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樹的秘密生活》?[1]
文 | 顏炯
很久沒有這樣的幸福感了,一本書讀完,感覺生命受到滋養!
能夠讓我在閱讀中產生幸福感的書,如果是講述科學發現,那麼優美的文字、平易近人而簡潔深邃的科學原理和事實是我打開一本書讀下去的必需條件。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沒有挑選的權利,被迫看許多枯燥且生澀的表述,有時,這真是一種痛苦的折磨——雖然,確實有一些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也寫得引人入勝,但的確不代表普遍現像!在能夠自由選擇的閱讀時光裡,我一定把眼睛和心靈留給有趣、優美又有愉快的智力挑戰的著作。是的,文學性、科學性和可讀性,是我看科學類著作的優先標准——我不使用“科普著作”的稱呼,因為覺得大眾似乎對“科普”有一種誤解和貶低。在我看來,科學著作要能夠讓大眾“悅讀”下去,對問題理解的透徹性和對寫作功力的考驗非同一般,畢竟,把道理寫到一般人都不懂或讀不下去,其實沒有那麼困難。
幾個小時前,合上書頁,看著眼前莽莽蒼蒼的山林,心裡有一種震撼: 樹,森林,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生命!過去這些年,我和其他許多人一樣,喜歡大樹,親近森林,無知而懵懂地享受樹和森林給我們的福利,只是出於本能在親近和感激樹,畢竟,我們的祖先曾長久地生活在樹上。讀完四百多頁的《樹的秘密生活》,再看走過的樹和森林:原來,每天許多許多視而不見的秘密,有這麼多生命的奇跡在夜以繼日地發生和上演!
森林,是比人類要“資深”許多的地球前輩!如果你相信,樹有“樹格”——嗯,我就是這樣相信的,那麼,沉默而仁慈,智慧而頑強,就是我對“樹格”的理解。幾年前,曾有重病的經歷,住院時,在那個永遠人流如織的醫院裡,居然有一個小小的花園,走進去,感覺世界慢慢靜下來,綠色的枝條,奇妙地讓咫尺之外的喧囂沉澱。花園中有一棵大樹,枝丫上掛滿了紅布條,每次站在樹旁,看著密密匝匝的布條,很是唏噓:這棵樹,就像是醫院裡的廟宇或教堂,承載了多少絕望心靈的寄托與祈福!人在脆弱時,對強韌的生命格外敏感。樹之壽,樹之格,一棵大樹葳蕤繁茂的生命力量,也只有在醫院這樣特殊的場所,才會被忙碌的都市人感知和走近……
我在西北的一個小縣城裡長大。幸運的是,在一個極為干旱貧苦的地方,我的童年,也有大樹作伴。每天傍晚,院子的花園裡有若干棵高聳入雲的松樹——在我童年的眼睛裡,那些大樹是高聳入雲的。旁邊還有各種蘋果樹,以及長成樹的牡丹,夏天的傍晚,樹裡不知藏著多少鳥,只記得每天晚上鳥的鳴叫是名副其實的大合唱。那些樹,就是我童年的聖殿!因為這些樹和這樣一個花園,雖然在號稱全國最干旱、最貧窮的地方長大,我從來都覺得童年是快樂而豐富的。我一直認為,人的成長,尤其在童年,心靈的豐富、性情的滋養是一生受益的財富。擁有大樹朋友,甚至是一片小森林的孩子,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你和樹建立了一生的聯結,無論在低谷挫折時,或是脆弱病痛時,抑或疲憊倦怠時,走入森林,樹都會接納和陪伴你——看,在樹面前,我們總是索取的那個!
