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塔拉
全球變暖的論調已經喊好些年了,雖然氣候異常愈發頻繁,但也只是讓大家覺得生活出行有些許不便,好像並沒有真的改變什麼……
消融冰川上瘦骨伶仃的北極熊、熊熊大火過後被燒傷的考拉,蝗蟲過境後寸草不生的麥田和絕望憤怒的農民……每當看到這些報道都要感歎一句“唉!太可憐了……”然後生活依舊繼續。
這些災難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能做什麼呢?它們只是繁雜網絡世界的一條條新聞,甚至不如某位明星大腕的家長里短來得有趣。
我是塔拉,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路好好學習考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曾經代表中國登上法國巴黎時尚殿堂——盧浮宮的最高領獎臺,在見識了時尚行業的絢麗紛繁之後,目前是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綠主張”的發起人和負責人,可持續生活方式的公益倡導者。
曾經的我和現在大多數的北漂青年一樣,每日在城市裡奔波忙碌,從來沒有想過超市里物美價廉來自天南海北的食物是如何生產出來的,也不需要考慮飛速更新迭代的電子產品有什麼不對,更不需要關心石油是如何加工變成華麗的包裝甚至時髦的衣服……我每個月努力學習工作,就是為了掙足夠的錢可以買買買,我理所當然地享受現代生活的富足和便捷,在當中樂此不疲而不自知,每每看到前文關於環境變化的新聞,也只能和大家一樣發一頓無關痛癢的牢騷,從未想過我能做什麼。
一直到201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到“北京有機農夫市集”。
初遇市集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是一個支持在地生態小農的志願者機構,每週都會在城市核心地區聯絡場地,組織北京周邊用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生產的生態小農進城賣菜。最初的接觸純屬出於一個吃貨的好奇,我抱著對“好吃的”蔬菜水果的期待,作為一位消費者來採購。後來發現這裡的食物確實要比市場上常規的食物好吃,菜有菜味、肉有肉味,於是接觸越發得多了起來,偶爾工作不忙也會到市集幫忙。
當我在市集認識了這些食物真正的生產者,當我跟隨他們走進農村田野,看到真實的“田園生活”的場景,才認識到我們選擇吃什麼樣的食物,不僅關乎味蕾和健康,也影響環境與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
記得第一次到山東煙台拜訪當地的蘋果產區,看到山路上的土地裡半埋著密密麻麻的黑色和銀色的塑料薄膜,心裡是多麼震驚。陪同的生產者說“這不算什麼,過了一個冬天該燒的已經都燒了,該吹的也都被風吹走了,只剩下這些而已,秋天摘蘋果的時候比這誇張多了。”為什麼種蘋果需要這麼多塑料?因為我們,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想要長得漂亮規整、沒有蟲子和鳥分享過的蘋果,於是農戶就需要給蘋果套袋,防止蟲蛀鳥啄;因為我們覺得上下全都紅彤彤的蘋果更好看,生產上就學會把地面鋪滿銀色塑料反光膜,以便利用反光讓蘋果上下都能接受光照,紅得均勻漂亮。只有這樣的蘋果“商品性”才好,收蘋果的販子才會收,才能賣得出去!
但是這些用過的地膜和套袋呢?沒有人會關心,每年用過一次就隨便丟棄在地頭,成為我們腳下的垃圾。
“咱們蘋果不用這些,所以販子都不收的,長得不好看,好吃沒有用。”陪同的農戶如是說。
這是我第一次對“消費影響生產方式”這個論述有了直觀的認識。農民選擇這樣的生產方式,是因為消費者只願意為這樣的產品買單。
我們能做什麼?我又一次問自己。
我們在城市裡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欲望不斷地消費,卻從來沒看到那些我們買來的產品,在到達我們手中之前經歷了什麼。我們抱怨霧霾、污染、垃圾問題,卻從沒想到這些正是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
也許我們真的需要改變以往的消費和生活觀念,才能改變那些因為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的環境問題。支持那些願意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願意用友善環境的方式生產的在地生態小農,就是我們能夠做出的第一個重要改變。
從意識到行動,為了能更好地支持這一理念,我也從一位市集的消費者、志願者,轉變成市集的全職工作人員。
我還能做什麼?這是我在市集工作的這幾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二手袋——每年減少10萬個一次性塑料袋
因為市集是每週末開集,所以很多市集的老集友一次需要採購一周的食物,每個攤位買一點,一圈兒下來手上大大小小總要提十幾個塑料袋。曾經這個場景再也熟悉不過,大家也習以為常。但是一旦開始反思我不禁想,我們真的一定要用這麼多塑料袋麼?
