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塔拉
全球变暖的论调已经喊好些年了,虽然气候异常愈发频繁,但也只是让大家觉得生活出行有些许不便,好像并没有真的改变什么……
消融冰川上瘦骨伶仃的北极熊、熊熊大火过后被烧伤的考拉,蝗虫过境后寸草不生的麦田和绝望愤怒的农民……每当看到这些报道都要感叹一句“唉!太可怜了……”然后生活依旧继续。
这些灾难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做什么呢?它们只是繁杂网络世界的一条条新闻,甚至不如某位明星大腕的家长里短来得有趣。
我是塔拉,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路好好学习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经代表中国登上法国巴黎时尚殿堂——卢浮宫的最高领奖台,在见识了时尚行业的绚丽纷繁之后,目前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绿主张”的发起人和负责人,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公益倡导者。
曾经的我和现在大多数的北漂青年一样,每日在城市里奔波忙碌,从来没有想过超市里物美价廉来自天南海北的食物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也不需要考虑飞速更新迭代的电子产品有什么不对,更不需要关心石油是如何加工变成华丽的包装甚至时髦的衣服……我每个月努力学习工作,就是为了挣足够的钱可以买买买,我理所当然地享受现代生活的富足和便捷,在当中乐此不疲而不自知,每每看到前文关于环境变化的新闻,也只能和大家一样发一顿无关痛痒的牢骚,从未想过我能做什么。
一直到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到“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初遇市集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是一个支持在地生态小农的志愿者机构,每周都会在城市核心地区联络场地,组织北京周边用友善环境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生态小农进城卖菜。最初的接触纯属出于一个吃货的好奇,我抱着对“好吃的”蔬菜水果的期待,作为一位消费者来采购。后来发现这里的食物确实要比市场上常规的食物好吃,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于是接触越发得多了起来,偶尔工作不忙也会到市集帮忙。
当我在市集认识了这些食物真正的生产者,当我跟随他们走进农村田野,看到真实的“田园生活”的场景,才认识到我们选择吃什么样的食物,不仅关乎味蕾和健康,也影响环境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记得第一次到山东烟台拜访当地的苹果产区,看到山路上的土地里半埋着密密麻麻的黑色和银色的塑料薄膜,心里是多么震惊。陪同的生产者说“这不算什么,过了一个冬天该烧的已经都烧了,该吹的也都被风吹走了,只剩下这些而已,秋天摘苹果的时候比这夸张多了。”为什么种苹果需要这么多塑料?因为我们,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想要长得漂亮规整、没有虫子和鸟分享过的苹果,于是农户就需要给苹果套袋,防止虫蛀鸟啄;因为我们觉得上下全都红彤彤的苹果更好看,生产上就学会把地面铺满银色塑料反光膜,以便利用反光让苹果上下都能接受光照,红得均匀漂亮。只有这样的苹果“商品性”才好,收苹果的贩子才会收,才能卖得出去!
但是这些用过的地膜和套袋呢?没有人会关心,每年用过一次就随便丢弃在地头,成为我们脚下的垃圾。
“咱们苹果不用这些,所以贩子都不收的,长得不好看,好吃没有用。”陪同的农户如是说。
这是我第一次对“消费影响生产方式”这个论述有了直观的认识。农民选择这样的生产方式,是因为消费者只愿意为这样的产品买单。
我们能做什么?我又一次问自己。
我们在城市里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欲望不断地消费,却从来没看到那些我们买来的产品,在到达我们手中之前经历了什么。我们抱怨雾霾、污染、垃圾问题,却从没想到这些正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
也许我们真的需要改变以往的消费和生活观念,才能改变那些因为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支持那些愿意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愿意用友善环境的方式生产的在地生态小农,就是我们能够做出的第一个重要改变。
从意识到行动,为了能更好地支持这一理念,我也从一位市集的消费者、志愿者,转变成市集的全职工作人员。
我还能做什么?这是我在市集工作的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手袋——每年减少10万个一次性塑料袋
因为市集是每周末开集,所以很多市集的老集友一次需要采购一周的食物,每个摊位买一点,一圈儿下来手上大大小小总要提十几个塑料袋。曾经这个场景再也熟悉不过,大家也习以为常。但是一旦开始反思我不禁想,我们真的一定要用这么多塑料袋么?
其实在2013年,几位市集的志愿者就意识到市集上产生了大量的塑料袋,呼吁集友赶集的时候可以自带购物袋,以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这个就是最初的BYOB计划——Bring Your Own Bag(自带袋子)。
BYOB计划通过每次开集通知的时候宣传,虽然也有集友积极呼应,但是“塑料袋的便利”总是会战胜我们“自带袋子的热情”。于是时间一长,在过了宣传期最初的热闹后,塑料袋还是被大量消耗着。
怎么办?塑料袋难道真的必不可少了么?于是我们和农户商量,能否不提供塑料袋?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不行不行,肯定会影响销售的。”“那多不方便啊,人家买了菜怎么拿走啊?”“可是我们做生态农业,不就是为了让大家以更友善环境的方式生活么?如果只图方便,不愿意做出改变,我们怎么能对环境负责呢?”大家都沉默不语。
改变需要代价和勇气。
于是我们组织农友们一起看环保纪录片,邀请自然之友的伙伴给大家讲塑料污染的危害,跟大家一起讨论替代方案以及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最终我们决定市集所有农户统一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 (主要指购物袋,由于北京气候干燥,给蔬菜保鲜的袋子没有办法完全不用);市集加强宣传,鼓励大家自带购物袋;同时号召大家把家里闲置的袋子——干净结实的纸袋、布袋、无纺布、塑料袋捐赠给市集,由市集提供给那些没带袋子的集友,农友们也提供了一些产品或优惠,对捐赠二手袋的集友表示鼓励和感谢;另外在过渡 期间,我们还统一制作了一批有偿提供的可降解购物袋,以避免二手袋不够的时候影响农友的销售……
2015年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禁塑令”开始执行,农户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这个时候我们又要面对集友的不理解——“菜已经卖这么贵了,连个袋子都不舍得给?”