每棵樹都應該有名字
每棵樹,都像一個人,是獨一無二的。
在《樹的秘密生活》裡,提到了兩棵有名字的樹:一棵在新西蘭,名叫“唐尼·馬胡塔”的貝殼衫,900多歲了;另一棵是叫“布爾樹”的巨型美洲杉,大約有3000多歲。我覺得這真是極棒的主意,不僅是這些古老的樹,每棵樹都該有個自己的名字,因為,每棵樹都是那麼獨一無二!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名字,我們肯定不滿足於被劃分為:地球人界—亞洲人門—東亞人綱—中國人目—四川人科—成都人屬等(借用植物的分類系統)。我們知道,你是王紅,她是劉梅,這是不可替代的名稱和標記,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樹也是如此啊!每棵樹都有自己的模樣、性情,記錄著自己獨特的環境信息和歲月密碼:它所經歷的陽光、降雨、溫度的變化、地勢的凹凸、病毒的威脅、寄生蟲的入侵,所有的變化都在樹上留下屬於它的生命記錄和痕跡。當你再次走近一棵樹,請仔細小心地讀它,它是一棵怎樣的樹呢?它經歷了什麼?它有什麼樣的特點?然後,請給它一個名字,記錄它的不一樣!
不僅每棵樹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同一棵樹在不同的時間和狀態裡,也是有不一樣的表情的。這不僅是說一年四季樹的樣子不一樣,而是,當你在白天和晚上、艷陽天和陰雨天,不同季節不同時間去看同一棵樹,它們真的是不一樣的! 晚上看樹,在路燈的光暈裡,在藍黑色的天幕下,樹葉和枝條忽然就呈現出不一樣的溫柔和韻律。當顏色褪去,只有形狀、排列和動作交織,請你去仔細看看,你眼前的樹有怎樣的表情?
看到樹我最開心的時候,一是春天嫩芽瘋長,一是雨後綻放。春天枝頭的新葉生長有一種恣意的快樂,枝頭仿佛有嘰嘰喳喳的熱鬧,一兩天功夫,葉子從尖尖的、毛茸茸的小芽忽然就鋪滿枝頭,新鮮、熱烈、帶著活潑潑的快樂張望這個世界,那樣肆無忌憚的生命力,讓你想去擁抱整個世界!落滿灰塵的樹,表情是灰色的、黯淡的,美人蒙塵,倍感羞辱啊!暴雨或連日陰雨後的樹,洗去落滿全身的灰塵與污濁,葉子閃閃的、油亮的,你似乎能聽到大樹快樂地歌唱。大雨洗禮後的樹,仿佛脫去一層枷鎖,有一種潮濕又新鮮的氣味,雖是風雨後,但樹的姿態、枝條的搖曳和樹葉的神采都不一樣了,大樹終於覺得可以亭亭玉立地展露自己了。快樂的大樹,會帶給你很不一樣的能量和心情。記得幾年前看過一位德國攝影家的作品,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是給上班路上遇見的一棵樹拍照。真的很奇妙,一棵樹每天會有特別不一樣的表情和氣場——樹和它旁邊的人們,每一天都在合作一場流動的戲劇。
樹的生存智慧
樹利萬物,但要爭。不過,樹的爭,不以傷害和剝奪為目的!
樹的一生飽受各種攻擊,從一顆種子開始到生命的結束,需要面對捕食者(各種食草動物)、寄生蟲(昆蟲、細菌、真菌和病毒)、自然災害和其他植物(如附生植物)等。一棵樹要長大,要足夠幸運,也要足夠聰明和頑強!森林樹木出現在地球上距今3億年左右,3億年的歷程裡,樹積累了怎樣的生存智慧呢?
共生與互助:長久以來,我們對進化論的理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其實這只是自然界進化合唱中的一個聲部,甚至也只是進化論發現的一部分。進化假說的一個來源是互助論,也是達爾文首先提出的。但不知為什麼,人類過分強調競爭和淘汰,完全無視共生與互助,最終用前者完全代表了進化論。如果不是讀了這本書,我還不知道互助論是進化論的一部分,多可怕的謬誤!
樹的共生互助的生存智慧,核心在於雙贏或多贏。這是長久維持合作關系最穩定的基礎。讓我肅然起敬的是樹木為了雙贏,為了吸引合作者而發展出的犒賞機制:最早的互助合作可以追溯到植物與真菌組成共生體,攜手登上陸地。今天,依然有多種樹與真菌相依為命,以根瘤、菌根等形式互惠互利:樹為細菌提供有機物,細菌回報以可溶解的氮。
在書中,給我印像最深刻的共生互助的例子是樹與授粉動物的合作,堪稱共同進化的典範。不同種類的樹與不同種類的授粉者發展出特定的互助關系。為了取悅授粉者,樹為授粉者提供“量身定做的美食”——花蜜。為了合作,樹要付出雙倍的代價,為自身的繁殖制造花粉與胚珠,以及用於吸引昆蟲著陸的花瓣和萼片等輔助工具。授粉者會吃掉很多花粉,所以,另一份是為了犒賞授粉者的。有些樹,如亞馬遜番荔枝,在花粉和花蜜之外,還發展出特殊的誘惑來吸引甲殼蟲傳粉:溫度。每到夜晚,花朵開始升溫,達到6攝氏度以上,誘使甲殼蟲來過夜。花朵有著極為精妙的設計來允許心儀的昆蟲進來,誘導甲殼蟲完成授粉的過程。情節跌宕起伏,令人神馳!