其實在2013年,幾位市集的志願者就意識到市集上產生了大量的塑料袋,呼籲集友趕集的時候可以自帶購物袋,以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這個就是最初的BYOB計劃——Bring Your Own Bag(自帶袋子)。
BYOB計劃通過每次開集通知的時候宣傳,雖然也有集友積極呼應,但是“塑料袋的便利”總是會戰勝我們“自帶袋子的熱情”。於是時間一長,在過了宣傳期最初的熱鬧後,塑料袋還是被大量消耗著。
怎麼辦?塑料袋難道真的必不可少了麼?於是我們和農戶商量,能否不提供塑料袋?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不行不行,肯定會影響銷售的。”“那多不方便啊,人家買了菜怎麼拿走啊?”“可是我們做生態農業,不就是為了讓大家以更友善環境的方式生活麼?如果只圖方便,不願意做出改變,我們怎麼能對環境負責呢?”大家都沉默不語。
改變需要代價和勇氣。
於是我們組織農友們一起看環保紀錄片,邀請自然之友的夥伴給大家講塑料污染的危害,跟大家一起討論替代方案以及可能會面臨的問題。最終我們決定市集所有農戶統一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 (主要指購物袋,由於北京氣候乾燥,給蔬菜保鮮的袋子沒有辦法完全不用);市集加強宣傳,鼓勵大家自帶購物袋;同時號召大家把家裡閒置的袋子——乾淨結實的紙袋、布袋、無紡布、塑料袋捐贈給市集,由市集提供給那些沒帶袋子的集友,農友們也提供了一些產品或優惠,對捐贈二手袋的集友表示鼓勵和感謝;另外在過渡期間,我們還統一製作了一批有償提供的可降解購物袋,以避免二手袋不夠的時候影響農友的銷售……
2015年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的“禁塑令”開始執行,農戶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這個時候我們又要面對集友的不理解——“菜已經賣這麼貴了,連個袋子都不捨得給?”
“為什麼降解袋還收費?”於是我們又和農戶一起,開始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和大家解釋:不提供塑料袋是因為我們希望儘量少製造塑料垃圾,對環境負責,大家可以自己帶袋子,也可以用二手袋; 可降解袋子收費也是希望提醒大家,即便袋子可降解,但是只要是消耗,就會浪費資源……我們需要為我們的選擇買單……終於,集友們慢慢也從一開始的不理解逐步轉變為認同,甚至開始反思和行動。一位集友跟我們說:“以前從沒有注意到,原來自己每次買東西都會產生那麼多塑料垃圾,其實完全可以避免,在市集的提醒下,現在去其他地方買東西也不再用塑料袋了。”這樣的反饋,讓我們倍感欣慰。
如今,我們的老集友早就已經習慣了自帶購物袋和捐贈二手袋,市集上再也沒有集友拎著大大小小十幾個塑料袋的場景了,取而代之的是拉著小推車,背著環保購物袋的身影。2016年我們初步統計了一下,僅僅是二手袋這樣一件小事,我們一年至少減少了10萬個塑料袋的浪費!
我們還能做什麼?
綠主張——舉手之勞做環保
除了少用一次性的塑料袋,我們的其他包裝是否能再少一些?我們已經擁有的物品是否能夠物盡其用?即便產生了垃圾,是否可以更好地處理?……
市集上推廣“二手袋”的成功經驗,讓我們看到改變的力量,也看到了行動的重要性。
我們還能做什麼?
