机互动农场的产出以及一些手工制品,同样的空间也作为三元生活CSA的取货据点。
踏入出版产业的初衷是因为三位创业的伙伴都爱读书,目前关于人智学灵性科学的中文书籍尚不丰富,译介创始人鲁道夫·施泰纳的著作或演讲集是当务之急,也选取许多精彩的人智学者和实践者的著作推荐给华文阅读者。
台湾的书市环境,除了通路向出版社要求高额折扣以外,书籍无论在实体或网络书店,几乎全以折价销售。虽然在自媒体的时代,个人出版的门槛不高,但这样的出版者若无法吸收通路要求的折扣,书籍就无法出现在连锁书店或主要的网络通路上,于是这样的独立出版品在书市只是昙花一现,无法持续地与阅读受众接触。
目前的市场经济,商品定价是企业的主要决策,决定的是能不能极大化利润或突显商品的价值(例如炫耀财富),定价也是策略性工具,作为掠夺市场或阻挡其他竞争者的手段。经济学其实应该探讨的是“价值”问题,怎样的产品、生产过程、分配方式有利于整体的福利,但困于理论模型和分析工具,主流经济学大多只处理“价格”问题。在真实的市场里,价格成为供需双方角力下的结果,双方都被描述为只想极大化个人利益的贪婪者,难道就没有别的组织经济生活的方式吗?
任何人只要去观察就会发现“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的真实情况,在现代社会里可能是“万工”或“百万工”的协力才能产制出我们日常生活里食衣住行所使用的各样物品和服务。三元社会的理念启发了“合作经济”的构想,前述 CSA 是合作经济的一种实践方式,生产的一方和消费的一方连结在同一个组织里,沟通彼此的需求和期待,于是生产者提供的种类、数量、质量正是消费者需要和期待的。在这样的经济关系中,价格彰显了价值,反馈了生产者的付出,也表达了消费者的支持。价格不为掠夺、垄断或累积最大利润,价格是在引导供需双方的力量和心意,达到最适切的均衡,也让人类取用的自然资源得到最恰当的珍惜和使用。因此,在三元社会的构想里,“价格”虽然是经济领域里的重要元素,但其本质是法律和政治领域引导人际互动的一种规范。
虽然在商品经济里,货物流通必须要有价格作为交易条件,但在人智学社群里,人们尝试用这些小小的变革手段去“调整”这必要之恶,让消费行为能更加“反映”人们的价值观与信念。
在出版业务和书店经营的部分,我们有一个不同于主流的操作方式。在楼脚销售的所有书籍,一律按照定价销售,三元生活实践社的出版品,也要求所有通路都按照定价销售,这样的做法虽不典型,但在台湾灵活的市场环境里尚可被接受。
我们想传达的是:商品定价只是一个“象征”与“手段”,它实际上无法代表商品或书籍的“价值”,读者在书中获得的智慧启发或生命交流也不是金钱能衡量的,定价是出版社为其工作者的投入所要求的金额,使其工作者能合理而有尊严地生活,并使他们能继续在文化产出的这条道路上为众人服务。
人类的劳动是神圣的、无价的,心灵活动也无法化约为物质金钱,针对文化工作者应得的报酬,三元社会理念还是回到“支持”的概念。就像CSA询问农夫一年的生产活动和家庭支出的总需求,由全体会员共同承担,在为出版品定价时考量的也是如何能够支持我们的创业理念永续经营。“交易”和“价格”只是外显的形式,实际上发生的是心灵层面的交流。在三元生活实践社的小小实践里,我们只是用微薄的努力希望传达和唤醒人们对此实相的意识。
怀抱希望,脚踏实地
人智学灵性科学和三元社会理念是引导我们创业的核心思维,前者指导我们持续学习的方向,后者为我们的实际经营立下准则。两年来,我们在宜兰冬山的小店、小面积农地上扎实地努力,也有温暖的社群持续给我们鼓励。改变并不会在神奇的弹指之间发生,但若我们怀抱希望、确认信念、诚恳踏实,这世界会回报给我们不可思议的祝福。
1.人智学(Anthroposophy)是二十世纪初由奥地利人鲁道夫· 施泰纳(RudolfSteiner)所提出的一门研究人类和宇宙智慧的学问。不同于传统宗教出于天启,并建立教义及组织,也不同于传统科学以物质的研究出发,人智学对人生和宇宙的理解来自灵性科学(spiritualscience),认为在物质的表相之后有灵性的存在和作用,并以可验证的科学方式,带领人们认识物质与灵性的关系。由人智学开展出来的实务应用包含华德福教育、生机互动农法、人智医学、优律思美、人智学艺术、戏剧及建筑、坎培尔社区等。
2.Biodynamic,也译作生物动力农法、活力农耕等。
3.“柑仔”是福佬语(闽南语泉漳片方言)中的竹编大圆盘容器,供曝晒、风干物品使用。因老式杂货店常摆放以“柑仔”盛装的货品,所以称为“柑仔店”,也就是街角小店或杂货店的意思。
■ 陈脩平 三元生活实践社创社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