可以想見,在3億年的進程中,樹與授粉者彼此依賴,但它們之間並不總是和諧友愛的旋律,欺詐也會發生,在互助合作又鬥智鬥勇的過程中,雙方共同進化,合作與依賴方式也在不斷改變。其中堪稱完美的例子是無花果與黃蜂:無花果的種類超過750個,每一種無花果都有與其共生的一種黃蜂。所有的無花果與所有的黃蜂,都有著共同的祖先:黃蜂與它所授粉的無花果共同進化,發展出豐富的多樣性和精妙的匹配,成為雙贏的典範。當然,進化歷程中,也會發生“雙方頻頻出招誘使對方上當”,而寄生蟲的加入則使情節更加錯綜復雜和難以預測。書的第13章細細地講述了這個故事,情節曲折,出人意料,不亞於驚心動魄的大片!
在互助與合作中,我們看到的是樹慷慨的一面,為授粉者提供的種種甘甜與肥美。而樹在日常中,則以各種形式做到最大限度的節約。樹的慷慨,一是為了生命的繁衍,二是為了應對生存威脅,下面要說的,就是樹的生存智慧之二:忍耐與進化。
忍耐與進化:樹有著了不起的忍耐力,並善於把自己所面對的艱難挑戰與惡劣環境,在長久堅忍不拔的適應中,轉變為獨特的生存條件。把挑戰和劣勢轉化成自己的生存條件,真是讓人慚愧的智慧和能力。“從捕食者的覬覦中受益”,這是單子葉植物應對食草動物威脅的策略,最幼嫩的葉在底部,最老的在頂部,枝葉在啃食後會照舊長大,甚至,啃食有助於樹的推陳出新,就像草的生長策略一樣。
火是森林的大劫難,但是北美洲有一些樹種,卻發展出特殊的裝備,沒有火,這些樹種反而難以繁衍!北美紅杉和很多松樹的球果如果不經過林火的烘烤,包裹其中的種子就不會掉出來。巨杉“對火災也有極強的適應能力,通常只有在大火過後才繁衍後代”。短葉松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進化出幾種特殊裝備,當火災發生時,它會誘導火迅速在表面燃燒,從而實現自我修剪,這樣的火勢持續時間短,破壞程度低。一棵樹居然有操縱火的智慧,領悟到這一點時我不禁擊節贊嘆!短葉松的種子對於火的適應“絕無僅有,令人難忘”。松果包裹在樹脂膠的殼裡,直到火災發生,50攝氏度的熱度融化了樹脂膠,松果才會打開。火清理了地面所有敵對的有機物質,創造出短葉松正好需要的條件!幼苗在別的樹種難以忍受的干燥土壤裡生長,不僅可以忍耐長達一個多月的干旱,還可以忍受溫度驟降。樹脂膠還有一系列精妙的設計,確保種子的存活與正確的打開時間,這些秘密我就不揭露了,留待有心人去書裡發現。短葉松的裝備,“不僅抵御火災,而且變得依賴火,沒有火就不能繁殖”。短葉松的生存之道,正是樹的忍耐和利用精神的典型代表。
樹的一生伴隨著疾病和寄生蟲的威脅,這是樹慷慨地使用自身資源的重要出處。樹與授粉者的互助與合作促成雙方的共同進化,而樹與寄生蟲的軍備競賽也同樣促使雙方不斷進化。自然是多麼讓人眼花繚亂! 樹為了對抗寄生蟲的侵略,絞盡腦汁設計出不同的方法為難寄生蟲,如刺和棘、厚厚的蠟質,以及一系列的次級代謝產物,簡而言之,就是樹分泌的毒素,如單寧素、印楝素、檸檬柑、皂角苷等。所有的“武器”都需要耗費很多能量才能制造出來,樹極為謹慎地計劃和安排資源的分配,盡力做到最大限度的節儉。例如,低處樹枝上會有刺而高處就沒有;當樹皮被甲殼蟲襲擊時,樹立即啟動防御機制,多制造次級代謝物如單寧素來“嚴陣以待”。
樹在漫長的生命史中,一代又一代,積累了許多讓人驚嘆的生存智慧,當然不只共生與合作、忍耐與進化。我所看到的只是我的體會,每個人讀了以後都會有自己的領悟和體會。
孩子的視角
閱讀《樹的秘密生活》的過程,很享受的一點就是重新回到一個孩子的視角,用天真的眼光去思考和發問。當我是一個孩子時,我很樂於為樹起名字,因為,那是我游戲的伙伴,怎麼能把它只看成是一棵樹呢!事實也是如此,樹,真的不僅僅是一棵成人眼中的樹!