“为什么降解袋还收费?”于是我们又和农户一起,开始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和大家解释:不提供塑料袋是因为我们希望尽量少制造塑料垃圾,对环境负责,大家可以自己带袋子,也可以用二手袋; 可降解袋子收费也是希望提醒大家,即便袋子可降解,但是只要是消耗,就会浪费资源……我们需要为我们的选择买单……终于,集友们慢慢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逐步转变为认同,甚至开始反思和行动。一位集友跟我们说:“以前从没有注意到,原来自己每次买东西都会产生那么多塑料垃圾,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在市集的提醒下,现在去其他地方买东西也不再用塑料袋了。”这样的反馈,让我们倍感欣慰。
如今,我们的老集友早就已经习惯了自带购物袋和捐赠二手袋,市集上再也没有集友拎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塑料袋的场景了,取而代之的是拉着小推车,背着环保购物袋的身影。2016年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仅仅是二手袋这样一件小事,我们一年至少减少了10万个塑料袋的浪费!
我们还能做什么?
绿主张——举手之劳做环保
除了少用一次性的塑料袋,我们的其他包装是否能再少一些?我们已经拥有的物品是否能够物尽其用?即便产生了垃圾,是否可以更好地处理?……
市集上推广“二手袋”的成功经验,让我们看到改变的力量,也看到了行动的重要性。
我们还能做什么?
从一个二手袋开始,我们和市集相关的农友、集友们一边反思一边行动。
2016年,我们和农友们一起尝试进一步减少产品的一次性包装,尽可能地提供散装食物/用品的购物选择,可以方便集友自己带容器来“散打”,于是从一开始的“打酱油”、“打洗发水”,到后来的“打醪糟”、“打豆浆”、“打面包”、“打杂粮”……只要你带着袋子和饭盒,来市集能买到的无包装产品越来越多,于是集友们赶集除了自带购物袋,还把饭盒、水杯、瓶瓶罐罐都带上才行!
而捐赠二手袋的同时大家也发现,其实家里废弃的“纸箱、泡沫箱、快递填充物”等也是农友平时需要的,而且市集农友的鸡蛋托、牛奶瓶、果酱瓶等,都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于是我们又提出——“利用多一次,污染少一点”的口号,鼓励大家把这些快递用品,以及那些能重复利用的包装也带到市集给农友重复使用。
除了农户能够再利用的一些包装物,慢慢地集友们觉得家里其他仍然有利用价值,但是自己用不上的物品也可以带到市集交换……我们又和大家一起张罗了线上线下的闲置交换的社群和二手市集,方便大家把闲置物品流通起来,避免因闲置造成的浪费,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2017年,我们把在市集上倡导大家参与的这些友善环境的小举措集合成“绿主张”——希望大家能从“自带包装、购物袋赶集”这样身边的小事开始,举手之劳做环保。相信每一点小的改变,都将汇集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2019年,随着垃圾分类的话题越来越火热,很多集友不知道应该怎么分类,或者想分类却没有环境和渠道处理,于是我们又和奥北环保1合作,每个月由志愿者在市集现场教大家如何分类,并且帮大家把攒着的“可回收物”统一运送给奥北环保处理。同时我们也和大家一起尝试“厨余堆肥”,让“厨余垃圾”变成滋养土地的养分。“我的食物我做主,我的垃圾我负责”是我们对待自己,也是对待我们和自然关系的态度。
无论是支持在地生态小农,还是使用“二手袋”,无论是“闲置物品交换”还是参与“垃圾分类”,其实每一件,都是生活里的“小事”而已。而从“小事”开始,更容易带动大家参与行动,一旦行动,就会带来更多的改变。
慢慢地我们发现,当我们主动改变,并开始行动的时候,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伙伴和我们一起行动:市集农友们会主动尝试减少包装的方案,集友们每周都攒着大包小包的各种包装物交给我们回收或者再利用,还有的成为绿主张的志愿者主动承担了每周市集的现场宣讲和物料整理工作,甚至有集友把在市集了解到的活动方式带回自己所在的社区,也张罗起二手袋、闲置交换市集这样的活动,把我们的“绿主张”传递给更多的人,带动更多人一起行动。
还能做什么——我们一直在问自己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带着孩子去认识自然和我们的关系;如果我是企业家,我会审视我的产品是否会对环境造成负担;如果我是政治家,我可以提出环境友好的政策;如果我是科学家,我会为改善环境问题做更多的研究……
如果我只是一位普通的“消费者”,那我也可以用手中的钞票去投票,去选择更加友善环境的生产方式,也可以举手之劳做环保,用更友善的方式生活。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森林火灾、蝗虫肆虐……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是滋养我们的自然,过度消耗导致的生态失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承担。同样的,改变它,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改变和行动。
因为我们相信,每一点小的改变,都将汇集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 塔拉 零废弃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环保项目“绿主张”的负责人,倡导举手之劳做环保,传递友善环境的农耕文化以及可持续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