從一個二手袋開始,我們和市集相關的農友、集友們一邊反思一邊行動。
2016年,我們和農友們一起嘗試進一步減少產品的一次性包裝,盡可能地提供散裝食物/用品的購物選擇,可以方便集友自己帶容器來“散打”,於是從一開始的“打醬油”、“打洗髮水”,到後來的“打醪糟”、“打豆漿”、“打麵包”、“打雜糧”……只要你帶著袋子和飯盒,來市集能買到的無包裝產品越來越多,於是集友們趕集除了自帶購物袋,還把飯盒、水杯、瓶瓶罐罐都帶上才行!
而捐贈二手袋的同時大家也發現,其實家裡廢棄的“紙箱、泡沫箱、快遞填充物”等也是農友平時需要的,而且市集農友的雞蛋托、牛奶瓶、果醬瓶等,都是可以重複利用的,於是我們又提出——“利用多一次,污染少一點”的口號,鼓勵大家把這些快遞用品,以及那些能重複利用的包裝也帶到市集給農友重複使用。
除了農戶能夠再利用的一些包裝物,慢慢地集友們覺得家裡其他仍然有利用價值,但是自己用不上的物品也可以帶到市集交換……我們又和大家一起張羅了線上線下的閒置交換的社群和二手市集,方便大家把閒置物品流通起來,避免因閒置造成的浪費,也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費。
2017年,我們把在市集上倡導大家參與的這些友善環境的小舉措集合成“綠主張”——希望大家能從“自帶包裝、購物袋趕集”這樣身邊的小事開始,舉手之勞做環保。相信每一點小的改變,都將彙集成改變世界的力量。
2019年,隨著垃圾分類的話題越來越火熱,很多集友不知道應該怎麼分類,或者想分類卻沒有環境和渠道處理,於是我們又和奧北環保1合作,每個月由志願者在市集現場教大家如何分類,並且幫大家把攢著的“可回收物”統一運送給奧北環保處理。同時我們也和大家一起嘗試“廚餘堆肥”,讓“廚餘垃圾”變成滋養土地的養分。“我的食物我做主,我的垃圾我負責”是我們對待自己,也是對待我們和自然關係的態度。
無論是支持在地生態小農,還是使用“二手袋”,無論是“閒置物品交換”還是參與“垃圾分類”,其實每一件,都是生活裡的“小事”而已。而從“小事”開始,更容易帶動大家參與行動,一旦行動,就會帶來更多的改變。
慢慢地我們發現,當我們主動改變,並開始行動的時候,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夥伴和我們一起行動:市集農友們會主動嘗試減少包裝的方案,集友們每週都攢著大包小包的各種包裝物交給我們回收或者再利用,還有的成為綠主張的志願者主動承擔了每週市集的現場宣講和物料整理工作,甚至有集友把在市集瞭解到的活動方式帶回自己所在的社區,也張羅起二手袋、閒置交換市集這樣的活動,把我們的“綠主張”傳遞給更多的人,帶動更多人一起行動。
還能做什麼——我們一直在問自己
如果我是老師,我會帶著孩子去認識自然和我們的關係;如果我是企業家,我會審視我的產品是否會對環境造成負擔;如果我是政治家,我可以提出環境友好的政策;如果我是科學家,我會為改善環境問題做更多的研究……
如果我只是一位普通的“消費者”,那我也可以用手中的鈔票去投票,去選擇更加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也可以舉手之勞做環保,用更友善的方式生活。
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森林火災、蝗蟲肆虐……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是滋養我們的自然,過度消耗導致的生態失衡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承擔。同樣的,改變它,也需要我們每個人的改變和行動。
因為我們相信,每一點小的改變,都將匯集成改變世界的力量。
■ 塔拉 零廢棄生活方式的踐行者。“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環保項目“綠主張”的負責人,倡導舉手之勞做環保,傳遞友善環境的農耕文化以及可持續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