科林·塔奇[2]帶我們走進樹的秘密生活,也是從孩子的提問方式開始的:什麼是一棵樹?樹是怎樣長大的?它為什麼可以一直長高而不倒下?這些天真的問題和引人入勝的答案,構成書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呈現給我們的,是世界上所有的樹:傑出的開拓者針葉樹,有著巨大根系和超強抗拉強度的棕櫚樹,讓植物學家糾結於是樹還是草的香蕉樹,與人類發展密切交織在一起的橡膠樹,神奇的紅樹林,生命力極強的金合歡樹,“憂郁、堅強而出眾的樺樹”,優點與缺點同樣突出的桉樹,像童話一樣神奇的猴面包樹……第二部分把樹介紹給我們,當然是依照樹木的分類以井井有條的方式來組織。你會發現,原來覺得風馬牛不相及的樹居然同屬一個家族,如柑橘、檸檬和楓樹同屬無患子目,而茶樹、柿樹、巴西堅果樹和橡膠樹同屬歐石楠目。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更能理解,為什麼每棵樹都應該有自己的名字。書的第三部分,從略顯枯燥的樹種介紹,重新回到孩子的提問方式:樹是怎樣生活的?為什麼這些樹會生活在這裡,而那些樹生活在那裡?樹的生活,是戰爭還是和平?單看這些問題,你會不會和我一樣,有迫不及待讀下去的衝動。第四部分,跳回到一個成人的沉重眼光,展示人類帶給樹的艱難時世。是的,正在發生的氣候變暖和極端天氣,是樹在3億年的生命史裡前所未有的遭遇和改變,最糟糕的是,改變發生得如此迅捷,即使機變靈活堅韌如樹,也可能來不及做好准備!我最喜歡閱讀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四部分雖然讓人心情沉重,但是作者從樹的角度去看問題,主張建立一個以樹為中心的世界的觀點讓人激動。我喜歡這本書的一個原因,就是作者表達的反省與謙遜,從人的角度去反省我們的錯誤與偏見,去傳遞這樣的反思:我們需要對樹懷有敬意,向樹學習,“我們可以圍繞著樹,以一種睿智的方式調整這個世界的經濟結構”。
“在自然界中,生命的存在極具競爭性:成千上萬喧鬧蓬勃的生命會經歷相同的生長過程,多數生命的存在是以犧牲其他生命為代價的。但同時生物之間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樹木都是勝任的競爭者,但它們也是這個世界裡的模範合作者,為了生存,與包括細菌和真菌在內的數目繁多的物種形成巨大的相互作用的關系網。這個關系網養活了許許多多的生物,在樹木不同的繁殖階段,為它們提供了相應的幫助。……樹木肯定不能像動物那樣思維,盡管如此,它們卻會精心妥善地安排身邊的生物。森林之所以被稱之為森林是因為樹木的存在,而不是生活在其中的樹獺、巨嘴鳥、松鼠或黑猩猩。”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段落之一,用它來作為讀書分享的結語。
你是否願意走進樹的世界——妙趣橫生又波瀾壯闊的生命旅程?
顏炯
四川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講師